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作為嘌呤代謝的終產物,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及食物中的嘌呤酶的作用分解而來。痛風是一組異質性疾病,是遺傳性和(或)獲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減少和(或)嘌呤代謝障礙。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傳統西藥治療高尿酸血癥如秋水仙堿、別嘌呤、丙磺舒等均可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肝腎功能損害等,毒副作用大。采用中藥四味痛風飲治療高尿酸血癥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網絡配圖)
處方
車前子30克,蔓荊子15克,百合25克,蜂蜜適量。
用法:前三味藥水煎取汁,待溫兌入蜂蜜,分3次溫服,每日1劑。共治療1個月。
囑患者控制飲食,限制飲酒和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
(網絡配圖)
治療效果
共62例,有效5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7%。
體會
臨床上高尿酸血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多與肥胖、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發生,近年來隨著發病率的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別嘌呤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減少,但其肝損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多見,而痛風四味飲由車前子、蔓荊子、百合、蜂蜜組成。
按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藥理分析:方中車前子“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本經》)為主藥。
現代中藥研究發現,車前子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同時亦增加尿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
蔓荊子“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孿”(《本經》)為臣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蔓荊子有鎮靜、止痛及退熱作用。蔓荊子性浮,車前子性沉,兩藥相伍,一升一降,使清者升,濁者降,濕熱瘀毒得以清化。
百合“利大小便,補中益氣”(《本經》),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百合的化學成分主要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蜂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本草綱目》)。兩藥同為佐使,不僅可解毒、利大小便,更具養陰補中之效,配合車前子利濕除痹而無傷陰耗氣之痹,補虛而無礙邪之患,標本兼顧。四藥合而成方,具有利濕解毒、除痹止痛之功,切中痛風病濕熱瘀毒阻絡之病機。
(網絡配圖)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本方有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值,緩解痛風性關節炎疼痛的作用,且毒副作用明顯減少,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擴大了高尿酸血癥的治療范圍,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本文所推薦藥方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內容請訂閱《醫藥星期三》
來源丨《醫藥星期三》2022年4月20日第0899期
編輯丨張越 黃子原(實習)
二審丨周游
終審丨劉慧英 張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