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上最缺孩子的國家德國,生孩子獎勵豐厚,為何當地人卻不想生?

她老公家里還有個2個哥哥,雖然都是高管,但全都沒結婚,也不打算生孩子,不過都有不穩定的女朋友,平均幾年會換一個!

其實德國人不愿意生孩子,有著非常足夠的理由,不是獎勵能替代的!

好像生孩子的規律總是,學歷越高,越不愿意結婚生子,德國也一樣!但為什么德國人生孩子有豐厚的獎勵,還是不愿意生呢?

第一、德國婆婆不帶孩子

德國人的個人主義色彩強烈,而且德國人非常懂得二人世界的精神享受,一旦子女結婚后,父母就會與子女分開住,所以雖然德國沒有婆媳關系,令人羨慕,但德國的婆婆,同樣也不會帶孫子!

很多中國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被一些商家洗腦,不讓婆婆帶孩子,如果你生在德國就知道有多難了!德國的婆婆對于帶孫子這件事,毫無情面!是那種連接送都不管的!

也就說,生孩子以后,在孩子沒有能力獨自上學、放學的這十幾年,女性都要做全職主婦。德國女性都非常要強,這不符合傳統思想。

很多人說為什么不請保姆?與國內不同的是,德國勞務工資非常高,很多國內富豪去德國后,都是自己帶孩子做家務的。所以一般的德國家庭,根本請不起保姆。

第二、獎勵金額很“雞肋”

傳言德國生孩子有6萬歐元獎勵,但這個“豐厚”,也只是對于中國人而言,在德國這個金額并不算“豐厚”!

據調查,在德國生養一個孩子,平均算下來,大約每月需要支付600歐元(這還是不請保姆的情況下),而養到18歲,就要花費13萬歐元。(注意18歲一般還未上大學)

如果遇到生完孩子后,身體不好,需要請保姆,費用更是高到不敢想象雖然德國的幼兒園一歲多就收,但沒有國內服務那么好,一旦生病,或是不聽話,就會讓你帶回家!

這放在中國,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在上大學之前,就要花費100萬人民幣(1歐元=7.7765人民幣),如果這樣的物價,估計中國人同樣也生不起孩子了!所以說6萬歐元的獎勵,不足以支撐他們生孩子!

第三、特殊的女性觀念

在德國的傳統觀念中,沒有傳宗接代這一說法,不生孩子不是不孝,不生孩子完全不會有罪惡感,相比生孩子,德國女性更在乎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而想要拿到生育獎勵,有2個條件必須滿足:

  1. 其一、要保證負責照顧孩子才能拿;

  2. 其二、必須是失業、沒有工作的情況才能拿!

但在德國,女性的事業跟男性搞事業一樣重要!德國的主流思想是,女性要無所不能。而生孩子意味著要放棄自己的事業,或是放棄事業的高度,所以選擇生孩子不去工作,似乎就是軟弱無能!

德國女性擅長搞事業,收入也非常高,所以完全不會在乎,那幾萬歐元的獎勵。

第四、德國的養老、醫療政策健全

其實不止健全,可以說是非常發達,所以德國人根本不用擔心無子女養老,就算是有子女的老人,老了也是獨居,完全不會拖累孩子!

所以大多數德國人不生孩子,第一個還是經濟制約,第二個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每個地方的傳統觀念不同,想要改變也是很難的!

63 贊 踩 17評論
分享
舉報

我接觸過幾個德國人,包括德企高層,他們都四十好幾了,又肥胖,看上去五十多了,顯老。他們英語特棒,溝通得知,他們至今未結過一次婚,沒有小孩!他們只有同居了十幾,二十年的女朋友,當然啦,厭倦了,可隨時換!為什么不愿生小孩?婚都不想結,要小孩?當然了,也有不少未婚育有小孩!究其原因是,德國男人要養妻子,離了婚,女方不嫁的情況下,男人要養其一輩子。越有錢的男人,越不想結婚!豪門海選也難進啊!進去了,就是一輩子的長期飯票到手了!離了,女人一直同居,但不與下任,下下任結婚即可!同理可證:小孩也是個分家產的!生得越多越負擔重!

德國女人都想找有錢或收入高的德國男人,可養其一輩子。那么沒能力的德國男人也可以找個富婆來負擔其生活各項費用。男人不想養女人,找個收入比自己高的也可,只是太難了。

德國乃至很多西方國家,收入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高得離譜,收入與學歷,職業,城市掛鉤。看你什么職業,基本上就了解了大概的收入情況,除了牙醫,律師,金融,各種CEO,高層……

題外話,世界上公認的最能干,最賢惠,最能吃苦,最體貼男人撫養小孩的是:中國女人!中國男人可能會說日本,韓國女人,別人婚后都不工作了,只帶小孩和只做家務。只要男人出軌了,她們便可起訴離婚,你的家產即少了一半不說,還要負擔至其找到下家!中國女人就不一樣了,幾乎全能選手,樣樣來得。即使離了,你來個婚前財產或財產轉移,我們一毛都沒有!

