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倆大腰子補補腎——話說進補
作者:墨二先生
原帖地址: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26978-1-1.html
“哥們兒,最近還挺得住吧,不行咱晚上喝兩盅兒,整倆腰子補補腎。。。。。。”
關于“進補”,也沒想好從何說起,恰好聽到郭老師吃腰子的段子,借題發揮得了。戲謔歸戲謔,我覺得吃腰子補腎這種想法,還是可以比較貼切的反映出時人對于“進補”的普遍理解水平的。如此不妨再問一句:
“哥們兒,最近吃了不少腰子,喜羊羊都罵娘了,怎么著,補上了嗎?”
當下是個好時代,至少對于憋屈了很久的中醫來講又有了許多公開說話的機會。于是乎,各大媒體熒屏上各家各派絮絮叨叨講養生的鏡頭屢屢可見;于是乎,但凡關注中醫養生的人們都能像模像樣地講出幾個保健方法、食補良方。而伴隨著阿膠、鹿茸等所謂的滋補佳品在醫藥市場上大行其道,抬眼便是“滋陰壯陽”的招牌,回身卻見驢皮價格飛漲。。。。。。
我不是來搞批判的,我只是想問問列位補友,補得怎么樣了?!
補得好的接著補,如果覺得效果不理想,不妨聽二先生來扯兩句。但是記住,二先生不是補藥,不能讓你去做猛男浪女,只是來掰扯下當中的道道兒,提醒大家不要南轅北轍、愈行愈遠。
(一) 說“虛”
現代的人吶,不到30歲就會常嘆一口氣說:“唉,老了(虛了),不行了。。。。。。” 怎么回事呢?簡單的說就是精神不足、機能衰退。我有很多朋友,例如搞IT的“白領”,跟他們聊天都會遇到相似情況:正值壯年卻覺得乏力,周末除了窩在家里哪里也不愿意去,一句“上班累啊”常常掛在嘴邊兒。我說不是上班累,而是精氣神不足了。當你精氣神不足的時候,干什么都會覺得累,上班累、出游累,連閑坐著也覺得累。
很多人都追求快樂幸福,卻不明了快樂幸福的本質就在于“精、氣、神”。當你睡眠質量很高休息很充分的時候,一覺醒來睜開眼就覺得快樂,并不用身蓋金絲被、身下白玉床。你之所以能快樂地去追逐功名事業,也在于你還有精氣神或者你以為明天會快樂。毒品之所以讓你快樂就在于它沖破了身體常態、瞬間抽出了你的精氣神,就像讓你拿出全部家當去吃喝嫖賭了一頓。爽哉!
現在全民講養生、談進補也是時代使然,因為很多觀念、風尚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人與時代共一病:歷史上有服食“丹藥”成風的時期,導致病者多熱,遂“寒涼派”盛行;由此物極必反,加上欲肆橫流,體弱虛寒之病蜂起,遂“火神派”盛行。現在人虛亦如此。
既然是經濟社會,我就以“錢”打比喻,人身的資本(簡單說就是中醫的“元氣”)是不同的。人之“元氣”好比你們家的錢,有的生在富貴之家,怎么糟踐這輩子也還夠用;有的生在工薪家庭,那就等好好算計著消費了,稍微放縱一下就捉盡見拙;有的則是貧苦人家,戰戰兢兢過日子還老是遭受凄風苦雨。這是首先要了解的,不可盲目比較、胡亂模仿。
在國際文化錯綜交雜的今天,我覺得造成的困惑與混亂并不亞于“進步”。按中醫來講,五方世界,人的稟賦各不相同,別老覺得人家吃六分熟牛排、喝扎啤才懂得生活,你的脾胃會懲罰你;別老覺得大學糜爛的生活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你現在不好美好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罪;別老覺得學習什么彼國先進體制方法才能救中國,先救自己吧。別添亂。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能體察到病者的不同便是“望聞問切”診斷的作用,否則何須他娘的講什么“辯證”施治,一藥治一病得了。不知道怎么虛的,又談什么止虛進補呢?
