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最常見的是風寒濕痹、風濕熱痹。罪魁禍首是濕!哪些吃了會生濕,痛風的人心知肚明!
濕熱最為常見,濕熱痛風癥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只能請假住院治療或呆在家里,住在醫院請假加藥費用,少說了要1W,學了中醫,就可以在家里自己治療,是不是也為家里節省了很多費用。
風濕熱痹聯合治法如下:
1.熱癥要用涼藥,先擦藥酒,隔2小時擦一次;這個藥酒必須是涼性藥泡出來的,這一點,客家山里人最懂,山里人干活碰到跌打損傷,皮膚出現紅腫,就用自家泡的藥酒來擦試,當天就見效,痛風的病人痛的不能下地走路,擦了以后疼痛感減輕,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神奇吧。不得不說,勞動人民最智慧。
2. 配合服用湯藥,蒼術6克,黃柏15克,薏苡仁30克,牛膝10克,丹參20克,石菖蒲5克,威靈仙15克。這是四妙散加疼痛三藥。功效大家可以上網查。
3. 配合艾灸,用直接灸,最好是化膿灸,因為痛風的地方腫的很大,濕非常重。繼續腫下去就會輻射到腳面的其它部位,怕放血,那就直接灸,也叫疤痕灸,目的是讓皮膚表面破裂,潰破后可有白色尿酸鹽結晶溢出,傷口不易愈合的人群不要用些方法。取穴部位:陽陵泉,足三里,中脘,阿是穴。
最后,要忌口,不該吃的千萬不能吃,前面治,后面啤酒海鮮不斷,那治了也是白治。飲食清淡最重要!
------------
痛風知識普及:
中醫叫痹證,可以按照對歷節病的這種認識,內因有肝腎不足,氣血的虛弱,也有實證的胃熱內蘊,外因的話就是風、寒、濕邪侵襲;病變的部位是在筋骨、關節。痛風性的關節炎,它尿酸含量高。
這里要跟大家說,真正減濕,不在于藥物,上頭的嘴巴不管好,你下面的膀胱再能排,累死你也排不干凈。這就是為何痛風是最好治的也是最難治的,好治是因為管住嘴、邁開腿,直接就用這些利尿通淋的藥,舒筋活絡,把尿酸、濕毒排出體外,然后你再清淡飲食,血脈里的濁陰少了,流動暢快了,堵塞瓦解了,瘀滯開通了,那何痛之有呢?難就難在很多人,他們提出高要求,這種高要求已經完全違背了常理。
燕窩、魚翅、海鮮、內臟,你不能消納,吃進去堵塞血脈,反而痛風、結石。粗茶淡飯,清齋素菜,你身體吃進去能夠消化,反而神清氣爽,有用不完的力量。看看,是飲食營養重要,還是消納吸收重要呢?
痛風病多發生于中 老年男性及絕經后婦女。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臨床表現:(1) 痛風性關節炎:起病急,受累關節以明趾,第一跖址關節多見, 其次為踝、腕、手等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并有發 熱、局部皮膚脫屑和瘙癢。反復發作后轉為慢性,關節腫大、僵 硬、變務。(2)痛風石形成:以耳輪、跖址、指間、掌指等部位多 見,潰破后可有白色尿酸鹽結晶溢出。(3)腎尿酸鹽結石:可引起 腎絞痛、血尿、蛋白尿、腎功能衰竭。此病屬中醫“痹證”、“歷節風”、“痰濕”、“淋證”等范疇。
傳統急性發作期多從風寒濕痹、風濕熱痹等分別辨治;慢性及間歇期多從痰濁瘀阻、腎虛頑痹等分別辨治;腎結石多從石淋論治。
現在很多人飲食是為欲望而食,而不是為健康而食。他們以為搞個千把塊的龍蝦就是孝順父母。沒有健康的常識,把父母吃出痛風、高血脂,原來自己就是始作俑者。
-----------
產后身痛
產后身痛是指產婦在產褥期間出現肢體酸楚、疼痛、重著、 腫脹、麻木等癥狀。因其出現較多,治療有特殊性,故中醫多 單獨討論。臨床表現:產后肢體關節酸痛、重著、腫脹、麻木, 而局部并無紅、腫、熱,也無明顯功能障礙。理化檢査一般無 陽性發現。此癥狀中醫稱為“產后身痛”、“產后關節痛”、“產后痛風”等。
傳統辨證施治,一般分氣血虛弱、風寒外襲、腎虛精虧、瘀血阻絡等。
整體觀認為,上述各型病機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聯系共 同存在。此癥狀是因產褥期整體功能紊亂所致,故除肢體癥狀 外,還出現一些全身癥狀,如惡寒、多汗、心煩、胸悶、氣短、 心悸、口干、口苦、納差、疲乏、尿黃、便干或澹、惡露不凈、 頭暈、目眩等。應予系統治療,全息湯基礎方加減。
疼痛不重者以基礎方治之,兼痛瀉者加防風10g;痛甚或兼 惡寒、多汗者加附片10g,以麻木為主者加黃茂12g,身剌痛兼 面唇紫暗惡露不暢者合身痛逐瘀湯(秦蘢、川尊、桃仁、紅花、羌 活、當歸、五靈脂、地龍、香附、牛膝各10g)。心悸不安或失眠 多夢或盜汗者加龍骨、牡蠣各12g。其余按總論中加減法加減。
用以上方法治療產后身痛,效果良好,且可改善體質。必要時可配合西醫藥治療。
-------------
在嶺南,腿腳濕氣重,已經走不了了,這種情況很常見。這是什么病?大多是痛風。因為尿酸結晶,腳既紅又腫,摸下去更痛,腿里好像釘了一枚鐵釘一樣,動不了啦,就用二妙散。
有一個擅長治痛風的草醫,專治痛風。人家以為他很專一,其實他說我其他的都不會治,怎么回事呢?他是痛風患者,經過30個醫生的治療,吃了30個醫生開的藥,心里非常清楚哪個藥最好。
哪個階段吃什么藥,吃了什么藥身體有什么感受,就是說醫生都沒有他的感受多。因此病人一過來,他問一些問題,判斷痛風到了某個階段,就知道用什么藥。他也不怎么切脈,病人來了,他根據自己的筆記抄個方子給病人,吃了痛風就會好。珠三角很多地方的人都過來找他。問他用的是什么方子。他說是四妙散,蒼術、黃柏、薏苡仁、牛膝這四味藥。
后來就用這個方子去治一個痛風病人,他的尿酸值是 800μmol/L,吃了三劑后檢查,降到400umol/L,他樂壞了,感嘆還有有這么好的藥!