13643 贊 踩 481評論
分享
舉報

給錢都不生,這得有多任性。雖然德國對于生育的補貼非常高,但是很多德國人并不想要孩子。主要是因為觀念上的問題。


對于生育的補助,德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最早的政策是1986年出版實行的養育津貼政策。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德國政府發現養育津貼政策并不在適合當下的社會,于是在2007年又重新出版了父母津貼政策。

德國為了促進生育,都出臺了哪些政策

根據大量的實際數據表明,一個國家想要保持長久的穩定,生育率通常要達到2.1以上。這個2.1是什么概念?

它要求15~44歲之間的育齡婦女,平均的生育應該達到2.1個子女以上。如果低于這個水平,將會導致地區或民族人口處于長期下降的趨勢當中。

而德國的生育水平,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面一直低于2.1。1994年的時候甚至觸底達到了1.15的最低值。對于德國來說,迫切需要提高生育率。

難道德國之前沒有注意過嗎?其實并非如此。早在1952年的時候。因為二戰對人口的影響,德國推出來了《生育保護法》。

這一政策確實有效的改善了生育情況,但是隨著德國的發展,進入發達國家,自然低生育率的出現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情況。

因此德國在1986年再度推出了《聯邦養育津貼法》,這個法令能干什么呢?說白了就是對于德國生育家庭的一種補貼。

這條法律規定,在產婦產前的6周到產后的8周都可以不用工作,仍然可以全額領薪水。而這個薪水的標準,是根據懷孕前三個月的平均水平來計算。

看上去確實挺不錯的,產前的一個多月和產后的兩個多月,加起來是白白領了三個月的薪水。

▲注:人口出生率的變化,2016年達到1973年以來出生率的最高值1.59。
圖1 1973年以來德國人口出生率(數據來源:德國國家統計局

雖然有這條政策,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德國的生育率依然長期處于1.3~1.5之間,還是遠低于2.1的要求。

因此在2006年的時候,德國的社會法學家反復修改推出了《聯邦父母津貼和父母養育假法》,縮寫為BEEG(以下簡稱)。

在BEEG當中,設置了父母津貼制度。(下面會介紹具體補貼額度)但是這個制度出臺之后,生育率最多達到1.5,還是上不去。

德國社會法學家一看政策還是不夠給力,于是又在BEEG中增加了父母津貼計劃。這個計劃出臺之后,讓德國的總生育率達到了1.59,這個令人激動的數值。

德國的這些政策,到底能領到多少錢?

上面這一部分,我們介紹了德國為了促進生育出臺的幾大政策,分別是養育津貼和父母津貼。這些津貼都可以領到多少錢呢?

先來看一下養育津貼制度。根據1986年出臺的養育津貼制度,除了在前6周和后8周全額領取薪水之外,還有一個額外的補貼。

這個補貼只有新生兒的父母親的一方,可以在新生兒出生后的10個月時間里,每個月領取300歐元的津貼。(2007年之前領取情況)

這個補貼政策雖然有好幾次修改,但是每次修改都是延長領取時間。比如說1988年延長到了12個月,1998年延長到了24個月,不過很快就變回去了。

但是這個津貼當中有一點明確要求,只能是父母親雙方當中的一個人領取。然而如果你決定領取這個津貼,對于工作也有要求。

對于領取津貼的父親或者母親,可以選擇工作或者選擇部分工作,但是部分工作時間的每周不超過30個小時。

從這個限定條件來看,就是想讓德國父母留在家里面好好照顧孩子,不讓他出去工作,否則這個錢就沒有補貼的意義了。因此為了利益最大化,一般是讓收入少的人留在家里。


但是實際情況是孩子出生之后,一般需要母乳喂養。因此絕大部分的人在生完孩子之后,都是母親選擇留在家里面照顧孩子。

上面的養育津貼的情況,那么2007年出臺的父母津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父母津貼出臺于2006年,取代了上述1986年出臺的養育津貼計劃。

原來的養育津貼計劃是指補貼父親或母親一方,而后來的父母津貼計劃是雙方共同領養津貼。有什么限制嗎?

父母津貼是德國政府在子女出生14個月期間內的補貼。基本上包括了4個內容:領取人、領取的數額、領取的類型和時間組合、配套制度。

先說領取人:想要領取津貼的父母,必須滿足以下5個條件。

①在德國居住半年以上。②和生的孩子住在一起。③負責照顧孩子。④沒有工作。⑤父母雙方稅前收入不超過50萬歐元。(99%的德國人都是低于這個水平的)

上述的五點,基本上一眼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這里就不再多加解釋了。

再說能夠領到多少錢?究竟能夠領到多少錢是根據父母雙方之前的工作情況來定的。 如果之前沒有工作的話,可以每個月領300歐元的父母津貼。(300歐是幾百年,之前是一個人領,現在是兩個人都可以領,方式也可以自己選。)

