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合伙創業,最怕股東中途退股,如何防止”
雷軍:我見過太多的公司,就是因為沒有設置合伙退出機制,最后鬧得不歡而散,兄弟變仇人!
所以合伙創業一定要簽訂《退出機制協議》,其中的內容怎么明確呢?
1.約定鎖定期,鎖定期內不能退出,誰退出誰凈身出戶。
2.如果公司處于虧損狀態下要退出,公司則無條件低價回購你的股權。
3.確定要退出,公司則以半價回購股權,等于說退了一半。
4.分期退出,首次退30%,剩余70%,三年內退完,如果三年內你干同行,挖我的客戶和員工,剩余的將不再退還股。
5.設置高額退出違約金,3年內誰退出,誰承擔違約金。
合伙的原則很簡單:共創是初心、共擔是過程、共享是結果。
雷軍說:那除了退出機制,那還要定什么合伙規則呢,記住,還有以下規則:
《出力規則》:
1、誰負責管理?誰負責技術?誰負責營銷?誰負責資源?
2、如果負責的板塊出現問題,該承擔什么責任?
《分股規則》:
1、根據資金驅動型、資源驅動型、人力驅動型科學劃分股權。
舉例;兩人合伙A出資60萬不干活 B出資40萬全職無休,他們的股份該這樣計算?
分析項目資金的權重和人力的權重
如果按資金占總股比例為60%,人力占總股比例為40%,來分配股權
A的資金股就是60萬÷總資金×60%=36%
B的資金股就是 40萬÷總資金×60%=24%
A不干活 人力股為0
B干活 人力股為100%×40%=40%
A的股份就是36%+0=36%
B的股份就是24%+40%=64%
2、股權的比例和貢獻的價值是成正比,貢獻的越多,拿的股權就越多。
3、請記住,股權≠股份,股權是所有權,股份是收益權。
《決策規則》:
1、合伙創業,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老大,比如兩人合伙,建議其中一人持股67%以上,三人及多人合伙,建議其中一個人持股51%以上,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與決策效率。
2、千萬不要股權平分,比如50%:50%;33.33%:33.33%:33.33%。表面上看起來誰說的都算,實際上誰說的都不算。
3、明確股東的表決方式,是按持股比例投票,還是按公司章程或其他協議,還是按照董事會人頭表決。
失敗案例:真功夫股權之爭,小舅子潘宇海和姐夫蔡達標,就因為股權比例是50%:50%,最后姐夫被小舅子送進了監獄!
《進入與退出規則》
1、管理型股東要全職,約定目標進入,未達到目標退出。
2、資金型股東要溢價進入,約定回報退出。
3、資源型股東要量化【預定業績貢獻度,約定時間,價值周期和對賭條款】進入,對賭式退出。
4、顧問型股東拿結果進入,憑結果退出。
5、技術型股東要考核進入,達成考核退出。
《罷免規則》
1、出賣公司機密,謀取個人利益,直接除名股東身份,股份公司自動收回。
2、假公濟私,導致公司陷入重大危機,直接除名股東身份。
3、大股東一意孤行,損害公司利益,如何罷免?
《分錢規則》
1、明確分紅的比例,是按照持股比例分,還是另外約定?
對于只投錢不干活的股東,可以優先分紅,降低投資人風險;但是等成本收回以后,分紅逐漸遞減。
對于只干活不投錢的股東,一定要與結果掛鉤,如果沒有完成預訂的目標,那就拿不到分紅。
2、明確分紅總額度,每年預留多少作為公司的發展基金及年終獎。
3、明確分紅的時間,是按月度分紅還是季度還是年度分紅?或者是達到多少利潤才分?
雷軍:要落實這些規則,不想兄弟合伙仇人散伙,還需要簽訂這五大協議:
1、《股東合伙協議》(圖2)
2、《保護創始人公司章程》(圖3)
3、《一致行動人協議》(圖4)
4、《保密及競業禁止協議》(圖5)
5、《分紅與退出機制》(圖6)
這些協議都在下方的“股權工具包”里,另外“股權工具包”里還包括哪些資料?
1、跟不同類型股東必簽協議:技術入股協議、增資擴股協議、對賭協議
2、控股公司必簽協議及方案:同股不同權協議、一致行動人協議、投票權委托協議,有限合伙協議、保護創始人公司章程。
3、激勵員工必簽協議及方案:勞動合同、勞務合同、虛擬股協議,員工入股協議、員工激勵方案與制度、分紅及退出機制、
4、公司股權頂層布局設計與方案。張玉良是如何用10萬撬動3000億的綠地集團的?
5、還有股權代持、激勵、分配、投資、轉讓、眾籌等方案大全。
另外“股權工具包”里還有服務?
1、一次購買,資料終身免費更新。
2、電子版的協議資料可直接修改可打印,方便省事。
3、定制化移動磁盤,順豐空運包郵。
4、配有線上微課堂、直播課程學習。
5、資深老師一對一專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