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提起西湖,人們就會想起這首詩。在美麗的西湖堤岸邊,住著一戶三口之家,他們的房子只有24平米,老宅始建于民國時期,至今已經歷1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下這套房子全部的改造過程,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都說西湖風景如畫,按理說居住在這里人應該非常幸福,但是這家人的生活卻不似這如畫的風景,年久失修的老宅、家人的離世、母子的不和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
屋主的房子建于民國時期,整個房子都是采用木質結構,而且室內沒有衛生間,居住在里面的人晚上要準備痰盂以解決生理問題。每天一大早,女屋主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痰盂倒進西湖岸邊的下水道內。一家人白天如果想去衛生間就要步行到附近的飯店解決。
室內沒有水路連接管道,女屋主洗漱、洗衣服都要在門口的拐角處解決,一年四季家人也只能在門口狹窄的小黑屋里沖個涼,一個熱水浴的享受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多么得奢侈。而且因為是南方,衣服要經常清洗,洗完衣服后還要拿到房子二樓的陽臺上晾曬,每天女屋主都要這樣進進出出幾十次。
女屋主有兩個兒子,因為與大兒子關系不合,房子目前只有女屋主和小兒子居住。屋內配了高低床,以前小兒子在上鋪,自從大兒子離家以后,小兒子就搬到了下鋪,上鋪也堆滿了雜物。
女屋主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家人住在美麗的西湖岸邊,還有自己的房子,兩個兒子的出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聲笑語。丈夫本是工廠的職工,女屋主是一個全職太太,可是,這一切都在16年前的那一天改變了,丈夫突然出車禍去世了,家庭的重擔一下就都落在了女屋主的身上,她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兒子長大。
女屋主每天都盼著大兒子早點長大,因為這些年她太累了,她盼著兒子早點能把這個殘缺的家支撐起來,兒子終于長大了,可是,每天大兒子與她不停得爭吵,大兒子離家了,在外面租了房子,偶爾也會回家看看,但每一次回家又是一場無休止的爭吵。
女屋主說大兒子三歲的時候得過白血病,她與丈夫傾其所有為大兒子治好了病。大兒子與她丈夫的關系特別好,反而跟她這個母親交流的卻很少。因為曾經的將要失去,女屋主對她的大兒子關愛有加,但是她的愛卻很少說出口,一直都是這樣默默地付出。
自從沒有了父親,大兒子的性格就變得孤僻起來,她很少與母親交流,用他的話說就是那個能懂他的人永遠的離開了。曾幾何時,他下班后在美麗的西湖岸邊獨自徘徊,孤獨感也隨之而來。他也想緩和與母親的關系,可每次回家換來的又是一場喋喋不休的說教。另一方面,賭氣的母親將他的床給了弟弟,而弟弟的床卻又堆滿了物品,這個只有24平米小家再也沒有他睡覺的地方了。
女屋主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在西湖邊上賣零食和飲料,她也會在家幫別人干些雜活,這些收入也只能勉強夠小兒子上學的費用。她心里每天也都惦記著大兒子,很多時候她拿起電話想聯系大兒子,可是出于做母親的尊嚴,她又悄悄的將電話放回了原位。
直到有一天,女屋主發現自己的淋巴有腫塊,她跑了幾次醫院,終于等來了檢查結果-良性的。這讓她如釋負重,但檢查期間小兒子還是偷偷將她的病情告訴了哥哥,在去醫院回家的路上,大兒子來了,詢問了母親的病情,人們都說血濃于水,母子的關系就這樣緩和了,一家三口人一起回了家。
大兒子的回家無疑讓女屋主十分高興,她反思了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喋喋不休,大兒子已長大成人,有了自我約束力,他自己的世界就讓他自己去闖吧,和諧的家庭關系對她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她也在想將這百年老宅好好改造一下。她想,也許有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大兒子就會長久地呆在這個家里。