本來人生一世,五谷雜糧,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人之常路也。俗話說一生下來就奔向死亡嘛,處于不斷的消耗中。像80后的父輩,生扛硬拼,省吃儉用,到得四五十歲勞損成疾,此“虛”之常也,慢慢地消耗了身體的資本。
吃老本總是容易敗光的。所以有點認識的人講究“四時養生、房事有節、作息有時、飲食有律”,這是在干啥呢?就是在吃家底兒的同時,掙點工資填平日常開支。好比是掛個閑職的公務員,消耗少而補給穩定;如果人品好,最高境界混個壽終正寢、無疾而終罷了。這在現在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現在更多的是早衰之癥、怪病迭起,套用《黃帝內經》的話叫“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現在的年輕人為什么早衰呢?
首先是覺睡不好了。人一出生就消耗元氣來成長、御病,時刻不懈怠;而上天賦予常人唯一的修養恢復方式就是“睡眠”,睡不好覺對于一般人就是不斷吃老本,元氣得不到新的供給,衰退自然早于常人。我從大學開始就踏進了睡不好覺的新紀元,不斷電cpu就得轉;畢業沒多久又撞進了IT界,一工作五六年才決定改過自新;結果想睡卻睡不著了。
其次是“自我”更強了,這點尤為重要。中醫講“外邪內傷”,外邪主要是“風、寒、暑、濕、燥、火”侵入人體為病;內傷主要是情志直接損傷臟器,抑郁不得排解發而為病(什么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云云,基礎知識自己查吧)。像梁山上鼎鼎有名的“豹子頭”林沖主要就是被這個情志給悶死的。對于沒心沒肺的人來講,這個也不叫個事;但是對于“自我”很強的人可就厲害了。從小獨生子女、家里的小太陽、志向遠大、自命非凡,最后都化作一句“傷不起”。為什么失眠,一句流言蜚語就把你搞趴下了。
氣郁則路塞,機能不行,營養不達,元氣自傷;譬如排水口有了淤泥,渾水更渾,傷上加傷。我曾經拿張震岳的《思念是一種病》來跟朋友講,現在這口郁氣叫思念,你還覺得特有情調;長期走不出來它可能就不叫“思念”了,他筆名叫“肝郁”,頭銜叫“失眠”、法號叫“子宮肌瘤”。。。。。。所以《思念是一種病》是首很好的醫療歌曲。性情郁悶的人往往也沒干什么出格的事,慢慢地就覺得自己精氣神不足了,“自刑”之故。
再一個就是縱欲妄為。吃喝無度是一方面,脾胃是后天之本嘛,脾胃壞了還談什么吃有營養的東西,都不能吸收運化,不虛干啥;縱欲無度,現在還有什么手淫利于身體健康的觀點,自己體會吧,所謂“一瀉瞬間、一補經年”。
很多女人現在都不能生育,或者不孕,或者胎死腹中,雖然醫院查不出什么究竟;在中醫看來多為“宮寒”。“宮寒”的背后就是妄為啊,80、90都是吃冰棍的一代,小姑娘深秋還穿著漏臍裝、秀大腿的服裝,例假來了還沒所謂的坐在冰冷的石階上裝“頹廢”,懷著孕還吃“阿根達斯”。。。。。。有寒來則要消耗元氣抵御,否則身體不變零度了嗎。千寒修來一個冰冷子宮,也就失去了種子生根發芽的條件。這些都是“虛”,百病一虛。
以上幾點主要說說大家的認識,也不是什么新鮮觀點。“睡眠”是常人最容易把握和執行的;“止妄為”是需要端正認識和擺脫習性的;“制心”是需要經歷、修為的,也是根本的。從這些地方下手,才能漸漸地降低元氣消耗和身體透支。
但這也還是“節省”,不是“進補”,知道這些要進補還遠遠不夠。一旦“虛”了,節省也達不到康復效果。
(二)說“氣”
網上的中醫論壇常常會有病友發帖咨詢:“醫生診斷說我脾虛、腎虛、心也虛,吃了很多藥也沒好,哪個高手給瞧瞧到底怎么回事啊!”這都叫什么事兒啊。
籠統地說“虛”大家都能明白,一“具象”麻煩就來了;什么陰虛、陽虛、脾虛、腎虛,講得大家冷汗直冒。我覺得尋常愛好者大可不必較真,因為陰陽虛實本來就是個虛像,是個符號。好比對于你兒子來講,你是老子;對于你爺爺來講,你是孫子;那么你到底是老子還是孫子呢?都是都不是,你站在那個相對位置看的時候你就是,你超越那個相對位置的時候你又不是了。有的大夫先講你脾虛、腎虛云云,又搬出“五行生克”把你臟腑全家都念叨了一遍,膚淺的“生克”就是鬼打墻、轉圈子。
我跟人講“虛”總試圖從更簡單的角度,當然也不見得好理解。人活一口氣,無論哪里虛了都可以歸結為這口“元氣”虛了。這口“元氣”是人體活動的原動力,在心則為心氣,在脾則為脾氣,分開講可為五臟氣、六腑氣,總體講則是“混元一氣”。好比長江水,入洞庭則為洞庭湖水,入鄱陽則為鄱陽湖水,湖水不足難免不涉及長江水流出了問題。“元氣”的形成運作也如同長江,有其源頭、流域,在一生中流淌不息,滋潤百骸。
