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滅亡之后,因為袁世凱和皇室達成的協議,溥儀仍舊照常在紫禁城中居住,依然享受著皇帝一般的待遇。雖然溥儀已經宣布退位,但是昔日里的那些王公貴族依舊整日圍著他團團轉,仿佛他還是從前的皇帝一般,按時給他磕頭請安。
在紫禁城中居住的這十幾年時間,應該是溥儀一生中最舒坦的日子了。這時候的他沒有任何煩惱,每天騎自行車、玩攝影、開汽車,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接受了莊士敦的西式教育,溥儀甚至把自己的鞭子都給剪了。這段無憂無慮的少年生活,也是溥儀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1924年11月,馮玉祥將軍帶兵進入北京,溥儀在紫禁城里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馮玉祥將軍認為,紫禁城并不是清朝皇室的私產,而且溥儀已經宣布退位,再住在紫禁城里就不合適了。所以,馮玉祥將軍打算把紫禁城收回來,改建為一座人人都可以參觀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也就是后來的故宮博物院。因此,溥儀就不能繼續住在紫禁城了,必須從紫禁城中搬出來。
馮玉祥不但把溥儀從紫禁城趕了出來,還修改了袁世凱之前和皇室達成的優待條件。在此之前,溥儀每年可以從民國獲得400萬銀元用作開銷。可是,經過馮玉祥的修改之后,溥儀每年的開銷從400萬縮減到了50萬。這樣一來,溥儀離開紫禁城之后,就要開始為生活費所發愁了。畢竟,在他身邊可是有著不少吃閑飯的人。
雖然溥儀的開銷大幅縮減,可是他在天津租界的日子依然過得非常滋潤。那個時候,民國已經不再撥給他生活費了。那么,他的錢到底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溥儀在離開紫禁城時,趁機夾帶了大量珍寶。他到了天津之后,通過變賣手中的珍寶換取了大量錢財。
溥儀出宮時攜帶了大量珍寶,這件事現在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問你,溥儀帶出來的這些珍寶究竟有多珍貴?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就回答不上來。根據后來文物專家的清點,溥儀帶出宮的珍寶,價值完全超乎人們的想象。
其實,溥儀早就預感到自己在紫禁城里呆不長了。所以,在他出宮之前的兩年時間里,以賞賜弟弟溥杰為名義,突擊從宮中運出了1200幅名畫。在古代,能夠被收入皇宮大內收藏的畫作,哪一件不是絕世珍品?這些畫作全部都是古代的藝術杰作,例如元朝著名畫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當年就是被溥儀以賞賜弟弟名義偷運出宮的。
《五王醉歸圖》是任仁發的代表作之一,描繪的是唐朝時期,岐王李范沒有謀反前,他和其他幾位兄弟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禮、薛王李業宴飲游獵的故事,乃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在2016年12月4月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夜場”拍賣中,《五王醉歸圖》以3.036億元的天價成交。
《五王醉歸圖》只是那1200幅畫作中的一幅,由此可見,當年溥儀帶出宮的畫作究竟有多么珍貴。不過,在溥儀帶出宮的所有珍寶中,最珍貴的并不是《五王醉歸圖》,而是乾隆皇帝御用的“田黃三聯璽”。當年溥儀出逃時將它縫在棉衣里,之后的26年里都不曾離身。1950年,溥儀將“田黃三聯璽”捐出,現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珍貴程度堪比《清明上河圖》,成為“國寶中的國寶”。
乾隆皇帝的一生,除了酷愛作詩之外,還十分喜愛印璽,一生刻有1800余方印璽。雖然乾隆的詩作并不怎樣,但是他所留下來的印章每一方都堪稱精品。每當乾隆遇到喜愛的字畫作品,都會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印章。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幅只有二十余字的書法作品,乾隆皇帝竟然在上面留下了170多處印章,足見乾隆皇帝所用印璽之多。
“田黃三聯璽”是乾隆當太上皇時命人所刻,是他晚年時期最鐘愛的印璽。此三聯璽由一塊體型罕見巨大的田黃石雕刻而成,再由三方印鏈連在一起。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石中之王”的稱號號,因此古人常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由此可見田黃石的珍貴。除此之外,這方三聯璽的制作工藝簡直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寶。乾隆之后的清朝歷代皇帝,都對此印璽愛不釋手,乃是名副其實的皇家重寶。
溥儀從紫禁城帶出的無數珍寶,其中有很多都被他低價變賣給外國古董商,從而導致這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據溥儀晚年時在書中回憶,當年他被押離長春和通化栗子溝時,又拋卻了大量的宋元時代的貴重文籍以及晉唐以來的書畫卷軸。這些都是古代遺留下來的藝術珍品,每一件都堪稱國寶。可是卻被溥儀隨手拋棄,至今下落不明,實在令人萬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