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張女士(38歲媽媽、人事主管)
我好煩惱啊!我已經花了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了,但是幾乎沒啥變化,成績依舊不理想。孩子到底怎么了?老是不能好好做作業,別人家20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他就得花上3個小時。陪他做完作業我感覺自己跑了一場馬拉松,口干舌燥,整個人都快虛脫了。我該怎么辦呀?這孩子生下來就是負責來懟我的嗎?我快氣死了!
醫生
張媽媽,你先別急著罵孩子,他估計不是故意做事拖拉,不愛學習,專門要跟你懟,很可能他有“注意力缺陷”,控制不住自己。
先別太驚訝!其實,“注意力缺陷”在兒童中很常見,有報道稱發生率高達3-5%,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的一個癥狀,常見于多動癥、孤獨癥、智力低下、全面發育遲緩、抽動癥等疾病。
那么,“注意力缺陷”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說“注意力缺陷”容易導致孩子的學習、生活、工作及社會交往呢?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是來解答你的疑惑。
01
什么叫“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是指對一定事物的指向性、是人類觀察、了解、探索事物的基礎,是一切認知過程的開始,也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意力缺陷,表現為在認知參與的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動量多且經常變換內容,行為沖動、唐突、不顧及后果。
02
如何判斷孩子有
“注意力缺陷”?
如果您的孩子至少有下列4項表現,說明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
?1、學習容易分心,聽見任何外界聲音都要去張望。
?2、上課很不專心聽講,常東張西望或發呆。
?3、做作業拖拉,邊做邊玩,作業又臟又亂,常少做或做錯。
?4、不注意細節,在做作業或其他活動中常常出現粗心大意的錯誤。
?5、亂丟或特別不愛惜東西(如常把衣服、書本等弄得很臟、很亂)。
?6、難以始終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業或家務勞動等。
?7、做事難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又去干別的事。
?8、與他人說話時,常常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9、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丟三落四。
03
“注意力缺陷”
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注意力缺陷”在兒童中很常見,但是很多時候并未引起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容易以孩子不愛學習、調皮好動一刀切。
舉個例子
有個孩子剛升入小學一年級,沒上多久學就不愿再去學校,家長以為是厭學。
來就診后通過慢慢和孩子交談,才發現問題所在。原來孩子一貫比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紀律要求不高,問題并不突出,但到了小學,上課有紀律要求了,并且要保持較長時間專注聽課了,問題便來了。
1. 厭學情緒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時間久了坐不住、堅持不了,動來動去又怕被老師批評,于是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所以厭學只是表面現象,背后的原因是“注意力缺陷”。
2. 自卑心理
很多“注意力缺陷”孩子升入中學以后,由于課程難度的增加,注意力應付不了高強度的學習節奏,成績明顯下降,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同時成績下降以后經常面臨老師、家長的批評、數落,產生自卑心理以及情緒問題。
3. 沉迷網絡
通過玩網絡游戲能找到精神寄托以及舒緩情緒,于是沉迷于網絡。
4. 親子關系惡化
由于沉迷網絡后,家長通常會認為孩子是網癮導致的學習成績下降,更加的指責、干預,產生惡性循環,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嘮叨,又容易跟家長產生較頻繁的沖突、對抗,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所以,門診有相當一部分來看所謂網癮的以及來看情緒問題的青少年,背后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引起的。
?最后。劉超主任提到,要確定有無注意力缺陷,除詳細詢問病史外,還應結合發育年齡特征和相關評估檢查,最常用的量表是根據不同年齡選用圖形劃消、字母劃消、數字劃消和其他相關量表等評定進行客觀準確的判斷。如有注意力缺陷,應查明原因,盡快進行必要的干預。否則容易導致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及社會交往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