如果之前有工作,是根據之前收入的2/3作為父母津貼,最低不低于300歐元,最高不超過1800歐元。

另外這里要補充一點,如果生的是多胞胎。每多一個孩子,就可以增加300歐元。如果家里之前已經有了小孩,還可以再原先津貼上增加10%。

父母津貼的領取類型和時間:不是說父母都可以領嗎?為什么還有領取的類型呢?不要忘了上面的養育津貼就說了,如果選擇領錢就不能工作了。


因為這些錢是補貼你無法工作的錢,倘若你一邊領著錢一邊去工作,豈不是在薅政府的羊毛?所以你要選擇到底是兩個人同時休假在家領,還是說一個人領。

如果說是一個人領,可以領14個月,每個月的金額相當于休假人之前工資的2/3。如果說是兩個人領,只可以領7個月,加起來是14個月,是兩個人工資的2/3。

(一個人領,一個人休假。兩個人領,兩個人休假。也可以男方領7個月,女方工作。接下來女方再領7個月,男方去工作。)

最后一個內容是配套制度:什么是配套制度?其實也相當于是對于父母津貼的一個補充協議條款。意思是除了你能領錢之外,國家還對你有其他的一些補貼。

  1. 首先是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免除,即在領取父母津貼的時間內,你所需要交納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全部都由國家來承擔。

  2. 再者是幼兒日托。因為上面父母津貼的時間最多能夠領到14個月,說明孩子在一歲之后,父母就開始投入工作了,就沒時間來看孩子了。

因此德國有一個托育部門,專門來幫助父母減輕這方面的負擔。也就是說孩子在一歲到三歲之間,可以交給幼兒日托來幫自己帶孩子。之所以是三歲,因為德國幼兒園的最低入學年齡是三歲。

這么多好處?為啥還不愿意生孩子?

上面的政策確實非常好,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事與愿違。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如果家庭婦女本來就不工作的話,這項政策確實非常好。因為在接下來長達兩年的時間里面,他可以像之前一樣不工作,仍然有工資可以拿。 這一部分是愿意生孩子的,然而這部分人有多少?往下看第二點。

第二,雖然有上述那么一群沒有工作的人,但是在德國70%的女性都有工作。(適齡婚育的女性,有工作的占比更大。)

對于這些女性來說,在生育后的兩三年時間里面,從原來的自由財務,變成每個月300歐的收入,落差有點大。

更加嚴重的是,將近兩三年時間的遠離社會,等再次投入到工作當中,很難和企業發展需求相契合。
因此很多女性生育之后再復出,本該有的上升空間也小了。因此到底生不生,什么時候生,生幾個,困擾了很多適齡育齡婦女。


▲注:最上面一條線代表父母作為夫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數量,2017年不到6百萬;中間一條線是單親家庭的數量,2017年已近2百萬;最下面一條線是沒結婚的雙方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數量。
圖2 不同家庭模式(至少有一名18歲以下子女)數量

第三,德國的福利非常好,但是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德國的離婚率也非常高。如今在德國將近有1/4的單身家庭,這個數據已經很可怕了。(有孩子離婚了,孩子剛生的情況)

如果是兩個人的家庭,可能只需要一個人留在家里面領津貼就好了。然而如果是一個人的家庭,對于單身父母來說,每個月300元歐元的補助,基本上相當于社會福利救助線的水平了。

從原本的經濟獨立,突然變成伸手向國家要錢,這在德國很多人的潛意識里面難以接受。在德國這個社會,很多人對于那些伸手問國家要錢的人看不起。

在德國現行的社會觀念下,那些領取社會福利的人,基本上被為無能的表現。很多人甚至會說,我們納的稅全部用來養活了你們。

由于這種歧視,造成很多單身家庭父母不被別人看得起。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并不愿意生育。

因此這里可以總結一下,雖然德國給的補貼非常多。但是真正平均到日常生活當中,其實就沒有這么多了。

另外也不要用我們的水平,來衡量德國這句話什么意思?比如德國一塊雪糕1歐元,相當于人民幣8塊錢。60萬元人民幣換算成歐元也就7.5萬,比不上兩三年沒工作的代價。

展開全部
4011 贊 踩 988評論
分享
舉報

我老公德國人兄弟四個,只有我這個外國媳婦生了兩個孩子,大嫂當初年輕想玩幾年沒要孩子,后來大齡有了流產了,二嫂二婚帶個孩子,怕二哥不疼她孩子就沒生,三哥政府上班,天天練鐵人三項,快五十了也沒結婚,女朋友一批批的換,我的感覺就是,周圍越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越不愿意結婚生子!如果沒上過大學早早結婚生了也就生了,就算以后不上班政府的福利也餓不死,為什么那些高學歷女性不想生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國老人不會全全幫你帶孩子,德國勞務昂貴保姆也不是都能請得起的,好多在北京家里一直養保姆的朋友來德國后都自己做家務帶娃了。雖然幼兒園可以提前收,一歲多就可以送,可是孩子小經常會生病,各種拉肚子發燒都會給你打電話讓接走,想安心全職上班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家全職女也不差那幾百歐,人家追求的是瀟灑自由,想去哪去哪。還有就是德國健全的醫療和養老政策,沒人擔心沒錢治病,沒地養老,而且那些即便是有兒女的老人,大多數也都會獨居,很少有人和子女住一起,人家骨子里就沒有養兒防老的概念,所以生與不生也就無所謂了

3057 贊 踩 89評論
分享
舉報

越是發達國家,生育率會越低;越是女性獨立的國家,生育孩子會越少。

比如歐洲一哥德國,生孩子各種補貼加起來,足足有60萬人民幣,但是德國女性還是不愿意生,這到底是為什么?

