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固金湯
《醫方集解》
【方藥】
生地黃二錢(6克) 熟地黃三錢(9克) 麥冬錢半(5克)百合 白芍(炒)當歸 貝母 生甘草各一錢(各3克) 玄參桔梗各八分(各3克)
【用法】
水煎服。
【原文】
百合固金湯,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醫方集解·補養之劑》)
【解說】
本方為肺腎陰虛證而設。肺腎陰虛,金水不能相生,流泛為痰,可見喘嗽痰血, 咽喉疼痛等癥。故用百合、麥冬潤養肺陰,二地、玄參滋養腎陰以治本;以貝母、桔梗、甘草清金化痰、宣肺利咽;更以芍藥、當歸,柔肝木以保肺金,養肝血以生腎水。共成金水不生,肺腎陰虛之首選方劑。值得注意的是, 方中藥物多屬寒涼,久服易傷脾胃, 故李士材諄諄告誡曰:“此方殊有卓見,然土為金母,清金之后,亟宜顧母,否則金終不可足也”(《醫方集解》),試屬經驗之談。
【運用】
一、定時咯血
曾飛云醫案:鄧某,男,63歲,退休工人,因咯血一周于1993年12月2日初診。患者于11月25日起每至深夜12點半鐘(前后不相差 10分鐘)準時咯血,咯血量約50~100ml,血色鮮紅,略帶泡沫,無食物殘渣,咯血前先有脊梁骨一陣寒涼,胸悶,上腹部不適,作脹,然后咯血,持續約半小時左右,每次咯血總量不超過100ml。曾有“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病史二十余年,有過痰中帶血但無咯血史。1985年已行“胃大部分切除術”。病初某醫生診斷為“術口潰瘍出血”,給予止血劑、胃藥等治療一天無效。另擇他醫, 給予點滴先鋒霉素和止血劑,口服抗癆藥物等西藥, 另配祛風散寒中藥,如荊防、柴桂等治療, 非但乏效,反增咯血加重,心煩不寐, 急求余診治。刻診:定時咯血, 血色鮮紅,胸悶心煩, 胸脘脹滿, 大便秘結,4、5日一行,頭昏耳鳴,腰膝痠軟,形體消瘦, 咽干舌紅,苔薄白, 脈細數。但無咳嗽、潮熱、盜汗等。大便潛血試驗弱陽性。中醫診斷:血證(咯血)。辨證為肺腎陰虧, 陰虛火旺。病機為肺腎陰虛, 津虧血枯,腸道失調,腑氣不通, 虛火上炎, 灼傷肺絡而致咯血。治以滋補肺腎,養陰降火, 增液通腑, 兼止血。擬百合固金湯加味:
百合15克,生地15 克,熟地20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白芍10克,當歸12克,川貝9克,桔梗6克,百部10克, 白芨12克,仙鶴草20克, 甘草6克。水煎服。
服完1劑后,當晚解下結便量多, 失氣通, 頓感腹部輕松,半夜未再咯血,繼服前藥一劑。
12月4日復診,不再咯血, 大便通暢,腹部無脹感,無胸悶,無咽干,仍感頭昏耳鳴, 舌質略紅, 苔薄白, 脈細數。繼前治療,擬方為:百合15克,生地15克,熟地20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白芍10克,當歸12克,川貝9克,桔梗6克,百部10克,白芨12克,甘草6克,2帖。另加服六味地黃口服液,以善其后,隨訪二年余,未見復發。
(光明中醫 1998;〈4〉:46)
按語:咯血又稱嗽血或咳血,系多種原因損傷肺絡,血液妄行, 溢入氣道而致。臨床此證較多見,然以定時而咯血者,甚為鮮見,臨床報道也很少。深夜12點半鐘乃“子時”也,為陰陽交替之時,即陰盛之極,陽升之初。另外由于年老久病,素體虛弱,尤以肺腎陰虛為著,津虧血枯, 大便失于濡養,腑氣不通, 致虛火上炎。二者相合為患,虛火熾盛以子時最為明顯,上灼肺絡,血液安行,溢入氣道, 故表現為定時咯血。此例咯血看似虛火熾盛為主,實以陰虛及腑氣不通為主, 陰虛以肺腎陰虛、津血同虧為要點,故以百合、生地、熟地、玄參、麥冬滋養肺腎, 養陰清熱,增液通腑,當歸、白芍滋陰養血, 引血歸經,川貝、桔梗、百部潤肺化痰,并有提壺揭蓋之意,白芨、仙鶴草收斂止血,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滋養肺腎,養陰清熱,增液通腑, 清肺止血的功效, 故腑氣通暢,便行血止, 危及生命之重證, 片刻間效如桴鼓。
