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誘惑,古老又年輕
…
今年五月,“甲骨文辭人”事件沸沸揚揚,
引發人們對中年危機的思考,
也把一種3000年的文字引入討論話題。
甲骨文:一種古老有年輕的文字。
說它“古老”:3000年前的“古董”,
說它“年輕”:現今活躍在斗圖表情包里。
巧了,就在一年前,
一位清華博導設計了一套甲骨文字體,
還拍攝了視頻在微博分享,引來鹿晗轉發,
閱讀量超3000萬,累積分享14多萬次。
一不留神,古老的甲骨文就火了。
全球首套甲骨文字庫設計者:陳楠
…
這位博導很牛,他是教授、博導,
也是2008年奧運會“福娃”設計者之一,
還是“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的召集人,
全球首款甲骨文設計字庫的設計者……
他叫:陳楠。
至今活躍在斗圖圈的陳楠作品有
“甲骨文表情包”+“生肖甲骨文”,
這些甲骨文意蘊深遠又年輕時尚,
這些表情包最古老、最有文化感。
為揭開甲骨文所蘊藏的幾何美、網格秘密,
1999年,陳楠開始“數字化甲骨文設計”研究,
最終形成一套“格律設計論”。
在“格律設計論”的支撐下,
甲骨文既要滿足直線與垂線,斜線與弧線,
還要解決方向、大小、粗細、尺度問題,
設計過程中,反復推敲、演繹,最后成型。
“數字化甲骨文”的優勢在快速,
通過組合、設色、故事化等手法,
可以輕松營造出各種甲骨文字。
而“格律設計”則脫胎于詩詞的辭藻和意境,
是一個預先設計的“規律和格式”。
相比其它字體的研發,甲骨文字庫要困難得多。
雖然現在已經出土的甲骨文有4500個,
被確認(仍有爭議)的有1500個,
而我們常用的漢字有3500個。
所以,對于第一版甲骨文字庫
從“字體”→“字庫”的過程可想而知的難。
再加上甲骨文是一種3000的文字,
是一種中國書體、藝術表達方式。
為流暢無礙地表達情感,
3500個甲骨文字一個不能少。
字庫衍生,文創新玩法
…
為了讓3500個甲骨文都成型。
陳楠大量翻閱古代文獻資料,
從金文、籀篆、石鼓文中去尋找,
一點點地發現甲骨文的構字原理。
有的字可以在文獻里找尋到,
有的則在現有甲骨文基礎上進行拼組,
進而,統一字體大小、
調整筆畫粗細、
調節字體布白,
如此,艱辛鉆研了10多年,
最終誕生“漢儀陳體甲骨文”。
“漢儀陳體甲骨文”上線后,
陳楠又為字體的衍生進行規劃。
他說,
“年輕人是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
新媒體與互聯網是這套字庫設計的重點。”
緊接著,甲骨文微信表情包、
甲骨文嘻哈歌曲、漢儀陳體甲骨文轉化器、
“甲骨文名字繪”陸續推出。
這么一來,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名字
制成一幅甲骨文字畫,
當微信頭像,作為個性簽名使用。
陳楠再接再厲,趁熱打鐵,
“成語+傳說+甲骨文+動畫”系列誕生,
后羿射日、刻舟求劍、曹沖稱象、守株待兔等
我們熟知的故事被“甲骨文”演繹后,
孩子們可以一邊玩,一邊學,
一邊欣賞故事,一邊體會漢字之美。
生肖甲骨文
…
當然,最受年輕人喜歡的還是好玩的表情包。
“生肖甲骨文”表情包以12生肖為主題,
年輕時尚、趣味有創意、有文化感。
“生肖甲骨文”將動物文字進行再創造,
使形象更直觀,再配上網絡用語,
甲骨小動物表情雷人又可愛。
“甲骨有表情”系列則是流行語表情小動圖,
是甲骨文字的擬人化,動態卡片,
表情夸張,軟萌可愛,
流行在年輕人的聊天輸入框里。
誘惑漢字,新潮甲骨文
…
陳楠研究甲骨文十余,碩果累累。
2011年,他受設計中國郵政之邀,
將《甲骨文字繪》搬上明信片;
2013年,甲骨文繪圖模版問世,
該產品獲得多項設計獎,還申請外觀專利;
2015年,陳楠參加“活化漢字”文化研討活動,
發表主題演講。
陳楠努力將甲骨文打造成文化IP,
開發多種甲骨文周邊文創產品,
系列產品有傳統文化元素,
又有新穎創意,想不受歡迎都難。
潛心鉆研甲骨文多年的陳楠說,
“漢字對每一個熱愛設計的人來說都充滿誘惑。”
甲骨文,是傳統文字;表情包,是創新玩法,
傳統符號搖身一變,成了新潮的設計語言,
傳統元素也巧妙地和當下潮流脈脈相融。
幾千年前,蒙荒初開,刀耕火種,
先民們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刻畫在龜殼上,
一個個甲骨文字,就像一張張照片,
一個個文字符號,就是一幅遠古圖卷,
就是一座跨時空、聯通古今的橋梁。
和遠古對話,有些話語(文字),
我們至今仍在不懈努力地去解讀!
· 今日互動 ·
--
甲骨文表情包有萌到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