設計師看到女屋主的房子后,規劃了房子的格局,將一樓靠窗的位置定為兩個兒子的房間,客廳也設置在了一樓,通過一梯的樓梯可以到達女屋主的房間。
首先,施工隊將屋內的墻體和隔斷拆除,露出了房子原來的原貌,這套房子最高的地方有4.15米,最低的地方只有2米,主體完全是木質結構,因為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很多地方都已經霉變,如果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造,會給居住者帶來一定的危險。
經過設計團隊的研究,設計師保留了木質的主體結構,并用鋼結構加以牢固,而且在房間里建了一個2米高的鋼體客廳框架,用以承載二樓母親房的承重。
以前的木質樓梯已不能使用,因為無論怎么修復踩在上面都會有吱吱的響動,設計師也采用了鋼結構樓梯,為了節省空間,將樓梯的焊接在墻體上,以增加其穩定安全性。
在規劃中,設計師發現如果將二樓做為女屋主的房間,那么采光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在樓頂開了一個天窗,這樣就解決了房間無法采光的問題。
解決水路問題
這套房子內部沒有水路,為了不占用狹小的室內空間,設計師將所有的水管都安排在了房子的外側,熱水器也采用了隱藏式設計。
設計團隊規劃了幾種排污方案,但最后都行不通,因為房子太過久遠,在這里居住的十幾戶人家都不知道排污口在什么位置,設計師也多次到現場勘察,最后終于在院子很偏僻的一個地方發現了排污口,但是當地居民說,那是流向西湖的排水口,設計師抓住這最后的機會,聯系了市政部門,相關部門給出的結果是這個井口以前是通向西湖的排水管道,但是經過市政規劃,現在已改造了排污口。無疑這對于整個施工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因為房子緊臨車道,設計師為了減少室內的噪音,對房子的窗戶也都進行了隔音改造。
門前的淋浴間本是屋主個人的,設計師為了解決整個社區入廁及洗澡的問題,經過女屋主的同意后,將這個空間變成了公共空間,里面設置了淋浴間和馬桶。這樣,社區內十幾戶人的入廁問題就解決了。關于后期的衛生清潔,設計師找到了社區委員會,由委員會商定了一個共同維護公共衛生的方案。
廚房
女屋主的廚房采用白色調系,這樣會讓人感覺空間不那么局促,上方吊柜的設計增加了廚房的收納,給女屋主的飲食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捷。
客餐廳
客廳即是這套房子的餐廳,餐桌是女屋主的公公留下的老物件,設計師將桌子保留,給這個新家留存了美好的回憶。
樓梯
鋼結構的樓梯粉刷成了白色,掩蓋了鋼體生硬的感覺,讓整個客廳空間看起來更加簡潔又富有創意。
兒子房
設計師為女屋主設計了兒子房,兒子再也不用爬高低床了,而且打開窗戶就能看到外面如畫的西湖美景,看著外面熙熙攘攘的行人,一靜一動的對照,射映出一家人幸福愜意的生活狀態。
為了保持兩個兒子私密空間,房間門扇可以移動到兩個榻榻米床的中間,這樣一個套間就被隔離成兩個獨立的空間,讓兩個兒子的生活不再相互影響。
媽媽房
女屋主的房間在二樓,這里配備了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間,極大方便了女屋主的生活所需。
、
設計師在女屋主的天窗上的窗臺上設計了洗漱池,而且上面還有女屋主喜歡的綠植,這里也是女屋主洗衣服的地方,洗完后可以直接掛在窗臺外面晾曬。
學習空間
設計師在二樓單獨為一家人規劃出一個學習的空間,這里有書桌還有電腦,平時這里也是小兒子學習的地方。女屋主坐在椅子上,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這時大兒子為母親擦拭掉眼角的淚水。是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了。
設計師還為一家人照了全家福,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房子的改造,大兒子的回歸讓女屋主覺得這么多年,她終于可以苦盡甘來,也算給去世多年的丈夫一個交待吧!
這次裝修總的預算是硬裝15.2萬,其中材料費10.2萬,人工費5萬;軟裝一共花費2萬,其中家具1.2萬,裝飾8千,裝修總共花費17.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