德國女性認為:生了孩子后,社會競爭力會降低

從德國目前統計來看,德國女性平均生育1.3個孩子,這個比率確實不高,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眾所周知,德國女性是上班的,不是男性的附屬,因此孩子生多了,對于職業生涯有影響那是一定的。

從懷孕到孩子三歲,一個女人至少有四年的時間無法安心工作,如果生兩個孩子,那就有6--8年左右的時間不能充分考慮工作上的事情。

德國法律規定,任何單位不得開除在生產期的女人,工資必須照發兩年,而且孩子的各種基本開銷有國家承擔。

即使如此,德國女人也不愿意生,因為你生孩子了,人家競爭者們在快快進步,就算到時候還能上班,但人絕對會被邊緣化。

有人說了,為何不讓老人看?其實,老人看孩子是中國的國情,而德國這樣的國家,沒有老人幫著帶孩子的習慣,關鍵是人家認為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有父母的的陪伴才是最為重要的,特別是孩子三歲前。

因此,擔心職業生涯受影響是德國女性不生的原因之一。

德國生一個孩子,獎勵60萬絕對不算多

根據德國的政策,生一個孩子,國家獎勵8萬歐元(人民幣60萬左右)左右,嬰兒的尿不濕、奶粉、醫療都有國家承擔,而且女士可以拿到兩年的基本工資。

如果中國對于生個孩子獎勵60萬人民幣的話,估計有人就要靠生孩子致富了,畢竟生二個孩子,就是百萬富翁了。

但在德國,兩年八萬歐元左右,絕對不算多,德國人平均年工資就在四五萬歐元,如果是白領或者眾高管的話,工資會更高一些,八萬歐元絕對無法成為德國的富人,所以對于德國女性的刺激還是不夠。

八萬歐元對于德國人來說,金額并不算大,因此,無法完全打動女性。也許獎勵十萬歐元以上,可以促使德國女性放下身段,安心生孩子了。

德國雖然很發達,但全托的數量和質量還是有待提升

從政策來說,德國允許女性生完孩子兩年內不上班,那么第三年就得上班了,此時,孩子該放哪里去?有人說,可以全托啊!

但,據各種報道,目前德國質量較高的全托機構,數量并不理想,這就導致德國女性把孩子放在半托機構,這就只能上半天班,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而且會得不到單位的重視。

只有全托機構的普及高,以及質量提高到相當水準,才能讓媽媽們安心生孩子,安心養孩子,無疑,德國做為發達國家,沒有辦法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

德國全托的數量和質量,影響德國女性對國家和政府的信任度,以及影響女性上班的效率,因此女性做不到多生孩子。

德國女性對于生孩子造成的身材變形,還是有所顧慮的

越是獨立女性,越在乎自己的身材。凡是孩子生的多的女性,身材變形那是一定的,兩個孩子一生,絕對是姑娘變大媽。

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能保持好身材,絕對是所有獨立女性追求的。

大家想一想,為了胎兒的健康成長,準媽媽要各種吃,要補各種營養,日積月累,準媽媽成了大腹便便,臉圓身圓,孩子一出生,又要想方設法將體形恢復到原先,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其中經歷的各種辛酸和痛苦,不是當事人,絕對體會不到。

除了體形易變,睡不好覺也是其中的一項讓德國女性望而卻步的事情,生過孩子的都知道,誰能在孩子三歲前睡個囫圇覺?太難了,黑眼圈那是一定的,而且損失的精力,補都不容易補回來。

因為對于“身材變形的擔心”以及“睡眠質量的擔心”,導致德國女性不愿多生,生一個不錯,能生兩個絕對是下了巨大的勇氣,能生三個,那少之又少。

綜合來說,德國人在六十萬人民幣的獎勵下還不愿意多生,主要是出于以下因素:一是擔心職業生涯受影響;二是60萬人民幣不算多;三是全托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四是擔心身材變形。

展開全部
2047 贊 踩 549評論
分享
舉報

大家好,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對于最缺新生兒童的德國為什么好多人不想生!

首先德國的國土面積有36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有8000多萬人口,是歐洲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德國的社會福利也非常的好,但是卻存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其實也和中國一樣,新生兒的出生率排在全球的末位。如果你去德國,走在街道上,看到的基本都是老人,在你看到的100個人里,有60個會是55歲以上的老人,所以迫切需要年輕人生小孩做新老交替!

