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的原則
2009-08-09 摘編
有時候討論起孩子的培養,我會和同事們鼓吹自己的觀點。于是同事就會問我:什么是原則。
我可怎么辦呢?我果真不知道什么是原則的定義,不過我心里認為原則不是統一的,有些小事是原則,有些大事反而不是原則。所以,原則就是你個人認為重要的、不可放棄的、必須要維護的、不愿承擔的損失的一些觀念和事件。比如說坦白、誠實就是原則。
但坦白和誠實的原則有時也需要靈活。
有一次我回家后和女兒講了一件我上課遇到的事情。
有天上課的時候,一位同學的手機響了。
“你不用響鈴,還不到下課時間呢!”我通常不會直接批評學生,他們都大了,知道該怎么做。
遺憾的是他的手機又響了,這一次我的臉上有不悅的神色了:“請關掉。”
更遺憾的是,他的手機又響了。
于是,我有一大堆惡毒的語言出口:“告訴你,別以為本老師沒辦法。我會在你的期末試卷上寫道:因為你的手機,所以你得零分。別找我討什么公道,你連續三次不公道了。我會讓你在三十二歲的時候,領著你六歲的兒子來領畢業證,以便于你能很好地告訴兒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之后,我虎起臉道:“是誰呀,站出來領賞吧。”
最遺憾的是,這位同學居然真的站出來了。因為他很誠實。
我繼續上課,鈴響之后,一般我都會大聲地喊:“下課。”通常我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跟一聲:“老師再見。”
但是今天我喊:“不下課!”同學們茫然。
“我還有話說。”
“今天這個同學很誠實,所以我不打算見他兒子。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故意停下來,我知道他們想知道我說什么。
“今后遇到此類事情發生,請同學們千萬不要站出來。不然,我就必須實現自己的諾言,否則我就是言而無信。這不是不誠實,這是合理規避風險。但是,課后你勇敢地站出來,這是秉承:誠實原則。”
“明白了嗎?”我非常大聲地問。
“明白了!”非常熱烈的回應。
“現在,請連續三次催我下課的同學起立。”
那位同學非常的忐忑,不知我要把他如何。
“你三次急著宣布下課,現在滿足你的愿望,請大聲地宣布下課。”我笑了。
“下課!”那位同學非常大聲地。同學們這次沒喊再見,而是很大聲的:“萬歲!”便哄哄地趕下節課了。
那個同學沒有走,他要完成“誠實原則”。
“謝謝您,老師。我們私下里都很愛戴您。”
女兒從我的故事里一定懂得了些什么。
我鼓勵女兒必須要誠實,至少對自己要誠實。為什么是至少對自己要誠實呢?因為有的時候,如果我們誠實地表達觀點,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產生非常不利的后果。這個時候,我教給女兒保持沉默。
保持沉默就是對自己誠實,違背意愿地附和就是出賣自己,這有很大區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