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腫瘤經方實踐錄
概說
大家好,我是來自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腫瘤科的關新軍醫生。非常榮幸此次受邀參加由南京中醫藥大學,也是我的母校,舉辦的2022年國際經方大會,來做學術交流。我給大家報告的題目是《腫瘤經方實踐錄》。
我的報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腫瘤因機證治,介紹一下腫瘤的中醫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第二個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臨床中運用經方治療腫瘤的醫案。
腫瘤因機證治
1.1 腫瘤病因
我們把腫瘤的病因歸結為內因和外因。內因為正氣虛弱,這在歷代的文獻中都有記述。
1.1.1 內因﹣﹣正虛
《靈樞·百病始生》曰:“壯人無積,虛則有之”。正虛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內在依據,正氣虧虛易導致癌毒外侵或內生癌毒。
《諸病源候論·虛勞積聚候》曰:“虛勞之人,陰陽傷損,血氣凝澀,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于內也”。
《醫宗必讀》云:“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虛則為巖。
清代余聽鴻《外證醫案匯編》:“正氣虛則成癌”。
1.1.2 外因﹣﹣邪實
邪實:氣郁、痰、濕、濁、瘀、毒
癌毒、伏毒:周仲瑛教授明確提出癌毒是癌病的特異性致病因子。具有隱伏、纏綿、暗耗、暴戾、多變等特性,一旦罹患,膠著難解,或潛于臟腑經隧,或充斥三焦,或深入骨髓經脈,耗損正氣,如此反復,則毒與日俱增,機體愈虛,終致毒盛正損,而不可治。
1.2 基本病機﹣﹣正虛邪實
正虛:脾腎先后天之本虛。
邪實:氣郁、痰、濕、濁、瘀、毒。
病機:虛實錯雜,寒熱膠結,燥濕相混,提示腫瘤病機的復雜性。
1.3 證治概要
1.3.1 分期論治,各有側重
明代中醫大家李中梓將病程分為初、中、末期辨證論治。
初期,正盛邪淺,攻邪為主;
中期,邪盛正傷,攻補兼施;
末期,正虛邪盛,補不忘攻。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對惡性腫瘤的初、中、末分期與現代醫學的TNM分期不同,后者是根據病灶、淋巴結轉移或元素轉移的情況,中醫是根據病人正氣的盛衰來確定的。
1.3.2 扶正祛邪
國醫大師何任:不斷扶正,適時攻邪,隨證治之;
國醫大師周仲瑛:復法大方組合有序,倡論癌毒;
國醫大師劉嘉湘:首倡“扶正治癌”,扶正培本,重視脾腎。
1.3.3 祛邪﹣﹣解毒以芟其根
扶正不忘祛邪,邪祛始能正復。
國醫大師劉嘉湘:扶正是手段,祛邪是目的。
癌毒﹣﹣腫瘤復發轉移的根源,恐爐煙雖熄,灰中有火。
1.3.4 扶正治重脾腎之本
明代李中梓:善為醫者,必責根本。而本有先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這樣,腫瘤治則中扶正的具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落實在了培補牌腎上。
國醫大師何任、劉嘉湘教授都認為,惡性腫瘤扶正祛邪的法則,總的就是以扶脾、腎為重點,當然這中間包括了對氣血陰陽的扶助補益在內。
臨證習用經方
習用經方:結合我個人臨證的一些淺表經驗,經常化裁應用的經方有:小柴胡湯(柴苓湯、柴歸湯、柴樸湯)、柴胡桂枝干姜湯、黃芩湯(三物黃芩湯)、白頭翁湯、澤漆湯、枳實薤白桂枝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旋覆代赭湯、半夏厚樸湯、旋覆花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茯苓丸、大黃蟄蟲丸、大黃附子湯、薏苡附子敗醬散等等。
2.1 賁門癌術后中醫治療案
鄭 xx ,女,58歲。胃賁門癌術后。
術后病理:低分化腺癌。術后噯氣,饑則反酸。形體中等,精神可。舌質淡胖。
2013.5.10處方:旋覆代赭湯加味