那么“元氣”是怎么行騰作用的呢?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用邏輯把元氣割裂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先天精氣,即從父母那里繼承而來的,寄于腎中,是身體的老本兒,出生之后有減無增;二是后天飲食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氣,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所以說它們是后天之本啊;還有一部分就是呼吸到宇宙間的真氣與水谷的“煉精化氣”,這點暫且不論。
首先,先天氣在腎的作用下由下焦上行,仿似長江之源;至中焦與脾胃的水谷精微相并,仿似源水之壯;最后在上焦與肺呼吸之精氣相合,三元為一,中醫講肺統氣,此時才形成人們常說的“元氣”,仿似長江江流已成。在肺的作用下,元氣向各臟腑輸送,以成臟腑之氣,生化各種功能。]
現在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朋友們所說的“虛”到底虛在哪里?先天腎氣乃生衰之根,用俗話說就是壓箱子底兒的寶貝,所以要想健康長壽,主要靠按時休息來縮減開支、靠營養滋補來抵消能耗,盡量少動壓箱子底兒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出現與年齡不符的先天氣透支,那么此氣一弱,百病滋生。
這個先天腎氣怎么補呢?以常人常法是不能增加其半分的,這也就是人不能長命百歲的根本原因,如果能補的話則能青春永不老、白發換新顏。老年人虛弱病,幾個治得好呢。
補友們可以掂量下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哪里“虛”了。如果覺得精氣神尚且充足,只是局部有淤滯,那么找個好大夫開兩劑藥很快就能盤活全身氣血,感覺無恙。如果是寄于腎中的先天氣虛了,我還沒見到過誰吃藥吃營養品能“補”得上,好的只能做到暫時地、有限地調節,多半負面作用更大。如有此道能人,懇請一談,虛心求教。
(三) 說“補”
名可名,一個“補”字在歲月中已經轉換了它的含義,在說法上也就變得含混不清、似是而非。
大家在講補品、食補的時候,這個“補”字總是被賦予“增加”、“填充”的意思。你說我這幾天沒吃飽,胃里總沒東西,那我要多吃點補補,這樣叫補也對,增加食物攝入量充沛體力;你說我最近老吃蘿卜咸菜,沒營養,那我要多吃點老母雞補補,這樣叫補也對,全面補充人體需要的精微物質。從這些方面講“補”是符合大家的普遍理解的。
但是你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癥,再談吃點“補藥”進補可就不是這個概念了。
【進補問藥】
為了講得更清晰,有必要先談一下“藥”。
“是藥三分毒”嘛,經常念叨的話,其實在最早藥與毒是不分的,都是“百草”而已。用于治病就為藥,用于索命就是毒,事關生死,所以為醫者不可不慎。早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即有大毒、常毒、小毒和無毒之說。
按中醫五行說法,人為萬物之靈,身具五行(五臟),五行平衡則身心康健,所謂“平”民百姓嘛,五行失和則必有偏頗發而為病;而普通金石草藥只具備五行之一,為五行之偏,偏性越大刺激性越大。以藥石之五行偏性作用于人身之五行,最終達到調和平衡的效果就是“藥”的作用。
譬如說你肝脾不和、胸脅脹滿,肝木克制脾土造成的啊,常規的吃點什么“柴胡疏肝散”解解肝里的郁氣。這個柴胡就是金屬性的,“柴胡入肝,其性專克木”(見《本草新編》)。但是你以為是柴胡拿著斧子進去把肝木給伐了嗎?非也。柴胡起到的只是輔助的作用,好比是一灣死水,淤物堆積,你拿根棍子去捅了捅,水動起來了,似乎要來生機了,但是稍有片刻又死靜了;只有引活水進來,循流不息,才能凈化環境、滋養生物。所以相對于人體來講,“藥”的外力作用就像是那根棍子,在死水里攪和攪和,最主要的在于“藥”會向身體發出信號,調動“元氣”這股活水的力量去沖擊病灶。
如此,如果認可這個觀點請記住,“藥”本身不會增加你的“元氣”,只是調動你的元氣去幫助你失和的五行恢復平衡;也就是說只“調氣”不“增氣”。如果“元氣”(關于元氣,上篇有述)不足,吃再多的“補品”只是增加脾胃負擔,服再多的藥劑只是虛耗真元之氣。我也不知道“醫中之圣,方中之祖”的張仲景能不能開出一方補充真元的藥方啊!