四妙散加痛癢三藥,丹參、菖蒲、威靈仙,鎮痛、止癢、降尿酸、排濕氣,這就是治痛風的底方。治療腿腳瘡痛、腿腳筋骨濕熱疼痛。
-----------
傷寒論里有個芍藥甘草湯,也叫去杖湯。原來是靠著拐杖走路,吃了這個方子把拐杖扔了,就是這個意思。
芍藥、甘草,在穴位里頭相當于哪兩個穴位?芍藥相當于陽陵泉,陽陵泉是筋會,筋會能夠緩急。筋拘攣就選陽陵泉,用藥就用白芍。甘草相當于足三里或者中脘,因為足三里能調飽滿之氣逆;中脘腑會,六腑堵塞,濁陰不降就選它,它還可以生化六腑,能夠緩急。所以中脘和足三里都可以緩急,可以補中益氣。中脘、足三里再加陽陵泉,這三個穴適用范圍非常廣。晚上睡前按這三個穴,促進精力恢復,這是非常重要的!
痛風的,腳趾頭痛得都沒法走路的,芍藥、甘草各30克,加土茯苓100克, 不要嫌藥量大,因為痛不在自己身上,誰痛誰知道!痛風神藥對,可以說是現服現效的。芍藥、甘草就是中醫的止痛片。
----------
一般祛濕熱的藥很難通經絡,通經絡的藥很難祛濕熱。但是經絡不開,濕熱跑不掉;濕熱不利,經絡也不通。有兩味藥既能通經絡,又能祛濕熱。哪兩味藥?防己和土茯苓。諸濕腫滿,皆屬于脾,非堵塞就不痛,非濕則不腫,既腫又痛,說明既有濕熱又有經絡不通。就拿痛風來說,腳腫的厲害的,腳下肯定有邪氣,有濕邪,無濕邪就不會鼓一個包,用土茯苓、防已,這兩味藥就是治痛風的極效藥。土茯苓、防已再配威靈仙,既可以祛風濕止痛,通經絡,又可以利水滲濕走小便。土茯苓跟防己都是既可以歸類于祛風濕藥,也可以歸類于利水滲濕藥。一位大叔的痛風三年沒好,只讓他服三十劑藥全好了。
痛風,也就是腳里有積液,桂枝、茯苓加地骨皮、骨碎補。這五味藥非常妙,有主子桂枝,有輔手茯苓,所以叫桂枝茯苓丸。有暗中行刀兵之令的桃仁、赤芍、丹皮,一個團隊就起來了
桃仁治任何地方的水包囊腫。肝囊腫,桂枝、茯苓加桃仁、絲瓜絡郁金。腎囊腫,桂枝、茯苓加杜仲、赤小豆、黑豆。肺里有積液,桂枝、茯苓加枳殼、桔梗。腦里有積液,桂枝、茯苓加土茯苓。痛風(腳上有積液),桂枝、茯苓加地骨皮、骨碎補。
----------
傷寒論中,治療痹證又伴有肝氣郁結的,比方說我們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痹證,或者甚至痛風又兼有氣郁的,可以用柴胡桂枝湯。
-----------
再分享一個張景明大夫治痛風的底方,羌活10,獨活10,威靈仙15,蒼術10,生薏苡仁30,當歸10,白芍30,桂枝6。這是基礎方。
如果是濕熱的,加生石膏15,知母9,忍冬藤15;
如果是風寒濕痹,就要加烏頭了,這個有大毒,必須按醫生的叮囑服用,千萬不可自行操作,以免中毒。
寒濕痹痛的,方子里用到烏頭,這個藥辛溫有大毒,功專祛風濕,溫經止痛。所以不是專業醫師,或者對中醫辨證用藥經驗不足者,不要輕易使用。川烏喜歡生長在天寒地凍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積雪數尺,一般植物都不容易生存,它都可以富有生命力地頑強生存。它是不怕冰冷霜雪的, 就像有一團熱火在胸中。所以一些風濕痹證、歷節痛風、頑固偏頭痛,常常少不了它。記住,是最頑固的風寒痹證找它,一般輕微的風寒痹證還用不到它。只有風濕痹證,反反復復,久治難愈,這時祛風濕、散寒冷力量最兇的,就是這烏頭了,由于它大溫大熱,偏性俱足,才能夠力挽狂瀾,故入湯劑時,應該先煎一小時,水要放足,這樣可以大大減低它的偏性。
有一種使用烏頭比較好的經驗,既可以用它來治療風濕痹證,也可以降低毒性,就是用烏頭加蜂蜜先煎半小時,再下其他藥同煎,這樣煎出來的湯藥,不僅毒性減低,而且治療效果綿長。因為蜂蜜就有解毒、甘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