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布置作業,要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寫一個“我和孫悟空過一天”的故事,還要配上插畫,看誰能圖文并茂,不落俗套。
從老師給的范本來看,那簡直是連環畫的水準,連我都懷疑,這真是四年級的孩子畫出來的?阿福看完后更是都快要哭出來了,他說:“壓力好大啊,我要怎樣才能畫得這么好?”
媽媽勸慰他:“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不用去和別人比呀。這樣,爸爸先和你討論怎么講故事,等你們的故事框架定了,媽媽再和你一起畫下來,好嗎?”他想了想,點點頭。
那先想象一下,你是怎么遇到孫悟空的?他說:“還能怎樣?肯定就是做了個夢,然后發現孫悟空就在旁邊。”說到這,他加了一句:“那些小朋友們都很奇怪,好像第一反應都不是'爸爸媽媽怎么不見了’,而是看到孫悟空就高興壞了。”
這確實有點沒心沒肺,但考慮到這畢竟是在夢中,就當是溜出去見了個老朋友吧,那你想遇到什么時候的孫悟空?他想了下說:“我想去蟠桃園,和孫悟空一起吃桃子。”好吧,果然是吃貨的想象力,雖然看守蟠桃園那會,嚴格來說孫猴子還不是孫悟空,但夢里也不必較真了。
我說:“那你想象一下,你在蟠桃園里醒來,惦記著要去找孫悟空,忽然看到前面有人正在那里焚香祭拜,原來是桃園三結義……”
“什么鬼?”
“……然后你繼續往前走,走得口渴,正想摘個桃子吃,忽然從桃子里跳出一個小男孩,嘰里咕嚕說著日語,哇,原來是桃太郎!”
“爸爸,你認真點好嗎?”
“爸爸就是在認真和你講故事啊,既然是想象,就可以天馬行空,你不需要被這些要求框住,想到什么都可以。”
終于,孫悟空出現了,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他對我很友好,跟我說,嗨,你好,你也喜歡桃子嗎?”“那你說什么?其實你喜歡的不是桃子,是猴子,對不對?”
“是啊,我會說:'見到你很高興,我可以幫你看守一片蟠桃園,要不然你一個人忙不過來吧?’”“好的。你正在值守,忽然看到一個小男孩來偷桃,你吃了一驚,問他:'who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看到你,他也吃了一驚,然后平靜下來用漢語說:'你也是來偷桃的嗎?’一聊才知道,原來他家里是練雜技的,他爸爸讓他爬著天梯來這里偷桃……”
“我跟他說,幸好你遇到我,要是你遇到天兵天將可就要倒霉了。快走吧,別再來冒險了。”
“我還是不看守桃園了,給孫悟空講故事解悶吧。跟他講桃園三結義、桃太郎的故事……也講了偷桃的故事……”“不過他好像不感興趣,說不想聽了,聽到桃子都快要吐了。你要不要給他講講西游記的故事?告訴大圣:你很快就會大鬧天宮,會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會被唐僧搭救后,起法號孫悟空,然后套上緊箍咒,一路降妖除魔,打怪升級,我們都很崇拜你。”“那你可以跟他說,其實中國小孩都知道,他們只是不告訴你,但我不忍心看著朋友這樣受苦,真的,西天取經路太苦了。大圣聽完,會是什么反應?”
“那你問他:'現在你知道了接下去會發生什么,你還會那么做嗎?’”
他遲疑了一下說:“大圣會說:'會的,我仍然會去西天取經的。’”
“是啊,如果他不這么做,也許就不是你喜歡的孫悟空了。那然后呢?你和他聊得很愉快,他有挽留你多玩兩天嗎?”
“我不能多玩。因為天上的一天相當于地上一年,回來遲了,媽媽就老了。”“媽媽聽了一定很開心。那你臨走時,大圣有送你桃子嗎?”
真不容易,講完我都覺得老了一歲。當然,那么多散漫的情節,六格連環畫里也容納不下,最后阿福畫出來,也不太滿意,總覺得還是平平無奇,沒有范本那么精彩。看到他的最后一幀,我一時興起,又說:“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孫悟空?你照著鏡子想,咦,孫悟空在這里,那我去哪里了?”
蘇打來打圓場:“怎么了?不要動不動就生氣。爸爸開玩笑也沒關系呀,本來故事就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講法。”他還是氣鼓鼓的:“爸爸一點都不認真,是在惡搞,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隨便開玩笑的。”蘇打勸他:“確實是作業,但這題目本來也沒規定你怎么寫啊,你完全可以自由發揮的。”他悻悻然說:“那也不能太隨意……”我認真地對他說:“你可能覺得爸爸太隨意了,但相信爸爸,我沒有跟你開玩笑,創作就是要自由的,不能自己把自己限制死。你想過嗎?唐僧甚至可以是個女人。其實《西游記》本身就是戲說,是對玄奘取經故事天馬行空的演繹,如果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不會有《西游記》了。”第二天從學校回來,問他,交上去后,老師有說什么嗎?他悶悶地說:“沒有。老師說,這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可交可不交。我就沒交上去。”因為他最后還是覺得,相比起那兩個范本,自己畫的實在拿不出手。不交就不交吧,但爸爸還是寫下這件事,希望你長大后,能記得小時候的那個夜晚,我們一起和孫悟空過的那一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