★
女性,22歲。
月經淋漓不盡10天余就診。
患者自訴連續三個月來月經較少,10天前來月經,第1天經量較少,一直稀稀落落,昨天月經突然量多(自訴如水龍頭開關打開了一樣),就診當天量仍舊較多。
刻診:患者月經量多,色鮮紅,血塊,經行下腹部冷痛,無汗出、無咳嗽、流涕,平素怕冷,手足冷未至腳踝,牙齦腫痛,智齒發炎,口渴但飲水較少,無口苦,脅部偶有疼痛,胃納可,精神可,注意力不能集中,時有焦慮,小便黃,大便1-2次,成形,黏。舌淡紅,苔薄白。
中醫辨證:厥陰夾瘀,寒熱夾雜,寒凝血瘀,沖任虛寒
方劑:四逆散合溫經湯加減
處方:吳茱萸5、麥冬15、當歸10、白芍20、川芎10、紅參10、桂枝15、阿膠5、牡丹皮10、生姜3片、炙甘草5、半夏10、柴胡10、枳實10、茜草20
患者服三劑后,詢問得知月經已經干干凈凈,不怕冷,口渴已基本上沒有了,牙齒已無疼痛感,小便不黃。
辨為厥陰病,治以溫經湯溫經散寒,養血祛瘀;患者偶有脅痛,焦慮感,以四逆散和解少陽,疏肝解郁。
按語:
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9條: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溫經湯有“千古調經第一方”的美稱,溫經湯在治療婦科月經方面,有非常多的應用,日本漢方學者大塚敬節先生和史數道明先生稱為“美手方”,常應用于女性手掌皮膚皸裂,溫經湯調經美容,日常沖服,可美容養顏,肌膚滋潤。
患者手足肢冷,經行下腹部冷痛,為下焦虛寒,月經淋漓不盡,動及陰血,陰血虧虛,口渴但飲水較少,牙齦發炎等上焦郁而化熱證。胡希恕老中醫認為,溫經湯實際上是由吳茱萸湯和麥門冬湯組合而成,麥門冬湯補胃陰虧虛,與吳茱萸湯組合溫胃補虛,脾為先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同時脾主統血,氣血生化固攝皆賴于脾;脾不統血則經血非時妄下。溫經湯中的阿膠、麥冬清上焦熱證;桂枝、吳茱萸溫經散寒暖胞宮;當歸川芎養血祛瘀,丹皮清虛熱;人參、生姜、甘草益氣健脾,以資生化之源。月經淋漓不盡10天余,僅用三包中藥便干干凈凈,可見辨方證是辯證的尖端,方證相符,往往一劑見效。
★
自我介紹
我叫馬煜文,來自廣東的一座小鎮
高考后填報了中醫專業,踏上中醫之路
喜歡經方,用自己所學治治小病
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
有鮮花和掌聲,也有嘲笑、質疑
感恩中醫路上許許多多的恩師
也感激許多朋友給予我青年中醫的信任
我不聰明,但我有熱愛中醫的心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