所以國家為了調動德國女性生孩子的積極性,德國政府也是給出了很多的福利政策,那就是只要女性生出一個新生兒,政府就會獎勵她6萬歐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相當于60萬元,而且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就是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所需要的所有費用都是由政府來承擔,包括孩子的奶粉費、醫療費以及一些教育費,這些都是由德國政府來掏的。這些福利基本屬于全球領先的了。

但因為現在的觀念和以前的觀念并不一樣吧,而且生活壓力特別大,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60萬顯然是不夠的,雖然說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可能會面臨著勞動力缺失的一個局面,但是現在的思想觀念不能跟以前相比,即使現在國家政策在鼓勵生育,有很少的人也會愿意再去生孩子。

重點德國屬于高收入、高福利的國家,年輕人不用像中國一樣考慮“養兒防老”,更沒有傳宗接代的儒家文化思想。在他們的價值觀,自我價值實現被放到了第一位。生活豐富多彩,休閑項目很多,覺得有享不盡的生活樂趣,當然不想因為孩子而錯過精彩生活了!

展開全部
1652 贊 踩 725評論
分享
舉報

這個60萬,準確來說是60萬人民幣。

也就是6萬歐元,當然這個數字對于德國民眾來說也算是一筆小巨款了。

德國2019年的人均GDP為48,189美元,排行世界第18名,也就是說生一個孩子可能比他們人均兩年GDP還高。一個家庭,就算什么都不干,一年生一個孩子也能生活得很好。

德國人口問題現狀

我們來看德國的數據,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德國人口約為8020萬,而到2015年,德國人口則上升到了8150萬,這么來看,德國似乎仍舊是一個人口不斷增長的國家。

可是事實上,德國的總和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1.41名子女,年均增長率為8.33‰,為世界最低之一。

德國還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壽命在80歲朝上。

但即便如此,德國的死亡率自1970年開始就持續高于生育率,事實上2010年以來的移民,是其人口持續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有將近700萬人是沒有德國國籍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可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到德國的移民,這一數字就是相當大的比例了,接近1/10。

此外,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分析,全國20%以上的居民具有移民或部分移民背景,在18歲以下的子女家庭中29%至少父母一方具有移民背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的人口增長并不是源于其本土的出生,而是來自于世界各地的移民。

德國的國際移民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說在小小德國里,這個數字是很龐大的。

德國政府早就看到了,生育率持續低迷的這個現狀,自然也預料到了老齡化社會會給德國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他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高額的生育獎勵就是措施之一。

而且德國的教育多是普惠的,德國的大學多為公文機構,傳統上學生可以免費學習,是的,就是不要錢,但要經過考試。

而且德國的免費教育還對國際學生開放,使得德國為國際學習的重要目的國之一。

但即便如此,還是很多的德國人不愿意生孩子。

那么為什么德國人不愿意生育呢?

這個不愿生孩子,與女性在現代社會中參與社會工作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密切相關。毫無疑問,生孩子是影響女性工作升職就業的一個重要問題。

但德國恰恰不是一個女性甘于做家庭婦女的國家,德國女性70%以上都有自己工作,而且他們還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愿意被家庭所羈絆。

她們符合現代意義上女性對家庭的定位,應該是以適應個人發展為前提的,這才是他們成立家庭的基礎,而不應該是阻礙他們發展自我能力,實現自我事業的絆腳石。

他們渴望自己的能力被證明,他們也更愿意財務自由,6萬歐元也不能打動他們對事業的追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可能中斷職業女性生生涯的生孩子計劃,則被一次次擱淺了。

這就是大部分都市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重要理由,在自由和家庭面前,在事業和孩子面前,她們總要有所取舍,只不過越來越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選擇了前者。

并不是一個個案,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并不是只是在德國,在世界發達國家都表現的很明顯。

而且德國人的家庭觀念并不強烈,至少在現在來看,只有41%的德國人擁有自己的住房,這說明他們對于穩定的生活并不特別向往,他們更在乎當下的享受,在乎今朝有酒今朝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承擔他們的事業,來生孩子,女性自然更不愿意,孩子會成為他們自由生活的羈絆,也會成為他們享受生活的一種困擾。

這是不同的生活態度所決定的,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問題。

另一方面

事實上即便德國生育率極低,他們也無需為勞動力而擔憂,因為在事實上有另外一種趨勢現象,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精英分子或者是想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人們,想盡辦法移民或偷渡到德國,這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德國的老齡化,同時為他帶來了更多的精英人才,德國因此事世界第二大移民國。

所以可能發達國家還是很有優勢,因為他能夠通過自身優勢的社會資源和社會環境吸引到更尖端的人才,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出路。所以既然如此,生孩子也在德國人心中,沒那么迫切了!

