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劇本難寫,其實在香港寫劇本尤其難寫。因為演員缺乏,有叫座力的演員更缺乏,往往有好故事,也未必能找到適合的演員配合演出,故在香港大部分情況,都採用逆思考方法,或者叫本末倒置,先看看有甚麼樣的演員,才去為他編寫適合的劇本。
例如現在張柏芝紅,而她很會演戲又會喊,故導演方面也會留神一點,因為觀眾期望看到柏芝的演技。相反如果找不到張柏芝,惟有退而求其次,選擇只有靚外表的演員,俗稱花樽,但花樽演技不成,故先前的故事要作大幅度的修改,減少要花樽發揮的機會。
這看似荒謬,但事實的確如此,試過在半個月內,三次在男女主角上作出大變動,每次變動都要通宵達旦地修改分場,雖然籌備劇本的工作不斷的延期,但電影老闆跟院商,預先安排好的上畫期絕不會順延,無形中拍攝的日子,愈來愈少,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種對付方法。將原定假設的30個工作天,刪減為20天 或15天,或將這30個工作天,濃縮在20天或15天內完成,即是說可能有幾天是日以繼夜,不停的拍攝。
這兩種情況,我都遭遇過,我很不希望再有這情況出現,更不希望邊拍邊寫劇本,故現在我嘗試用另一個方法解決。
人人說以前想進身電影圈,最好由場記做起,再升為副導,再等機會晉升導演,在十多二十年前,這方法從前可能有用,但現在情況有變。
現在要入電影行,最佳方法是由編劇開始,王晶、高志森、馬偉豪、谷德昭,都是由編劇開始做起,既是編劇又是導演的好處是應變快,就算在拍攝中途有突發事也可邊編邊拍,不像一些只懂拍攝的導演,一遇到問題,就停工。
所以每當收到讀者來信或E-mail,向我訴說想入電影行,我都慫恿他們由編劇做起,而且叫他們事不宜遲,立刻去寫,但不是寫劇本。
一定不能隨便寫劇本,因為劇本難寫,要寫一個好劇本,對一個初入行的編劇來說太嚴苛,要兼顧的事情太複雜,演員、攝影氣氛、場地選擇等等,而且劇本難睇,很多時只有對白,對心理描寫,或其他周遭事 物會忽略了,形成不好睇,要導演或行內人,加上大量幻想,才會明白,故此新入行不適宜寫劇本,先嘗試寫小說。
首先小說易寫、易讀,容易訓練新人的講故事技巧,但這種小說又不同於一般流行小說,因為這種小說的目的,是要改編成電影,故也有一些條件必須依循。
劇本難寫,先寫小說作為基本功。
一、名字很重要,先為小說起一個點題,又富吸引力的書名,歷史上賣座的電影,名字都不會超過七個,也不可少過兩個字,可參考金庸、倪匡、亦舒、李碧華等作品的名字。
二、故事大綱,雖然故事可能在作者的腦海中,孕育了很久,但先將故事大綱寫下也是必須,大約800-1500字,防止愈寫愈興奮,可能會離題萬丈。
三、主角與反派,但凡賣座的電影或小說總離不開「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八個字,除了有男、女主角外,必須有反派,反派未必一定是壞人,可以是男女主角的階級差異(e.g.羅密歐與茱麗葉、鐵達尼)也可以是死物(e.g.烈火雄心內的「火」、新不了情內的「癌」)
四、人物性格,雖然男女主角在長大後才相遇,但訓練自己用幻想力豐富人物的過去,寫大約800-1000字的人物性格,不妨用明星偶像代入書中男女主角形象,方便自己亦方便讀者。
五、小說分九章,這是在新藝城工作時學到的,那時沒有分場表,但有分本表,因為電影放映時,菲林分別放在九個圓形的菲林盒,故叫九本片,每本大約10分鐘,共90分鐘,當時麥嘉先生教導我說第一、四、七、九本片,一定要有事發生,其實講得簡單一點,就是起承轉合要刻意經營。
有興趣入電影行的朋友,不妨以此為起步。
如何拍電影
