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傷寒家的系列書后(談談我學中醫《傷寒論》之日本傷寒醫家),除了之前談到過的胡希恕外,又了解到一位受日本古方派醫家影響較大的醫家。
就是當年有“北有蕭龍友,南有陸淵雷”之稱的上海名醫陸淵雷。
陸淵雷早年拜上海名醫惲鐵樵為師,后又拜經學大師章太炎為師學醫古文學和中醫基礎。
陸淵雷出生于1894年,世于1955年,當時日本《皇漢醫學系列叢書》(談談我學中醫《傷寒論》之《皇漢醫學》)在中國出版,影響了很多中國醫家的學術思想,陸淵雷的學術思想就受到了日本古方派的影響。
陸淵雷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有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就是《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之所以命名為“今釋”,跟他注解《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受到日本古方派學術思想和西方醫學思想的影響有關。
在當時他注解的《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算是個另類,他一反過去采用內經注釋傷寒的傳統,而是大量采用日本古方派的一些論述,并用西醫的生理、病理和藥理來注釋《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陸淵雷因為沿用日本古方派注釋《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習慣,把《內經》和《傷寒》分家,認為《傷寒》跟《內經》無關。
之前談到的胡希恕胡老(談談我學《傷寒論》之胡希恕)就是受到日本古方派和中國上海陸淵雷的影響,也在《胡希恕傷寒論講座》前言中寫道《傷寒論》與《內經》無關的驚人觀點。
陸淵雷是第一個國內少有把《內經》和《傷寒》分家的人,而且他大力批判搞《內經》、用《內經》注解《傷寒》的醫家,自然而然在國內引起了各種沖突。
他批評別人,自然也有人批評他,除了他的弟子范行準,還有國內名醫余無言等和他有醫學觀點上的沖突。
因此陸淵雷晚年,“醫門冷落,學人無多”,主要是他的學術思想觀念和性格中的一些弱點造成的。
他的確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經方家,敢于創新,敢于懷疑,敢于在公眾場合張揚自己的學術個性,追求中醫的真理,從某些方面來說是中醫學術的脊梁。
但是,他不善于團結中醫界不同學術思想和不同意見的人,是他的致命弱點。陸淵雷在《陸氏論醫集》中攻擊葉天士,笑罵秦伯未,挖苦陳存仁。
當時國內因為他筆掃千軍,激情的文章風行一時,在中醫界結下了很多恩怨。
陸淵雷之前的很多遙從受業者如岳美中、謝仲墨、姜春華及任應秋等都成大器,自己晚年卻門庭冷落,英雄走到了末路,值得我們深思。
明天繼續詳細分享我以前學習《傷寒論》的過程,謝謝關注!
注:這個會按照時間順序寫成一個本人學習《傷寒論》過程的系列,對《傷寒論》學習也是由最開始的懵懂到逐漸深入的過程,文中思想僅為當時的學習思想,經過多年不斷自我革新,思想更加中庸,不偏不激,以效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