旋復花10g,代赭石15g,姜半夏10g,陳皮10g,太子參30g,炙甘草6g,炒川連6g,姜竹茹20g,川石斛10g,仙鶴草15g,煅瓦楞30g,海螵蛸15g,藤梨根30g。
2014.12.31處方:姜半夏12g,陳皮10g,茯苓20g,連翹12g,制吳萸3g,炒川連9g,煅瓦楞30g,浙貝母20g,鮮石斛10g,天花粉20g,龍葵15g。
2015.7.29處方:太子參15g,炒白術15g,茯苓20g,陳皮12g,姜半夏12g,砂仁6g,制吳萸2g,炒川連6g,煅瓦楞15g,白笈10g,炒白芍10g,佛手10g。
2016.8.10處方:太子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5g,陳皮10g,姜半夏10g,砂仁6g,蘇葉梗各10g,干姜3g,煅瓦楞30g,鮮石斛10g,佛手10g,龍葵15g。
2017.11.21處方:炒黨參20g,炒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9g,砂仁6g,姜半夏12g,制厚樸12,蘇梗12g,干姜10g,煅瓦楞15g,鮮石斛10g,龍葵15g。
按語:本案病人賁門癌術后已9年余,定期檢查正常。患者因賁門部手術,反復出現胃酸反流癥狀,饑餓時即易見反酸噯氣,進食后胃酸癥狀消失。中藥調治5年余,予健脾理氣和胃,所用方劑有旋覆代赭湯、半夏厚樸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所用抗腫瘤藥物僅有藤梨根、龍葵。胃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治療不外乎益氣健脾助運,理氣和胃,以復胃之通降功能,竟收滿意療效。
2.2 卵巢癌術后化療后中醫治療案
費 XX ,女,33歲,右側卵巢漿液性囊腺癌術后化療后。2016年6月15日行右側卵巢漿液性囊腺癌手術,術后行紫杉醇 + 順鉑方案化療6個周期。患者化療期間即來門診就診。
2016年8月13日初診:患者化療后神疲乏力,怕冷,脫發明顯,納差食少,腰酸,大便軟。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緩。
辨證:屬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瘀毒未盡。
治則:溫補脾腎,化瘀解毒。
處方:太子參15g,黃芪20g,桂枝10g,茯苓15g,赤芍20g,炒丹皮10g,桃仁10g,炒當歸15g,熟地20g,枸杞子20g,補骨脂15g,仙靈脾15g,仙鶴草30g,白毛藤30克,砂仁6g (后下),10帖。
服藥后乏力減,怕冷改善,胃納增,二便正常。舌脈如前。故辨證治則不變,守方繼服。
2017年6月13日處方:太子參15g,黃芪15g,炒白術15g,茯苓15g,陳皮10g,炒當歸15g,土鱉蟲10g,炒杜仲15g,懷牛膝20g,寄生30g,仙鶴草30g,土茯苓30g,白毛藤30克,砂仁6g(后下),14帖。
2019年9月26日處方:太子參15g,黃芪15g,炙桂枝9g,炙甘草6g,干姜9g,炒白術15g,茯苓15g,炒當歸10g,炒川芎10g,炒杜仲15g,炒川斷15g,寄生30g,白毛藤30克,薏苡仁30g,14帖。
2020年8月26日診:近期血糖正常范圍,稍感腰酸,納可,寐安,大便可。舌質偏淡白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膩,脈沉細緩。
處方:炒黨參15g,炙黃芪20g,炙桂枝10g,炙甘草6g,炒白術15g,茯苓20g,干姜9g,制黃精15g,炒丹皮10g,桃仁12,赤芍12,炒杜仲15g,炒川斷15g,寄生30g,白英30克,14帖。
按語:此患者33歲,形體偏胖,有糖尿病史。卵巢癌手術、化療后,據舌脈癥,診為脾腎陽虛,故予保元湯、理中湯、桂枝茯苓丸等方化裁,抗癌化瘀解毒用白英、土茯苓、薏苡仁等。因此類藥多性味苦寒,毒藥攻邪,恐傷胃氣,故不多用。治療以辨證為主,治以溫通化瘀解毒。此患者至今經中醫治療6年余,復查均正常,血糖也用中藥調至正常范圍。一年多前已恢復正常上班工作。此案體現了中醫治療腫瘤注重脾腎,守方不移,如王道治世,久久為功。
2.3 肺腺癌骨轉移中醫治療案
王 xx ,女,54歲,右肺腺癌伴右肱骨轉移(T2NxM1,IV 期)。
2020年6月29日初診:6月13日因右肩臂疼痛活動受限發現右肺腺癌伴右肱骨轉移,求治于余。因此患者系我徒弟之岳母,年紀較輕,且信任頗堅,故盡心為之。先行基因檢測,予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次聯系湖州市某院放療科專家會診,行肱骨骨轉移部位局部放療,以控制局部癥狀。
