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一天,著名動物學家——英格蘭人沃爾特·羅特希爾德騎著一匹斑馬在倫敦的街頭招搖過市,引來了一片驚呼和吶喊。他主張馴化斑馬作為牲畜的努力,最終也是不了了之,為什么斑馬不能像普通的馬那樣被馴化和驅使呢?
第一:成年的斑馬脾氣異常暴躁,程度遠超馬科的其他動物。斑馬是典型的大型野生草原動物,號稱“咬死人不松口”,連獅子在捕獵斑馬時都要專挑瘦弱和落單者,人類如果騎著這樣兇猛的動物,自然是兇多吉少,據統計,美國動物園里被斑馬咬死的飼養員遠超被老虎和獅子咬死的數量。
第二:斑馬是典型的神經質動物,對任何風吹草動都異常敏感,只要認為可能受到傷害,就會立即狂奔并發動自衛性攻擊。這主要是因為數千萬年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受到各種大型食肉動物威脅形成的敏感性格。并且,在歐洲人來到非洲前,非洲黑人并不知道馬是可以被馴化的,使斑馬保持了最原始的性格。
第三:斑馬性淫,特別喜愛交配。無論公母,只要一有機會就會交配,甚至是同性也在所不辭。英國人曾嘗試近百年時間都沒能將它馴化成功,況且斑馬雖然叫“馬”,但跑不久也跑不遠。馬戲團伺候斑馬比伺候老虎難很多倍,斑馬懶散、倔強、笨拙的特性讓馴獸師很是頭疼!
第四:從個頭上來看,斑馬比一般的馬要小很多,力量也先天不足,甚至還不如一頭驢駝的多。如果是馱著一個成年人,別說是快速奔跑,走路都很費勁,那么馴化斑馬還有什么意義?
總而言之,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不是小學生寫作文,所反映的自然選擇一定是有道理的。斑馬之所以沒有被馴化成功,最主要還是它自身的條件限制的,擔這樣也好,起碼給了斑馬一個自由、快樂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