很多人對中醫的認識就是一把脈二抓藥,不給開藥就認為治不好病,人之常性啊。人有了危險都想抓一個東西在手里才有安全感,遇見歹徒最好有個板磚在手里,俗稱“抓個救命稻草”嘛,越有形越與他親密就越有安全感。所以人們對中醫,第一信任草藥,因為喝到肚子里了,這下跑不了了;其次針灸拔罐之器具類;第三算是按摩;再往上“不知有之”。
【進補問法】
隨著醫療儀器越來越先進,醫藥費越來越高,治療效果越來越差,很多病友都改投中醫;卻沒想到境遇并沒有好轉。這是一個在矛盾斗爭中趨向轉折過渡的混亂時期,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低,這就意味著各位朋友作為一個新時期的病人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中醫理論水平和鑒別能力,人家給你下藥你可別亂吃。不怕要錢怕要命。
各位補友看看自己經常說的進“補”處于哪個層面。如果身體沒什么大的狀況,參照下食補等一些內容,搭配下飲食,充分發揮脾胃生化營養精微之氣的作用來滋養身體是不錯的。如果身體已經出現狀況了,還請先問診就醫,把經絡臟腑調理協調再做進補計劃。再打個比方,身體運行狀況就好比是路上行車,車要跑得快跑得通暢,首先要求道路修得好、無阻塞,在人身則是要經絡(元氣所行之徑)通達,其次要求車里得有油,在人身則為元氣。如果身體已經出現狀況了,不疏通經絡而自作聰明的進補,便如汽車在堵塞的路上不斷踩油門;我也希望你能闖過去。
其實在讀這篇文字的時候,我相信一部分朋友始終想知道,怎么才能補上“元氣”(根上是先天腎氣)。我上一篇說“氣”提到了“元氣”三個組成部分,第三部分(水谷的煉精化氣和吸收的宇宙間真氣)并未詳述。今天早晨起來站在陽臺上眺望,還看到公園里一老太太環著一棵樹在轉圈,是在采氣?呵呵,我的意思是說至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很多人還是相信這種方法。我是怎么看待的呢?
有一次碰上一個民間大夫,年過六十。曾是煉鋼工人,五十歲差點死在煉爐旁,后來機緣巧合得高人救治與指點,開始鉆研醫道。他講中國的東西流下來可以分為四門:易學(占卜)、中醫、養生、修煉(當然這種分法比較片面)。占卜是算命,算得準也不能改,所謂“知天命”而豁達,不被名利所累;中醫治病,解除人生病苦而已;養生教人不得病,全其天年;但這三者都圍繞著“生老病死”不能擺脫。唯獨留了個修煉,給特殊人群探索。
我不反動,我不是發動大家去搞什么修煉;我的研究范圍是既然中醫在先天腎氣這方面不能補,或者在這個修煉的法門中有些法子,可以給一瀉早衰的悲催人士一些希望。你看看現在這些病,什么糖尿病、宮寒不孕、各種機能衰退。。。唉,不說了。我覺得“水谷的煉精化氣”只有在“靜”的狀態下才會發生,這也是為什么搞養生的人都氣色紅潤、健康長壽的原因吧,他們靜養啊。不在于藥,《內經》里其實都寫著呢。
這種靜養的方法可以說五花八門,我相信大家在身邊找都能找到。在這里我還是提醒大家一下,靜養的方法,“得法”很重要,不是說弄個姿勢、掐個手印就自己玩去了,為了別出差錯,最好還是找個良師指點下,一是不會出偏,二可調理你虛損的元氣。
當中很多微妙之處難以名言,就到這里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