首先必須具備的兩樣東西是設備和創作構思。設備包括一臺DV攝像機,一臺可以通過IEEE1394接口(也叫Fire Wire, SONY注冊為i.Link)采集圖象、裝有視頻編輯軟件的電腦,當然,還有一些簡單的附屬設備,我們在后面將陸續提到;構思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過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將要拍攝的是劇情片、紀錄片、實驗作品、MTV還是專題片。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DV劇情片的拍攝。我們需要擬出一個比較詳細的 故事大綱(也叫故事梗概)。于是我們正式進入——
拍攝籌備階段
1.文學劇本
我們需要著手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劇本的準備。故事大綱已經整理出來了,而作為主創人員的你對這個故事相當滿意,那么我們開始把它修改成文學劇本。文學劇本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如畫面式、小說式等等。
2.分鏡頭稿本
這是緊接著要做的工作。分鏡頭稿本通常由導演親自在文學劇本的基礎上改寫。所謂分鏡頭,我們簡單地理解,就是把文學劇本的內容全部改寫成鏡頭,用鏡頭的細節描述出來。這樣,在現場拍攝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對著文學劇本臨時來想怎么拍攝,而只用查閱分鏡頭稿本,依照它的指示拍攝就可以了。
3.演職人員
影視藝術本身就是集體合作的藝術,需要各個演職部門協作完成創作。對DV電影的拍攝而言,人數視資金和藝術技術水平的不同可多可少。導演、演員、助理導演、攝影、攝影助理、劇務、場記、制片主任、燈光、錄音、化妝、服裝、道具等等,都是大劇組里常見的人員。而我們拍攝DV電影,人員可以削減很多,比如導演可以兼任攝影,演員可以自己化妝。然而我們認為,除了導演(攝影)和演員外,需要一個助手是相當重要的,他(她)可以兼任 場記(場記的作用相當重要,我們下面會提到)和做許多協調工作。所以,只要有導演(攝影)、演員和場記,我們就可以組成一個簡易的DV攝制組了。
重點在于演員。演員很容易找到,他(她)可以是你的同學、朋友、同事、親人,可以是學生、商人、自由職業者;演員也很難找到,因為他(她)必須符合你劇本中的人物。演員的表演可能左右我們影片的整體風格,所以在選擇中要特別慎重。我們不輕視每一個演員,因為貌似平凡的人可能蘊涵著豐富的表現力;我們也不輕易相信任何一個演員,除非你確實看到過他(她)表演的錄影帶。這就是原則。
對于比較正規的操作,我們通常會要求演員試鏡。通過在試鏡現場的觀察和對試鏡錄影帶的觀看,我們可以正確地選擇我們需要的演員。這是我們曾經使用過,屢試不爽的方法。
4.最后準備
我們所要作的最后準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設備器材,二是演職人員,三是 日程安排。
設備器材在拍攝之前必須作仔細的檢查。例如,購買的磁帶是否充足,所有的電池加起來是否能支撐一天的拍攝,攝像機、腳架是否完好等等。DV電影由于成本限制,往往需要同期錄音,我們可以準備一根廢棄的釣魚竿和足夠長度的話筒線,把話筒結實地捆綁在漁竿上,劇組就擁有了一個簡易的吊竿話筒。此外,劇情里需要的道具、服裝也需要提前準備到位。我們建議劇組隨時攜帶好雨具,因為天氣經常不會給導演面子。
2. DV攝影