刻下: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4天,感乏力,余無明顯不良反應。右肩臂痛,舌質偏紅,苔薄白,脈細偏沉。
辨證:氣陰兩虛,痰瘀癌毒內阻。
治則治法:益氣養陰,解毒抗癌,通絡止痛。
處方:太子參15g,炙黃芪20g,炒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6g,北沙參12g,炒麥冬12g,陳皮10g,白英30g,金蕎麥30g,杏仁10g,骨碎補20g,煅自然銅20g,桑枝20g,片姜黃10g,14帖。
2020-7-13診: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中,感乏力,余無明顯不良反應。右肩臂痛不能抬舉,舌質偏紅,苔薄白,脈細偏沉。仍予益氣養陰,解毒抗癌,通絡止痛。
處方:太子參15g,炙黃芪20g,炒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6g,北沙參12g,天冬20g,陳皮10g,羊乳30g,白茅根30g,杏仁10g,補骨脂15g,骨碎補20g,煅自然銅20g,槲寄生20g,海桐皮20g.片姜黃20g,14帖。
2020-8-19診:右肩部放療7次,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1療程,感乏力,頭暈不適,夜寐欠佳。右肩臂刺痛陣作,不能抬舉,舌質偏紅,苔薄白,脈細緩。
處方:太子參15g,炙黃芪20g,炒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6g,北沙參12g,天冬20g,陳皮10g,羊乳30g,白茅根30g,杏仁10g,補骨脂15g,骨碎補20g,煅自然銅20g,槲寄生20g,海桐皮20g,片姜黃20g,14帖。
2020-9-21診:右肩臂放療結束,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兩月后復查肺部病灶縮小,右肩臂疼痛,活動不利,便溏。舌紅,脈細。
辨證:益氣溫陽,散寒止痛。
處方:太子參20g,炙黃芪30g,炒麥冬20g,五味子10g,炙桂枝15g,炒白芍15g,炙甘草10g,麻黃9g,細辛6g,制附子10g,干姜10g,知母12g,威靈仙24g,片姜黃20g,川草烏各6g,14帖。
2020-12-14診:右肩臂放療后,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兩月后復查肺部病灶縮小。皮膚干燥伴瘙癢,右肩臂疼痛減輕,抬舉稍利,納可,大便粘膩不暢三日未解。手冷肢冷凍瘡,舌紅,苔薄,脈細緩弱。
處方:炒黨參20g,炙黃芪30g,生地20g,炒當歸20g,肉桂15g,炒白芍15g,炙甘草15g,麻黃9g,細辛6g,制附子20g,干姜15g,川烏6g,炒木香12g,砂仁6g,14帖。
2021-4-27診:右肩臂放療后,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2021年4月26日復查:肺部病灶穩定,18*15mm。乏力,右肩臂疼痛著減,左膝關節屈伸不利,手足清冷,納可,寐欠安,大便調。舌偏紅,苔薄,脈細緩。
處方:太子參15g,麥冬12g,炒當歸15g,肉桂15g,炒白芍15g,炙甘草15g,麻黃12g,細辛6g,制附子20g,干姜15g,生地15g,知母12g,炒杜仲15g,懷牛膝30g,木瓜15g,14帖。
2021-11-16診:右肩臂放療后,聯合凱美納靶向治療。2021年8月16日復查:肺部病灶穩定,18*15mm。乏力減,夜間畏寒,手足清冷,口干,咽中有痰,胃納可,寐安,腿抽筋緩解,大便調。舌偏紅,苔薄,脈沉細緩。
處方:黨參30g,炒當歸15g,桂枝20g,炒白芍20g,炙甘草20g,生麻黃12g,細辛9g,制附子35g.干姜30g,炒黃柏10g,煅磁石30g,骨碎補30g,砂仁9g,14帖。
2022-6-21診:肺癌骨轉移右臂行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肺部病灶控制良好。胸椎行局部放療10次,乏力,背部灼熱感,晨起口氣濁,胃納可,寐欠安,大便偏稀。舌偏紅,苔薄,脈沉細緩。
