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從4月1日起,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在南京,中小學食堂是如何管理的?孩子們在學校的午餐吃得是否安心?3月28日上午,記者先后探訪南京市芳草園小學、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南郵校區)的食堂,零距離接觸“舌尖上的安全”。
當天上午8:30,記者首先來到位于南京市鼓樓區的芳草園小學,戴上帽子、口罩,穿上指定服裝后,記者走進該校食堂后廚,只見后勤服務人員們正在井然有序地幫孩子們準備當天午餐:紅燒大排、胡蘿卜粉絲炒包菜、紫菜蛋湯。此外,餐具兩次消毒、抹布按顏色分區域使用,進后廚先從頭到腳更衣。洗手消毒區、抹布專用區、更衣間、儲存間……每個專用區域都整潔干凈。芳草園小學食堂負責人張娟介紹,學校的午餐菜品都是當天進、當天用完,并且注重葷素營養搭配。
南京在各區、直屬學校推進“五常管理”(常分類、常整理、常清潔、常檢查、常自律)試點工作,去年全市試點學校食堂近100個。芳草園小學就是“五常管理”試點學校之一。
“鼓樓區早在2012年就在'鼓樓教育天地'網站上建立午餐公示平臺,并舉辦'食品安全月月談'活動,每個月找幾所學校談食堂管理,分享經驗,探討不足。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家長義工監督機制',我們特別歡迎家長通過正當渠道走進食堂后場進行監督。”鼓樓區教育后勤管理辦公室萬海蓉介紹說。
上午11:50,記者來到棲霞區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南郵校區)。各班學生有序來到食堂用餐,兩名輪值的家長志愿者也來到學校,她們將與孩子一起吃午餐。二(1)班學生申落凌的奶奶非常熱心,她告訴記者:“只要我來食堂,首先看地面、碗筷、蔬菜干不干凈,還要看一看油和米的生產日期,目前學校做得非常好,讓我們家長很放心。”記者從食堂安裝的監控顯示屏上可清楚看到午餐制作流程,而且這些數據將會傳到教育部門專門建立的數據管理平臺,方便追溯生產過程。
午餐菜品包括鵪鶉蛋燒肉片、芹菜肉絲、木耳花菜和山藥排骨湯,葷素搭配合理,孩子們吃得很開心。校長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吃午餐,“我和我們的老師們每天也在這兒吃飯,學生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南郵校區)校長朱永剛介紹說,“學校早就建立校長、班主任老師陪餐制,建立膳食委員會,每天邀請兩位家長志愿者參與監督食堂工作。我們的QQ群有100多位家長,每天的志愿者發現有什么問題或提出什么建議,都可以在這個群里交流,將他們了解的情況及時傳遞給更多家長。”
南京自2012年啟動中小學食堂提升工程,至2016年,用5年時間完成了407所中小學食堂提升任務,新建擴建食堂近8.88萬平方米,維修改造食堂近14萬平方米,惠及師生40余萬人。
除了不斷完善組織管理架構外,南京市教育部門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還積極推進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南京市教育局與南京市食藥監局聯合研制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臺賬建設的通知》,為學校食堂管理量身定制了一套制度與臺賬。結合文件要求,南京市衛保所統一印制《中小學食堂臺賬》(每套8本)、食品留樣盒及留樣標簽,發至全市中小學食堂使用。為進一步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南京市教育局在南京市發改委進行食堂信息化系統的立項,并由南京市衛保所具體實施。目前該系統的電子臺賬部分已在南京市近400所中小學食堂應用。電子臺賬與紙質臺賬無縫對接、操作便捷、記錄更加真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葛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