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愛眼日,主題是“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提醒我們關注眼睛健康。您戴眼鏡嗎?是近視還是遠視?您有計算過使用手機的時間嗎?長時間使用手機會讓眼睛感到疲勞、酸澀和疼痛。
不過,您知道嗎,中醫有很多方法可以保護眼睛,緩解這些癥狀,也有一些藥物有明目的功效。
在這里,我將與您分享一些中醫方法,幫助您保護眼睛健康,讓您早日告別眼鏡的束縛。
眼保健操
盡管眼睛保健操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廣泛實施的,但許多人并不清楚具體的穴位位置,只是看著別人在臉上比劃,然后跟著模仿。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臉上的穴位在哪里。眼保健操有新舊兩個版本,這里我們采用步驟相對簡單的舊版本,并詳細介紹其具體步驟及穴位。
第一節揉天應穴(天應穴為阿是穴,位于攢竹下三分,攢竹穴位于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接左右眉頭下面的上眶角處。其他四指散開彎曲如弓狀,支在前額上,按揉面不要大。
第二節擠按睛明穴(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擠。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四白穴位于面部,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先以左右食指與中指并攏,放在靠近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腭骨凹陷處,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頰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節按太陽穴、輪刮眼眶(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以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下一圈,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輪刮上下一圈。
眼保健操必須經常操練,做到動作準確,并持之以恒。 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除了上述說的涉及到眼保健操的穴位,下面的穴位也可以起到緩解眼部疲勞的作用。
攢竹:位于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魚腰:位于額部,瞳孔 直上, 眉毛中。
絲竹空:在面部,額骨顴突外緣,眉梢凹陷中取穴。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眥外側0.5寸凹陷中,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
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方藥
早在《審視瑤函》一書中,就提到了“能近怯遠”癥,即近視的早期稱呼。直到清朝時期,黃庭鏡在其著作《目徑大成》中正式采用了“近視”這個稱呼。
中醫認為,血液具有濡養臟腑、形體官竅和目的作用。眼睛需要充足的血液支持才能保持正常的視覺功能。“肝開竅于目”,肝臟中儲存的血液是眼睛正常視覺功能的關鍵。同樣,“腎主精于目”,只有精氣充盈,眼睛才能保持明亮的視力。因此,肝腎功能的健康與眼部疾病密切相關。如果肝腎功能不足,眼睛的營養供應就會受到影響,全身癥狀表現為頭暈、耳鳴、夜間多夢、腰膝酸軟、舌苔少、脈細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的中藥杞菊地黃丸來緩解癥狀。
方子如下:
枸杞子40克、菊花40克、熟地黃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藥80克、茯苓60克、澤瀉60克
加減治療:
證屬精血虧甚者,出現記憶力倒退、口干咽燥、潮熱盜汗、遺精、女子月經量減少等表現則宜用駐景丸(菟絲子5兩,車前子1兩,熟干地黃3兩)補益肝腎,填精補血。
若兼氣不足者,出現身體乏力等表現可加黨參。
脾不健運者,出現腹脹、脘腹痞滿、大便稀溏等表現者酌加麥芽、陳皮。
我們常說的“過度用眼”、“眼疲勞”等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長時間讓眼睛保持一個姿勢,肌肉長時間處于發力的狀態,導致經絡不通、氣血供應不足,因此會出現眼干澀、疼痛、眼部紅血絲等癥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近視。
預防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這句話意味著在疾病還未開始發展時就應該采取措施,在疾病還未開始發展時就將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從兒童時期開始,就應該及早發現并治療問題。
12歲之前是兒童眼球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及時糾正臟腑功能,通過調理腑臟和通暢經絡,平衡腦神經和視神經,使人體處于正常的免疫狀態。
在12歲之前,大部分兒童還沒有出現近視的情況,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保護眼睛,而不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閱讀和書寫時保持端正的姿勢,眼與書本應保持30cm左右的距離,不在走路、乘車或臥床情況下看書。
2、學習和工作環境照明要適度,照明應無眩光或閃爍,黑板不反光,不在陽光照射或暗光下閱讀或寫字。
3、定期檢查視力,對驗光確診的近視應佩戴合適的眼鏡以保持良好的視力及正常調節與集合。
4、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
【開方服藥請找專業醫生進行咨詢,切勿自行抓藥服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