處方:炒黨參30g,桂枝15g,炒白芍15g,生甘草15g,生炙麻黃各6g,細辛9g,制附子24g,干姜20g,炒黃柏10g,砂仁6g,生地20g,炒黃芩10g,知母10g,龍骨30g,牡蠣30g,14帖。
2022-7-25診:發現肺癌骨轉移2年余,右臂行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肺部病灶控制良好。后胸背痛發現胸椎轉移,行局部放療10次。乏力,咳嗽有痰,晨起口臭,胃納可,夜寐尚安,大便可。舌偏紅,苔薄黃膩,脈沉細緩。
處方:炒黨參30g,桂枝15g,炒白芍15g,生甘草15g,生麻黃9g,細辛6g,制附子20g,干姜20g,炒黃柏10g,砂仁6g,生地20g,知母20g,牡蠣30g,14帖。
按語:此患者發現肺癌骨轉移2年余,初予益氣養陰,抗癌解毒,療效不顯。后據脈證,改弦更張,予溫陽法,溫陽散寒止痛,當歸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等經方化裁,附子逐漸加量至35克,并囑自行艾灸肩臂痛處,肩臂痛漸緩解,活動好轉。復查肺部病灶保持穩定,生活質量良好。此患者歷年來入冬即四肢逆冷,雙手生凍瘡潰爛,用溫陽法治療數月,去年冬天竟未生凍瘡,四肢逆冷也有所緩解。目前病情穩定,繼續予溫陽法治療中。
2.4 結腸癌術后中醫治療案
聞 XX ,女,75歲,結腸癌術后。患者2018年2月在湖州某院行結腸癌手術。
2018年2月22日初診:形體偏胖,感乏力,自己不知病情,納寐可,大便調,舌質淡紅,苔薄膩,脈沉細緩。
辨證:脾氣虛弱,癌毒未盡。
處方:炒黨參12g,炒白術12g,茯苓15g,甘草6克,炮姜5g,陳皮10g,白頭翁20g,土茯苓20克,炒黃苓10g,炒白芍15g,大棗15g,10帖。
2018年3月2日二診:上方服后尚適,治宗前法,益氣健脾,清解余毒。
處方:炒黨參12g,炒白術12g,茯苓15g,甘草6克,淮山藥15g,炮姜5g,陳皮10g,白頭翁20g,炒黃苓10g,炒白芍15g,土茯苓20克,半枝蓮20g,大棗15g,28帖。
2019年5月29日診:處方:炒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5g,甘草5克.山藥20g,白扁豆10g,芡實10g,陳皮6g,桔梗6g,豆蔻6g,半枝蓮20g,蛇舌草20克,炒黃芩6g,炒白芍10g,大棗15g,28帖。
2020年10月07日診:結腸癌術后2年余,近日血壓偏高,頭暈,右邊頭痛,食后胃脹,無胃痛反酸,夜寐安,大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舌下絡脈痰滯,脈偏弦。
處方:炒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5g,甘草5克,山藥20g,姜半夏12g,陳皮10g,豆蔻6g,葛根15g,天麻9g,鉤藤15g,珍珠母30g,半枝蓮30g,炒黃芩10g,炒白芍15g,28帖。
2021年6月15日診:結腸癌術后3年余,血壓偏高,時有頭暈,右邊頭痛,食后胃脹,夜寐安,大便調。家屬代轉方。
處方:炒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5g,山藥20g,姜半夏12g,陳皮10g,豆蔻6g,大棗15g,羌活10g,天麻9g,鉤藤15g,珍珠母30g,炒黃芩10g,炒白芍15g,半枝蓮30g,28帖。
按語:本案系老年腫瘤患者,術后因年齡偏大,家屬來門診尋求中醫治療。考慮結腸癌術后,癌灶雖除,余毒未盡,故治療上用理中湯。在益氣溫中健牌的同時,合用黃芩湯配伍白頭翁、半枝蓮、蛇舌草等清解余毒。不斷扶正,不忘祛邪,隨證治之。守方緩圖,堅持中醫治療4年有余,近期復查無復發轉移,門診隨訪生活質量良好。
總 結
腫瘤的證治,應堅持從中醫思維出發,病證結合,衷中參西,多手段綜合治療。治療上扶正祛邪,攻補兼施,扶正不忘祛邪,隨證治之。遣方用藥,經方、時方,隨宜而施。以人為本,留人治病,帶瘤生存,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為目標。
因為時間的關系還有一些經方醫案不能夠繼續再講,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感謝大家的聆聽,歡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