展開全部
895 贊 踩 251評論
分享
舉報

我首先回答下,這個生孩子獎勵60萬人民幣,準確的說是6萬歐元的國家其實就是德國。

德國經濟發達,國家福利非常好,但是德國民眾的生育率即便在歐洲也只能算是中下水平,未來問題基金會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為什么德國民眾不愿意生孩子,調查結果顯示,德國民眾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覺得生孩子壓力太大,據調查在德國養育一個孩子,每個月的平均花銷約為600歐元,從孩子出生到18歲成年,德國父母在一個孩子身上要花費13萬歐

  2. 個人的自由會受到限制,這一點就不需要再解釋了,有了孩子之后就沒辦法享受二人世界了。

  3. 事業發展比成家更重要,對于母親來說,生孩子意味著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德國社會期望母親無所不能,母親們的自我要求也頗高,因此很多德國女性因為做不了這么完美就會選擇不生。

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德國的丁克家族特別多,在高收入高福利體系下,很多人更多的想要享受二人世界,也不愿意去生孩子。

展開全部
1298 贊 踩 613評論
分享
舉報

大家好!我是二酉。

其實不想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咱們先以德國人為例回答這個問題,最后二酉也會再聯系一下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的我國。

德國的鼓勵政策

德國人口生育率的長期低迷嚴重影響到德國人口的均衡發展。如何提高生育率成為新時期的政府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緊迫任務。

2003 年,德國成立了“家庭政策聯盟”,即政府和企業界合力實施一系列促進家庭人口增長的刺激計劃,創造有利于家庭的工資環境。政府將生育和“社會投資”等同起來,將孩子視為最有價值的投資對象。

為鼓勵生育,德國政府 2006 年推行了一項育兒福利政策,為擁有工作的家庭提供每年約 2.5 萬歐元的育兒補助。根據規定,凡是在 2007 年 1月 1 日當天或之后出生的孩子都可享受這一福利,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當于稅后月收入約 67%的補貼,每月最高可達 1800 歐元,如果父母中的另一方繼續停職兩個月,則可享受 14 個月的補貼,即最高為 2.52 萬歐元的生育福利津貼。

2010 年 4 月,德國政府又一次提高了用于兒童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有孩子的家庭將獲得每個孩子每月 100 歐元的額外補貼。

據報道,德國政府為鼓勵生育共投入 超過2000 億歐元。總體而言,當今的德國生育政策不僅是鼓勵多生,而且在育兒、工作、家庭內部分工方面做了越來越細的工作,在資金投入方面也毫不落后。

然并卵(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雖然目前德國人口還是歐洲第一為8288萬,但這還要歸功于移民政策,德國的外籍人口為1062.39萬。

為什么德國人不生育?

1 老齡化嚴重。像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二分之一的男性將至少活到 80 歲,二分之一的女性將超過 85 歲。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占人口比例的21%,處于生育年齡階段的人口約占66.1%(男女15~64歲之間:53,765,754人(27,187,537名男性/ 26,578,217名女性))。可能你會說這個比例還可以啊,但是和人口年輕化的國家比(79%為青壯年)這個數字還是有些拿不出手的。

2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想生育。抽樣調查和統計顯示,在德國已經結束家庭生育計劃的40歲以上的女性中,高、中、低三個層次學歷者的無子女比例分別為26%、16%和11%。德國的高等教育率為60%

3 高福利國際。作為高福利國家,德國人根本不用擔心“養老問題”,所以不存所謂養兒防老的觀念。

4 晚婚晚育。平均的居民結婚年齡為30歲左右,新娘平均年齡為31.5歲,新郎為34歲。

一個新郎在一場婚禮中大約花費2329歐元,費用中包括婚戒、食物、旅游等等。63%的人認為男人必須主動提出求婚。

一個小型調查“So Sories 2018年”采訪了1018對結婚不到一年的新婚人士,并得到了一份數據:94%的人認為結婚是為了愛情。12%的人是覺得結婚可以避免高額的稅率。

以上因素構成了德國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德國的結婚成本是低于我國的)

聯想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

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所以就以我個人為例吧。二酉今年35歲,211大學碩士畢業,已婚七年,但是現在一直沒有孩子。歸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生活壓力大。之前二酉一直都是在外企工作,工作壓力大,升職加薪機會渺茫,每天都是疲于奔命,總想穩定了之后再要孩子。而二酉的老婆跟我一樣,也是想等工作再穩定一些,再要孩子,怕要了孩子丟了工作。

2 生孩子并不容易。等二酉準備要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并不是一下就能要上的,本來去年要上了,一檢查胎兒發育的還不好,最后沒留下來。咨詢了醫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醫生說,現在這種情況很多的。(身邊很多朋友都說自己也有過這種情況)

3 憧憬有孩子的生活,但也怕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一天,老婆突然跟我說一句,“你說,我們現在活得像奴隸一樣,一睜眼就有貸款要還,一上班就有數不盡的工作,和批評等著,咱們是不是就是來這個世界受苦的?我們這樣的人,有能力撫養孩子嗎?”聽了這話,其實我心里也是五味雜陳,當時真是有種沖動,就不要孩子了。

總結

人口問題是社會的根本,沒有了人,什么社會發展都無從說起,也毫無意義。雖然這個問題是討論德國的人口問題,但是我國的人口問題,其實是比的德國更加嚴重的,我們的人口出生率是比德國還低的,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是這就夠了嗎?因為國情的問題,我們不可能有德國這樣的鼓勵政策,但是希望我國的鼓勵生育政策,能拿出更多的誠意,至少在教育上,給予更多的補助。讓想生但不敢生的家庭能放心大膽的生,不要等到大家都不想生了才開始亡羊補牢。