二、胸痹(自發性氣胸)
曾瑞川醫案:郭某某,住院號840164,男,56 歲,江西吉安人。因咳嗽、氣迫及右胸持續性鈍痛4天于 1984年元月7日急診入院。體檢:體溫 37.2℃,P75次, R22 次,Bp120/70。右胸肋間隙增寬,叩診呈鼓音,呼吸音消失;左胸叩診過度反響,呼吸音代償性增強,無羅音。心律整, 速率 75次, 心音低鈍。化驗:Hb12.8克,RBC442萬, WBC6000, N30%,L69%, M1%,大小便常規正常。ESR6mm/小時。X線示右肺尖及外帶無紋理透亮,并可覓及被壓縮的肺胸膜邊緣;左肺上野有中等量斑紋點狀致密陰影,其余肺野透光度強。橫膈低,心影呈滴水狀。X線診斷:(1)右氣胸、(2)肺氣腫、(3)陳舊性肺結核。常規給予慶大霉素、雷米封、乙胺丁醇、敵咳等治療,癥狀未緩解。9日開始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固金湯(用量略),每日1劑, 10日為一療程。服藥4劑后(元月12日),患者覺胸悶氣急好轉,唯右胸有斷續性鈍痛。經一個療程后(元月19日),患者自覺癥狀消失,兩肺均有呼吸音,但較粗糙。胸透示:兩肺上野均有中等量片狀致密陰影,其余肺野透光度增強。橫膈低,心影呈滴水狀。X線診斷為(1)陳舊性肺結核;(2)肺氣腫。于元月25日病愈出院。
(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5〉:281)
按語:曾氏用百合固金湯治療氣胸15例,其中結核性氣胸11例,有10例收效,有效率達90.9%。對照組純用西醫方法治療, 未加用百合固金湯,結果有結核性氣胸10例,僅6例收效,有效率為60.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說明百合固金湯對結核性氣胸有一定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之。
三、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沈之峭醫案:關某,女,32歲,1985年2月24日初診。始于感冒,曾有發熱,胸悶心悸,咳嗽已月余。某醫院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多次心電圖檢查: 頻發室早。經靜滴輔酶A、三磷酸腺苷,口服肌苷片等藥物,療效均不明顯。刻診:心中悸動不安,胸悶,咳嗆痰少而粘,咯出不爽,頭暈寐少,舌質嫩紅苔薄口干,脈細數帶滑。證屬肺陰耗損,痰熱未清, 心神被擾,法當養陰潤肺,清熱化痰寧心。擬百合固金湯化裁。
處方:百合15克, 生地、玄參、丹參、麥冬各12克, 川貝母6克,桔梗、北五味各9克,甘草3克,珍珠母6克,瓜蔞皮10克。
服20劑后心悸已定,胸部寬暢,心電圖檢查:大致正常。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1998;〈2〉:27)
按語:心肺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脈”,感邪耗傷肺陰, 灼津為痰,痰熱內蘊,而致心悸胸悶。故以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的百合固金湯化裁,加入五味子斂心肺耗散之津氣, 丹參、珍珠母寧心定悸,瓜蔞皮寬胸利膈、清熱化痰, 共奏良效。
