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文始先生,姓宓①名喜,字公文,天水人,一云成紀②人。成王③丁巳歲,四月初八日吉時降生。不求聞達,嘗爲函關令,故稱關尹喜④。一日遇融風三至,精占風,紫氣東來精望氣,夜觀天理星⑤西行過昴,精天文,知有圣人將至。老君到關,望其神采,大驚精相法,拜爲弟子,得聞大道。著書九篇,名《關尹子》,后曰《文始經》。西度流沙⑥,復還中夏⑦,或稱尹輒,或稱尹道士。隱居終南之陰⑧,人稱爲“終南隱圣”。
譯文:文史先生,姓宓名喜,字公文,甘肅天水人,也有說是平涼市人。于春秋時期楚成王四月初八日吉時誕生。其為官不求有所名望,顯貴。曾做過函谷關的一個小令,其實他原為周朝大夫,大將軍,為了能得見老子而主動要求去函谷關當一守官。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天,他感到有陣陣朗風迎面吹來,于是占卦而知有圣賢(紫氣)東來的瑞兆。
尹喜真人因為擅長觀天文,理相術,通過夜觀“天理星”的運行軌跡得知將有圣人要經過自己戍守的關隘。等見到老子后,尹喜觀測他的神采而知老子果真是一位得道的高人——這就是他一直想要見的高人。
老子驚訝于他的相法(后有介紹其將相術傳授給麻衣真人),又感其誠,于是欣然收他為弟子。所以尹喜真人有幸得聞老子的道德真言及要妙。后來,他自己通過研習《道德經》而得道,并有自己的經典著作《文始經》傳世。
對一個修道者而言,得道后就要用心去行道,濟世渡人。他于是選擇西到流沙(今新疆境內)地區(qū)為當地民眾傳道授業(yè)解惑。后來,他又輾轉回到中原地區(qū),人們也稱他為尹輒或尹道人。尹喜最后選擇常年居住在終南山的北面繼續(xù)隱修,世人尊稱他為終南山的“隱秘圣人”。
注:
①宓:有兩個讀音:fú mì。讀作mì音時是安靜的意思,作為姓氏也讀此音。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讀fú。
②成紀:今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平涼市靜寧縣,莊浪縣附近。
③楚成王(?-公元前626年),羋姓,熊氏,名惲,出生地:湖北廣陵今湖北荊州,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
④《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也記述尹喜得道經過:周代楚康王時尹喜為巨大夫,后為東宮賓友,結草為樓,仰觀乾象。一日,觀見東方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圣人當度關而西,乃求出為函谷關令。遇老子,迎為師,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歷三十五章及道德經五千言而去。喜欣爭持誦,奉行道成。
⑤天理星:古代星宿名,共四星,后增一星,在北斗杓中,傳說為監(jiān)禁貴族的牢獄或執(zhí)法官。
⑥流沙:新疆境內白龍堆沙漠一帶,為中西交通路線必經之地。
⑦中夏(Zhōng xià)。“夏”本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王朝的名稱,后來的文獻亦稱“夏”作為古代中原地區(qū)的自稱。
⑧終南之陰: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 福泉太極宮老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