展開全部
421 贊 踩 51評論
分享
舉報

我認識一個從德國留學回來的女孩子,她說德國是一個十分嚴謹的國家,尤其在治學方面,她是高中畢業申請的去德國留學,當初一起去的有四個人,一個人成績優良,畢業繼續讀研,她和另一個人都多讀了一年才拿到學位,還有一個人至今沒有畢業,而且像這種幾年都畢不了業的學生很常見。

看來并不像國內大學和人們想象中那么簡單,德國的大學管理很嚴格的,不下功夫畢不了業,同樣,在工作中也是,只有有能力肯吃苦的人才有高收入,想要有高水平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當然,如果你只是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也是吃喝不愁的,只要你肯付出勞動,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從她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像許多發達國家一樣,德國人的生活水平雖然高,福利也好,但如果想提高些生活品味,壓力也很大,當地人不想生,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所謂的獎勵60萬,是8萬歐元折合成人民幣,實際上每個孩子每月補助1百多歐元直至18歲,如果還要繼續深造,到25歲總共能拿到8萬歐元。在德國一個普通勞動者兩年的收入大約是8萬左右,因此這些錢在一個孩子養育的過程中是杯水車薪,對于德國父母來說,這些錢并不能起到充分刺激的作用。

2、德國社會男女平等,他們也曾有女總統和很多女高官,不像有些國家還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儒家思想,他們更崇尚自由平等,女人的社會地位很高,即使結了婚,女方也不會脫離社會,她們有些人并不愿意讓生孩子絆住自己的事業和工作,也不甘心做家庭主婦,因此在生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有些女人并不積極。

3、在中國有養兒防老的傳統和觀念,而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都是父母在子女長大后就會完全分開,他們老了都去住養老院,這些國家的養老福利比較成熟和完善,人們不必為了將來養老而多生孩子。

4、德國年輕人越來越崇尚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即使結婚,他們也不愿意讓孩子打擾自己的生活,節假日他們會去狂歡和外出旅游,很多人都選擇過自由自在的丁克生活。

5、據說德國的幼兒托管機構也不多,也需要家長早早排隊才有希望送孩子上幼兒園,缺乏完善的育兒機構,這也是人們不愿生孩子的原因。

總之,越是發達先進的國家,人們的自我意識越是強,內心的要求也更高,很多人都想寧缺毋濫。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在鼓勵生二胎了,因為不久的將來,我國也會面臨社會逐漸老齡化而年輕人又不愿多生孩子的問題。

展開全部
462 贊 踩 77評論
分享
舉報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西歐的發達國家中,普遍生育率都很低,為了鼓勵大家生孩子,歐洲各國政府可謂是費盡心思,最常見的就是給予各種補貼政策,比如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德國,如果你生個孩子,綜合各種補貼算下來能拿到60萬之多,但是依然很多德國女性不愿意生孩子,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歐洲一直倡導女權運動,強調男女平等,所以歐洲在女性就業和女性福利方面一直追求男女同權,所以絕大部分女性都是會正常上班工作而不是僅僅只想當一個男人的附庸的。而我們知道從孩子生下來到孩子成長到3歲,女性至少應該有兩年到三年左右的時間是無法工作的,如果生更多的孩子,這個時間還會累加。

雖然生孩子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并且公司是不能違法開除你的,但在職場上大家都在進步而你就會被逐漸邊緣化。所以說,生孩子會影響到女性的職業生涯,這個道理在國內適用,在國外也適用。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歐洲都喜歡自己帶孩子而不是父母幫忙帶孩子,所以說女性生孩子意味著為這個家庭要付出巨大的犧牲。

根據德國的相關政策,只要生下一個孩子,國家就可以補助你總計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0萬左右,而且女性可以拿到兩年的全額工資。可能很多人回想,這多好的買賣啊,生一個60萬,生兩個豈不是百萬富翁了?哪里有這么美的事?

首先說一下這個8萬歐元的價值,在德國一個正常工作的成年人,基本的平均年薪在四萬至五萬歐元左右,如果你是企業高管或者大學教授之類的,你的收入會更高,所以八萬歐元絕對不能算是富人,因為你不可能用八萬歐元區換算成人民幣來使用吧?所以在獎勵金額上,這個數字肯定是經過政府精心計算過的,估計十萬以上可能會有人安心生孩子,八萬歐元,不上不下的,很難打動人。

前面說到,女性追求獨立,追求男女同權。當然,大多數女性也有愛美之心。生過孩子的女性大多數都會遇到身材方面的困擾,而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懷孕和哺乳期的女性不可避免的要吃各種營養品,所以在養育孩子時遇到的身材煩惱會讓一部分女性對生育望而卻步,至少對于他們來講不是立即就需要兌現的事。

展開全部
267 贊 踩 26評論
分享
舉報

有人說德國男人對婚姻恐懼,看了他們的法律規定我要是個男人也不敢輕易結婚!

