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人這一輩子,最怕自我高估、關系高估。倘若有人做了這樣的高估,那么就難逃離這樣的心酸:
心心念念的關系,最后形同陌路。朝朝暮暮惦記的人,最后讓自己著實失望!
這樣結局的對應對象,若是自己骨子里認定不會變的親人時,就會更讓人難以釋懷!
其實,世上哪有一成不變的情,只有名義上不變的關系,僅此而已!
兄弟姐妹之間,以親人的方式同住過一個屋檐,后來各自獨立之后,那個被稱為“家”的同一屋檐,隨著父母老去,也就只為了永遠的回憶。
人與人之間,無論哪一種關系,沒所圖的人,是不會存在關系之中的!當有所圖被平衡感滿足時,關系就會和諧地延續。
不要說,誰有多好、誰有多不好,私心導致的心理失衡,就是關系的破碎根源。
不要說,自己的好不被感恩,不要說誰對自己不能感同身受,無非是自己高估了關系、低谷了人性罷了!
糾結什么呢?苦惱什么呢?
面對任何關系對象,都別忘了:
誰長久讓你不開心,你就遠離誰,誰能和你在一起彼此取悅,那就和誰常往來,就這么簡單!
現實生活中,我們多見一些人,總是習慣于一廂情愿地把兄弟姐妹當成自己一生都不可辜負的親人,最后才發現:
與任何關系一樣,兄弟姐妹之間也離不開“現實”二字的捆綁!
現實,可能是精神上的價值互換、可能是物質上的價值互換,當互換不能“等價”的時候,關系就會淡了、斷了!
說白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索取與付出相互平衡轉換的關系,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經歷過的人方知:
越是內心認為親近的關系,越會更加在意付出和索取轉換的平衡性。而人最大的煩惱,大都來自于對親近關系的期待。
尤其,兄弟姐妹之間,潛意識里對于這種平衡性的感知,更加敏感。越是兄弟姐妹之間,潛意識里要求的“理所應該”就會更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兄弟姐妹之間各自獨立、遠離同一屋檐后,相互之間的關心遠近,就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
有些人,身處等價交換的平衡感知中,享受著兄弟姐妹之間的和諧,自然不愿意用人性來給彼此的關系做價值定義。
而經歷過的人,用無法釋懷讓自己看輕了這樣一個事實:是兄弟姐妹之間,期望太多,你就輸了!
兄弟姐妹到最后,不過是:3種結局的“親戚”而已!
真的,不必不釋懷,不必糾結!問心無愧,這就夠了!與其他關系一樣,付出情出自愿,事過無悔足以!
兄弟姐妹之間,是從父母尚在、一個屋檐共處時的親人,逐漸轉化的親戚!無論你期待多么高,都逃不開如下幾種結局,看完你就釋然了:
你發現了嗎?無論你面對哪一種關系,只要能做到“淡如水”,關系就會順暢地延續。
一旦你在一場關系中過多期望或超出了界限感,關系一準會在特定的時期,讓你產生天崩地裂的心傷。
到那個時候,就算是關系還勉強地延續,也是心里擰巴的很。
其實,關系一旦出現了擰巴、裂痕,倒不如徹底互不來往讓自己早些獲得心靈上的救贖。
畢竟,敏感、脆弱、矛盾心理疊加等不健康的關系,就是于人于己的一種慢性消耗。
兄弟姐妹之間,雖然以“親”字開始,卻并達不到真正毫無距離地親近。
從前還是“親”關系時,是父母為關系掌舵,各自獨立生活、父母老去后,彼此之間就只有名義上的“親”字可言了!
認清了這個事實之后,在兄弟姐妹關系中苦苦煩惱的人,就自然明白“距離”的重要性,是多么的不容忽視!
可以說,淡如水的相處,是任何一種關系健康延續的理想形式。
如此相處,不會因為自己失了界限感的熱情灼到對方,也不會因為期望值落空而冷到自己。
有句話說,所謂的“靠得住”的親近之人,平常是很少往來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平時互動格外熱情,有事各自后退,這樣的關系,是不可信、靠不住的關系!
而我們日常見到的那些真正靠得住的人,很可能相互之間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往來,可是一方有事,另一方立刻不計得失地量力而行。
這樣的相處,是最令人羨慕的關系!
平時越少來往,有事時量力而行的靠近,才更容易被感恩。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多見一些兄弟姐妹看似往來淡薄的人,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抱團”。
兄弟姐妹之間,其實根本不必刻意做出多么親密的互動,相互之間不內亂,彼此有事顯價值,這才是父母內心最期望看到的“擰成一股繩”的力量。
平時的少來往,大大減少了矛盾的頻發,有事量力而行,讓彼此真正體會到溫暖。
如此,關系在各自疏離又各自需要中更加堅固,彼此之間才把親人基礎轉化的親戚,在彼此的生命之中凸顯出了“不可或缺”。
關系越是該聚時聚、該獨立時獨立,才不期望、不失望。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愧疚、不糾結,倒也自在!
你發現了沒,不可忽略的人性之下,有些越是身邊最熟悉的親人,越見不得你好?越是身邊親近的人,越是因為熟悉,而想著法地給你設立阻礙?
經歷過的人,方知這種被自己視為生命中永遠不會變的親人,是怎樣逼著自己做了“放棄”的決定!
有種痛,是不得不把親人請出生命的不得已。
有種遺憾,是明知道合則聚、不合則分,卻仍然無法釋懷自己對親情的割舍。
可能有人會問,兄弟姐妹之間,怎么會成為老死不相往來、不如陌生人的結果?其實道理很簡單:
付出與不懂感恩相遇、高層次和低眼界相遇、一味索取與一直付出相遇……
如此而已!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越是兄弟姐妹之間,往來相處越現實!越是委屈的人,越沉默,越是抱怨滿身的人,格局越小。
終究是問心無愧便心安,糾結什么呢?
兄弟姐妹之間,到最后連親戚都做不成,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而造成這種結局的最大原因,便是其中有人過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或本就不存在問題是有人過度敏感和脆弱而已!
倘若,兄弟姐妹之間,能真正如同理想化那樣相互理解、扶持,那么感恩互動,一定會讓彼此一直“親”下去!
人這一輩,挺難的!
對人,無愧于心就行了,別糾結、別較真了!
對事,全力以赴也別忘了量力而行,否則受傷的只是自己!
與兄弟姐妹相處,別太一廂情愿地用“理所應該”給彼此的關系做定義!
如果可以,淡如水或平時各自安好有事相互量力而行地幫襯,這才是最理想的相處狀態!
只是,永遠不要認為,兄弟姐妹就是親人,當父母老去,你們就僅僅是親戚了!
情,是人在世間的煉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