四、不寐(神經衰弱)
沈之峰醫案:泮某,男,46歲,1981年4月15日初診。自訴秉質虛弱,五志易動, 因情志不遂后,患有神經衰弱,失眠證將近3年,甚則連宵不寐。心神恍惚, 情緒低落或煩躁易怒, 記憶力減退,時有發冷發熱感,食欲時好時差, 咽燥干咳,口苦溲赤,舌紅少津, 脈細數, 證系心肺陰虛內熱使然,治宜清心寧神養陰潤肺,以百合固金湯加味。
處方:百合30克,生地、熟地、丹參、玄參、麥冬各12 克,川貝母5克,桔梗、知母各9克,甘草3克, 生白芍、當歸、茯苓各10克,炒棗仁15克,5劑。
復診訴:藥后每夜可睡四、五小時, 情緒穩定,仍踵前法 10劑,諸恙悉平。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98;(2):27)
按語:本例有《金匱》百合地黃湯的適應證, 并結合具體證情,以養陰清熱的百合固金湯為主方,擴而充之,正本清源而臻寐安。
五、消渴(糠尿病)
沈之巙醫案:汪某,男,35歲,1988年9月17日初診。患糖尿病,間斷服用D—860片劑2年余。近因工作煩勞, 口渴多飲,尿頻量多,消瘦明顯,頭暈耳鳴腰痠,時有潮熱盜汗,舌質紅苔少,脈沉細而數, 空腹血糖 165%毫克。詢問家族中,謂父親亦患有糖尿病。中醫稱此病為消渴。葉天上謂:消渴證“不越陰虛陽亢,津涸熱淫而已。”因腎主先天,而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其與遺傳因素有關,故腎陰不足可知。肺為水之上源, 陰虛則火旺,肺受燥熱所傷,肺不布津, 故口渴多飲,水液直趨下行, 故小便頻數量多,而此子病累母肺腎陰虛之證,治擬甘寒滋潤法,方用百合固金湯加味。
處方:百合、生地、熟地、玄參、麥冬、生白芍各12克,川貝母5克,桔梗6克,甘草3克,當歸10克,地骨皮30克。
服10劑渴飲、小便均有減少,原方調治匝月, 精神好轉, 體重增加。空腹血糖125%毫克,并查甘油三脂及膽固醇均在正常范圍。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98;〈2〉:27)
按語:肺津敷布以滋腎, 腎陰上滋以養肺,肺腎陰液互相滋養,謂之“金水相生”,百合固金湯有寓此意, 陰液充足, 虛火斂降,肺腎得養, 則消渴緩解。并囑其調神節食,勞逸適度。《儒門事親》云:“不減滋味,不戒嗜欲, 不節喜怒,病之而復作,能從此二者,消渴亦不足憂矣。”
六、遺精
劉進書醫案:張某某,20歲, 1989年4月10日診。兩月前出現夢遺,1周2~3次。服金鎖固精丸、天王補心丹等罔效。近10日來,每夜遺精,伴頭暈目眩,耳鳴心悸, 神疲乏力, 健忘,腰膝痠軟。舌質紅,脈細數。此乃腎陰不足,相火妄動,擾亂精室所致。治以滋陰降火,寧心安神。
藥用百合、生龍骨、生牡蠣、蓮子須各 30 克,生地、熟地、生白芍、麥門冬、茯神各15克,玄參20克,五味子12克。
服3劑,未再遺精。續服6劑,諸癥消失,精神好轉。隨訪1年未復發。
(浙江中醫雜志 1991;〈11〉:491)
按語:劉氏等用本方治療遺精 120例,結果痊愈102例,好轉15例,無效 3例,有效率97.5%。
七、尿血
周京述醫案:肖某某,男,72歲,四川省開江縣靖安公社人,1983年8月17日初診。自訴患“肺結核”病潮熱盜汗年余, 近兩月來腰膝疲痛,小便頻數呈深紅色, 尿檢紅細胞(+ + + ), X線腰部拍片未見結石陰影。前醫曾用五苓、八正輩加減治療收效甚微。患者年高體瘦,兩顴發赤,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審其病機應為肺腎陰虛,相火妄動,灼傷脈絡所致之尿血癥,擬以百合固金湯加大黃。