德國給予生孩子的獎勵,按照我們普通家庭養育孩子每年10萬來算的話,上小學前都不用自己掏錢了,而且還給長達36個月的產假,我看著都眼饞。可是這么大的誘惑德國人為什么還是不愿生孩子呢?

01 待遇好,工資高,德國年輕人對生育獎勵不為所動

雖說這樣的獎勵已經很豐厚了,但是作為本身待遇就很好的德國人來說,根本無法讓他們動心。德國是非常富有的國家,他們的工資排名在世界非常靠前。

據了解德國人的平均工資是3700歐元,折算成人民幣是28161元。在中國能到有這個水平的人少之又少,除非是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很難達到,這卻是他們的平均工資。

德國其他福利待遇也非常可觀,他們每天工作7小時左右,每年工作187天,員工不需要繳納保險,如果發生事故,全部由保險機構賠償。

企業更是不敢拖欠工資,他們會出動警察介入,拖欠的工資政府還會預支給員工,是不是很驚訝?所以在這么多的福利面前,生育獎勵就顯得不那么起眼了。

02 相關法律讓男人對婚姻望而止步

在德國,很多男人都不敢結婚,更別提生孩子,德國對女性的保護力度是很大的,一旦結婚,男人就會和自己的妻子共擔一生,說直白點,就是要養妻子一輩子,哪怕離婚以后,只要妻子不再婚,男人就要負擔生活費。對于工薪階層的男性,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婚姻本身就存在很多的變數,誰也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別說沒錢的男人,就算不缺錢也要考慮再三,所以在德國越是有錢的男人,越是不想結婚。

因為法律的規定讓很多德國男性覺得壓力太大,他們大多戀愛時間長,但是對于婚姻卻是慎之又慎,不想因為責任而將自己捆綁

03 生孩子犧牲太大,德國人過慣了安逸的生活

有了孩子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變,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專人照顧,很多家庭只能一人工作來維持生活,不光是經濟壓力大,帶孩子的人心態也會發生變化,天天圍著孩子轉,放棄自己的事業和追求。

孩子帶大了再出去就業與社會脫節,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讓德國女性失去了生育的欲望。

而且他們過慣了安逸的生活,非常享受當前的狀態,對于德國女性來說,工作和交朋友的樂趣遠大于生孩子,她們向往自由,生孩子成了他們自由的絆腳石。

他們認為生活的快樂并不在養育孩子身上。也沒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他們更注重個人享受。德國人的思想和我國有著很大的差異,他們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職業女性非常多。

而正是這樣的文化差異和思想理念,導致了德國勞動力嚴重缺失,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真是費盡了心思!

04 德國人認為養育孩子的成本太大

據了解,德國人養育孩子的成本按照養到18歲計算,他們需要為一個孩子投入13萬歐元以上的費用。他們認為這遠遠大于生孩子的獎勵,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一般夫妻不愿意付出這樣的成本。

總體來說,德國人普遍都不愿意生孩子,他們不想承擔養育孩子的高額費用,更不想因為孩子而犧牲自己的事業,長時間安逸的生活讓他們找到了除生孩子以外的樂趣,他們更喜歡無憂無慮的生活,思想也比較前衛,可能就是我們說的“活在當下”。

這樣的獎勵你愿意生嗎?對于喜歡孩子的人,那真的是錦上添花了!


1、當地人到底怎么想的還真不知道;

2、大致揣測:高收入、高福利,養老有保障,崇尚當下與自由,“傳宗接代”或"養兒防老"或"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的相關觀念不夠根深蒂固;

3、朋友在當地生娃,連市長都發來賀電,“Ich gratuliere Ihnen und Ihrer Fmailie persoelich, wie auch im Namen der Stadt XX sehr herzliches zur Geburt ihres XX und wuensche Ihnen alles Gute fuer ihre gemeinsame Zukunft. ”,翻譯過來就是,“謹代表XX市及我個人,衷心祝賀您及您家人喜得貴子,祝愿你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今日話題第3230期:早教機構虐童:二孩無處安放 2015.07.24
發達國家里,為何只有以色列能生?
低生育率已成歐洲困境 政策干預促其艱難爬升
德國現行的子女補貼和幼兒教育
人口下降的國家——德國:產假3年,托兒免費,教育全免,人民就是不肯生
生一個孩子獎勵60萬,德國當地人為何依然不想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会东县| 清徐县| 肃南| 太保市| 五家渠市| 金乡县| 登封市| 阜新市| 安龙县| 南陵县| 旬邑县| 海兴县| 陇川县| 唐海县| 大埔县| 托克逊县| 清河县| 淅川县| 浪卡子县|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右旗| 松滋市| 攀枝花市| 固安县| 屏东县| 五寨县| 光泽县| 元谋县| 庄浪县| 财经| 大丰市| 醴陵市| 乌兰县| 澜沧| 肃北| 澄江县| 石屏县| 堆龙德庆县| 柞水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