DV攝像機具有體積小、功能全的特點,因此我們要發揮DV攝影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由于我們創作的影片風格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采取固定攝影和手持攝影的方法拍攝。很多導演,如臺灣的侯孝賢、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等,都喜歡使用固定機位攝影,固定攝影通常都大量使用長鏡頭;手持攝影充分發揮了攝影機的靈活性,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蘇州河》就大量使用了手持拍攝的方法,而瑞典DOGMA小組制作的電影,更是不允許使用腳架拍攝。我們也注意到,大多數的影片,無論是國產的、港臺的、好萊塢的還是歐洲的,都同時兼顧使用固定攝影和手持攝影兩種方法。
DV攝影應該首先了解電影鏡頭的經典組接方法。什么時候應該從一個大全景切換為一個特寫,什么時候應該從一個中景切為一個近景,什么時候該變換機位,什么時候該用推、拉、搖、移、升、降、甩、跟……這些基本的手法,都可以從觀摩電影中學習和體會。當然,我們更希望DV影片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影像風格。我們可以運用長鏡頭,注意,運用長鏡頭我們要注意事先安排好演員和攝像機運動的路線,才能避免在正式拍攝中反復NG浪費時間。
DV影片由于資金限制,通常是實景拍攝。在外景拍攝時,難免有好奇的人群佇足圍觀,而一個圍觀者進入鏡頭,都會造成影片“穿幫”。這時,我們通常要注意控制攝影的景深。景深是指攝影畫面里保持前景和后景之間清晰的范圍。簡而言之,我們通常可以在電視里看見站在攝像機前的演員面部是清楚的,而后景是虛化的。這樣,我們有效地避免了后景里好奇的行人和雜亂的背景。控制景深,我們可以把攝像機擺在離被攝物體較遠的位置,把鏡頭推上去,把被攝物體的焦距調節清楚,這樣一來,后景就自然模糊了,拍攝出的畫面也主體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如果拍攝的兩個鏡頭同時要表達一個完整的動作,我們必須把第一個鏡頭里的動作延續到第二個鏡頭的動作上,而第二個鏡頭動作的開端必須由第一個動作開始,這樣以便剪輯。
3.其他事宜
在前期拍攝中,場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場記必須按照前面提到的場記表里的各個項目,把 每一個鏡頭里各個項目的內容完整地記錄下來,并在每一場拍攝前提醒導演,由導演指示各演職人員完成相應的準備工作,避免“穿幫”。
前期拍攝中,錄音要注意使麥克風在不出現鏡頭當中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接近演員面部,并將DV攝像機上的錄音音量調節轉為“手動”模式,避免錄制時音量過低聽不清楚或者音量過高造成聲音失真。同時,在拍攝中應該使用耳機監聽。
后期制作階段
1.觀看素材
觀看素材是后期制作的的必要過程。觀看素材一般是導演和剪輯人員一起進行,在觀看素材的同時,應該針對有意義的鏡頭或段落作一些必要的書面記錄,以備剪輯之用。
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應該把前期拍攝過程中的場記表作一次仔細的整理。把本來按照拍攝日程安排的場次順序和鏡頭順序重新按照分鏡頭稿本的順序整理出來,方便接下來剪輯影片時尋找畫面用。
同時,我們還應該完成剪輯之前最后素材的收集,如影片如果有旁白、音樂、動效等要求,都應在剪輯前把這些素材準備完畢,使剪輯的過程盡可能地集中和便利。
2.影片剪輯
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具有視頻采集功能的計算機已經準備到位。注意,在剪輯之前應該首先測試計算機系統的穩定性,素材上載到計算機里后, 不能把素材磁帶的內容抹掉!計算機系統并不具有絕對的穩定性,倘若計算機系統出現不可修復的故障而素材磁帶又不復存在,可想那是怎樣的結果!