處方:百合15克, 生地15克,熟地15克,玄參15克,桔梗10克,寸冬15克,白芍10 克,當歸10克,大黃15克,川貝母3克(另包沖服)甘草3克。
服上方3劑, 小便量多, 色轉淡黃, 大便微稀, 潮熱退,盜汗止。宗上方略有加減再服6劑,諸癥悉平,尿檢轉陰。唯腹部微痛,大便稀溏,頭昏納差,改用參苓白術散調理脾胃而愈。隨訪兩年未復發。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7;〈3〉:30)
八、水腫(急性腎炎)
周京述醫案:劉某某,女, 33歲,四川省開江縣長田鄉人,1985年6月8日入院。患者頭昏目眩兩月余,經常昏倒在地,全身浮腫,面色青白, 兩顴微赤,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腰膝痠軟無力, 雙下肢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澀而痛。尿檢蛋白(+ + + ),紅細胞( + + ), 管型少許, 血壓 140/98毫米汞柱,血色素6.1克, 西醫診斷為“急性腎炎”。用青、鏈霉素、雙克、速尿及中藥五苓散、真武湯等溫陽化氣行水之藥,治療20余天,療效不佳。余診時,癥狀基本如前。此肺腎陰虧濕熱留戀下焦,膀胱氣化不利之證, 擬百合固金湯合八正散加減以滋陰利水,清熱除濕。
百合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桔梗10克, 玄參15克,寸冬 15克, 白芍10克, 當歸10克, 川貝母3克(另包沖服)木通10克,車前草30克,大黃15克,滑石20克, 甘草3克。
服藥后,當晚即解小便5次,其量甚多。翌晨,顏面浮腫漸退,雙下肢亦出現皺紋,用此方適當加減化裁先后服 18劑, 尿檢轉陰,血壓:128/86毫米汞柱,血紅蛋白:9.8克/100毫升, 飲食增加,而色紅潤而愈。囑忌鹽三個月,常服六味地黃丸以資鞏固。隨訪至今未復發。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7;<3>:30)
九、陰莖奇癢疼痛
周京述醫案:謝某某,男, 18歲,1983年8月31日入院。患者兩月前因患“頭痛發燒嘔吐”等癥,在某縣醫院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住院治療二十多天,好轉出院后,胸部反復出現“枯痞”,陰莖奇癢, 疼痛難忍。入我院時,癥見面色萎黃,神疲納差, 頭痛微咳, 心煩懊儂,頭面出汗,齊頸而還,胸部及上腹部遍布白色粟粒狀疹子,捫之礙手, 疹點細長, 頂尖如毛刺狀, 質硬,全身皮膚瘙癢,陰莖(龜頭部為甚)奇癢難忍,不時用手搓揉,解小便時龜頭疼痛,滴瀝難出,舌赤少苔,脈細數。分析病機應為濕溫之邪,郁于肌表, 纏綿不愈,耗傷陰液,金水俱虧, 氣液枯竭之證,擬用百合固金湯合芪仁竹葉散加減,滋陰潤肺以治本,清熱利濕以治標。
處方:百合15克,生地15 克, 熟地15 克, 玄參15克, 川貝母3克,桔梗20克,黃芪30克,甘草3克。
服上方3劑,白痞漸退,小便通暢,原方略有增損更服8劑,白痞盡去,小便清長,陰莖瘙癢疼痛均止,唯頭昏,行走顫抖,改用補中益氣湯善后。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7;<3>:31)
總按:上三案均為泌尿系疾病,臨床實踐證實,百合固金湯不但對呼吸系疾病有確切療效,治療泌系疾病,療效亦佳。因肺為金臟,腎為水臟, 金為水母,補肺清金即能生腎水, 故對泌尿系疾病而屬肺腎陰虧者, 頗具效驗。唯久服有礙中土運化, 當以培補中氣為善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