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是“藥物性肝損傷”,中藥你還敢用么?|本草圖經?川楝子
楝實,即金鈴子也。生荊山山谷,今處處有之,以蜀川者為佳。木高丈余,葉密如槐而長;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間①;實如彈丸,生青熟黃,十二月采實;其根采無時。此種有雌雄∶雄者根赤,無子,有大毒;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當用雌者。俗間謂之苦楝子。韋宙《獨行方》∶主蟯蟲攻心如刺,口吐清水,取根銼,水煮,令濃,赤黑色,以汁合米煮作糜,隔宿勿食,來旦從一匕為始,少時復食一匕半糜,便下蟯,驗。(《大觀》卷十四頁13,《政和》頁343,《綱目》頁1396)
川楝子∶大如栗者是川楝子,他處楝子小而味苦,去核名金鈴子。味微酸、微苦,性涼。酸者入肝,苦者善降,能引肝膽之熱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氣橫恣,膽火熾盛,致脅下掀疼。并治胃脘氣郁作疼,木能疏土也。其性雖涼,治疝氣者恒以之為向導藥,因其下行之力能引諸藥至患處也。至他處之苦楝子,因其味苦有小毒,除蟲者恒用之。(本節摘選自《張錫純醫學全書》)
川楝子對大家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川楝子是疏肝理氣止痛的。肝氣不疏時和疼痛時用。沒有必須用川楝子的說法,也沒有最好用川楝子的說法。因為有很多藥功效與川楝子相似,比如延胡索等,可以相互替代,不必必須用,也不是說最好用。像一般急腹癥,用川楝子比較好,比如急性結腸炎、急性肝炎、闌尾炎、痛經等等,用川楝子比較多。同時,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服用川楝子來進行養生。但是對川楝子來說,是存在一定毒性的,濫用很容易出現副作用,川楝子的副作用一般表現在三個方面:抑制呼吸中樞、肝損傷、四肢無力等,事實上沒聽過在正常劑量的使用中發現副作用的,基本都是濫用造成的。近幾年大家都注意到有的中藥不當使用會有副作用,尤其以藥物性肝損傷最令人談虎色變,許多患者聽見“藥肝”就“變臉”,以至于許多醫生對川楝子敬而遠之。以川楝子為代表的中草藥以及中草藥復方制劑為什么會導致肝損傷呢?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中草藥使用周期一般比較長,且對肝臟損傷不通過檢測不易發現,多數存在過度使用情況。2、很多人對中草藥的藥性意識不夠,包括部分醫生把中草藥打上“安全無毒”的錯誤標簽。3、中草藥的種植和制作過程存在部分污染,很多中草藥的種植中存在化肥、農藥、重金屬等有害殘留。4、無證醫生較多,沒有資格證的“中醫醫生”開出的偏方、秘方、土方較多問題存在。在中草藥的臨床實踐中,使用不當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情況偶有發生,不過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以偏概全。只要合理運用,中草藥在各類疾病及病癥治療中發揮著西藥無法取代的作用。中草藥如何使用,我們和國家需要共同做哪些努力呢?這里提出幾點個人意見和建議:1、提高自我的意識,不僅要知道中草藥的正面作用,還要知道中草藥的肝毒性。2、我國要提高對中草藥市場的監管,從藥源、制作過程中兩個方面給予加強。3、在選擇中草藥治療上,要注意對中醫的鑒別,去有正規中醫醫師資格證的醫生那里就醫。4、避免長期以養生的想法私自服用任何類型的中草藥。溫馨提示:在我國中草藥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案例中,60%以上為中老年人。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意識,另一方面如有父母在關注養生保健方面的中草藥,做兒女的要幫忙多加甄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