帶有視頻采集卡或者非線性編輯卡的計算機,可以通過IEEE1394接口(也叫Fire Wire, SONY注冊為i.Link)將DV磁帶里的內容幾乎沒有損失地上載到計算機硬盤中。當然,某些視頻采集卡或者非線性編輯卡也能將模擬的復合(AV或Composite)、S-Video(Y/C)甚至分量(YUV或Component)信號上載到計算機硬盤里。同時,又能通過IEEE1394接口將編輯好的節目以DV質量幾乎沒有損失地傳輸到DV磁帶上,完成整個影片的下載。
各個視頻采集卡或者非線性編輯卡的廠商為它們的產品捆綁了多種的視頻編輯軟件,如Adobe公司的Premiere, Ulead公司的“會聲會影”,Pinnacle公司自主開發的Studio DV等等。無論是哪個廠家捆綁的哪種軟件,基本上都包括素材窗口、監視窗口、時間線、特效窗口等。非線性編輯軟件的工具相當豐富,能完成的任務也非常多樣,因此把一個軟件完全掌握透徹,對于一個沒有接觸過非線性編輯的人而言,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要掌握一款軟件的主要功能,編輯出一部影片,也并非異常復雜。
舉常見的Adobe Premiere為例,這款軟件已經升級到6.5版本,其主要界面包括素材窗口、監視窗口、時間線、特效窗口等。我們首先把DV攝像機通過IEEE1394連線連接到計算機上,用軟件把圖象和聲音采集到硬盤上。注意,一小時的原始DV素材約相當于計算機硬盤15G的容量,因此,要確保計算機配置有足夠大容量的硬盤。其次,我們把硬盤上的素材導入軟件的素材窗口。然后,通過在監視器窗口進行剪輯,再把素材拖動到時間線上。在時間線上,我們可以再次精確地調整素材的長度、出點和入點,并調整聲音的位置、大小或加入配樂或配音以及字幕。我們還可以在特效窗口里選擇相應的特效或轉場特技,拖動到時間線的視頻軌或轉場軌上。最后,我們可以將整個影片通過IEEE1394連線輸出到DV磁帶上,供電視臺播放或參加各種DV影展;或者在計算機內將影片生成為MPEG-1(VCD)或者MPEG-2(DVD)格式,再通過CD-R或DVD-R刻錄成VCD或DVD光盤,供多媒體播放器播放;甚至可以將影片輸出成壓縮數據流,以便在網絡上傳輸下載。
關于非線性編輯軟件的詳細使用方法,各大書店大量的計算機類圖書內有介紹。因此,選購一本符合我們計算機內裝配的非線性軟件版本的、深入淺出的應用圖書,是十分必要的。對于有一定電腦軟件應用基礎的人士來說,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一款非線性編輯軟件并非難事,關鍵在于怎樣以非線性編輯軟件為技術手段,熟悉影片的基本剪輯方法。
首先從整體上把握影片的結構,這個整體可以是整個DV電影的結構,也可以是某個段落的結構。 蒙太奇,是鏡頭與鏡頭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排列組合的方法。蒙太奇可以分成多種,基本可以分為 敘事性蒙太奇和表現性蒙太奇。
敘事性蒙太奇用于敘述故事和交代情節,是蒙太奇中最簡明和直接的表現形式。敘事性蒙太奇通常包括: 連續式蒙太奇,這是我們運用最多的一種形式,按照電影的敘事順序和情節結構的發展,讓影片條理分明、層次謹然地發展下去; 平行式蒙太奇,即把發生在同一時間段內不同場合發生的事件平行地敘述出來; 交叉式蒙太奇,把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平行動作或場面交替敘述,使之相互加強,造成驚心動魄的印象; 積累式蒙太奇,把一連串性質相近、說明同一內容的鏡頭組接起來,造成視覺印象的疊加; 復現式蒙太奇,讓影片前面已經出現的場面重復出現,產生前后呼應的效果; 顛倒式蒙太奇,把劇情由現在轉到過去,又從過去轉到現在,造成倒敘或插敘的效果。
表現性蒙太奇用于加強情緒的渲染力度,追求鏡頭間的對應和契合,以獲得別致的藝術效果。表現性蒙太奇通常包括: 象征式蒙太奇,即用某一具體事物和另一事物并列,用以表現這一事物的某種意義; 隱喻式蒙太奇,即將外表相同而實質不同的事物加以并列,產生類比的效果; 對比式蒙太奇,即把不同內容、不同畫面現象的鏡頭組接起來,造成強烈的對比關系; 抒情式蒙太奇,這是電影創造詩意的一種手法。
在剪輯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就是蒙太奇結構的創建,接下來是對聲畫關系的考慮。聲畫關系有三種: 聲畫同步,即畫面的內容就是發聲體本身;聲畫分立,即畫面內容不是發聲體本身,但表現的是和發聲體相對應的人或物,如兩個人談話時畫面不是講話的人,而是傾聽的人(反應鏡頭); 聲畫對位,即畫面和聲音相互對立,產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諷等,例如兩個人爭吵,聲音漸漸變成了犬吠。出其不意的聲畫組合常常使剪輯達到更高的藝術效果。
當然,剪輯還需要考慮畫面的特性,它包括鏡頭畫面的分類 ,以及鏡頭畫面的方向。鏡頭畫面的分類包括鏡頭景距的變化、用動的變化、角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技巧的變化;鏡頭換面的方向則包括畫面的方向、視覺的方向、事物運動的方向、地形的方向以及鏡頭軸線的方向。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 畫面剪輯的原則,即畫面組接的剪輯點正確,包括畫面本身和聲音剪輯點正確;畫面組接的 邏輯性正確;畫面組接的時間和空間正確;主體動作的連貫; 畫面造型(包括光影變化和色彩過度、形象對列和構圖對位)銜接正確。最后,我們還必須注重剪輯的節奏 ,適當的節奏可以舒緩或加快情節發展的速度。
剪輯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學科,我們只是提出了影片剪輯的最基本要素,而且只是對它們進行了只言片語的描述。但是,那些極富視覺沖擊力和藝術震撼力的影片,不也正是在這些最基本要素的基礎上誕生的嗎?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從最基本的做起。
5. 影片包裝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花哨的時代,新新人類們制作的DV電影當然也離不開包裝。包裝的首要原則當然是符合影片本身的風格,而非為包裝而包裝。不適當的包裝可能帶來重大的反面效果,如果我們選擇不到適合的包裝模式,我們寧可只對DV影片做簡單的裝飾。
影片包裝包括包裝影片的片頭和片尾,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制作一個短小的宣傳片花。這個片花通常可以包括影片的“ 動作主題”,即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以及編導攝錄人員出鏡。片頭通常用于疊加演職人員的 字幕,值得注意的是,片頭不是要做得越花哨越好,因為片頭相當重要的作用是交代一個 具有懸念的片段,吸引觀眾的注意;片尾則可以是影片的精彩片段、演職人員現場工作實況,甚至主題歌的MTV。切記不要濫用包裝,因為我們通常看到的“大片”片尾,也不過是滾動的黑白字幕而已。雖然我們不絕對提倡在影片末尾加上主題歌曲,但是,一首原創的好的主題歌曲,確能為影片增光添彩。
影片包裝涉及到的軟件,除去非線性編輯軟件外,還包括Photoshop, After Effect, Combustion, 3DS max, 甚至Maya軟件。這些軟件已經足以為你的DV電影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當然,要熟練掌握這些軟件不僅需要一定的美術基礎,而學習軟件本身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在為DV電影進行包裝時,我們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什么得為這一個段落進行包裝。除非理由充分,否則包裝就有被濫用的可能。
制作完畢
經過那么漫長而艱苦的努力,我們的DV影片終于制作完成了。雖然它可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和局限,但已足夠讓我們高舉起雙手,歡呼屬于自己的勝利。在DV電影完成之后,我們感謝合作過的朋友,感謝為影片拍攝提供過方便的朋友,但最最重要的,還是讓其他許許多多的愛好者們一同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
我們可以將影片掛在因特網上供網友們下載瀏覽,我們可以將影片輸出成VCD、DVD分發給愛好DV電影的朋友,我們可以召開一個私人的迷你放映會,我們還可以參加國內外各個機構舉辦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DV電影節和電影展。要知道,越來越多的世界性的電影節都開始為DV電影頒發特別獎項,DV電影已經開始成為全球觀眾和電影廠商矚目的項目。
當然,如果你的DV電影屬于證照齊全的正規運作,你還可以將它出售給各種和你一樣欣賞這部電影的各個媒體。不要忘記,在從計算機硬盤上刪除電影以前,一定要確保你已經完好地保留了完好的記錄著這部電影的DV磁帶,DVD(或者VCD)光盤。
最后,不要忘記把成果與你最親愛的人們一同分享,因為,他們應該也和你一樣,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品嘗這一道原創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