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由江蘇省美術家協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常熟市海虞鎮人民政府承辦的“藝途尋宗——姚新峰中國畫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言恭達,江蘇省文化廳原副廳長、江蘇省國畫院原院長趙緒成,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原院長宋玉麟,江蘇省民進副主委朱毅民,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秘書長吳大忠,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左莊偉,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張興來,蘇州市政協副主席徐明,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李杰,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健,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紅等出席開幕式。
中共常熟市海虞鎮委員會書記朱惠明
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健
蘇州市政協副主席徐明
江蘇省文化廳原副廳長、江蘇省國畫院原院長趙緒成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左莊偉
著名畫家姚新峰致答謝詞
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張興來主持
朱惠明、徐明、趙緒成、宋玉麟、言恭達、朱毅民、李杰、孫健、趙紅、
徐明、宋玉麟、左莊偉、言恭達、姚新峰、孫健、秦衛星
姚新峰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常熟市新峰美術館館長,曾任常熟市書畫院院長、常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蘇州國畫院副院長、執行院長。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中國畫展覽、百家金陵中國畫展、全國中國畫線描藝術展等,并多次獲獎。
姚新峰出生在江南的文化古城常熟,故鄉的風物人文是他藝術創作的根源。他的花鳥畫,題材主要是家鄉常見的清荷蓮藕、蔬果、螃蟹和魚禽,有生命的禽魚和無生命的靜物在他筆下碰撞,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融于一畫。近年來,姚新峰將創作關注點和繪畫表現對象逐漸從城鎮轉移到鄉村,從國內延展到異域,創作了一大批貼近時代,反映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這批作品中,姚新峰把漁民農人朋友純樸天真的言笑之姿請進了藝術殿堂,還刻畫了各類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以真誠樸實的情感和充滿激情的筆墨語言與自然溝通、同時代對話,凝聚了畫家對生活和人生的諸多感悟。
本次展覽共展出姚新峰代表作120余件,通過五個主題——“大樸不雕”“和風靜美”“暢神達意”“精微致遠”“丹青抒懷”,充分展示了姚新峰的藝術成果,反映畫家對創作與人生的深刻思考。
開幕式后,本次畫展學術主持、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左莊偉先生主持召開了姚新峰中國畫作品研討會,眾多國內美術界著名專家、學者、藝術評論家出席,針對姚新峰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討,并對常熟市海虞鎮創辦民辦公助美術館的創新實踐進行了分析與探討,這對當代中國畫創作圍繞現實主義題材的意義起到較為重要的啟示作用。
姚新峰
姚新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藝術專業高級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蘇州市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常熟市新峰美術館館長、民進委員。曾任常熟市書畫院院長、常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蘇州國畫院副院長、執行院長。
作品曾入選第十屆(2004年)、第十一屆(2009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首屆(1994年)、第二屆(2003年)、第三屆(2008年)全國中國畫展覽;第一屆(2005年)、第二屆(2007年)、第三屆(2009年)、第四屆(2011年)百家金陵中國畫展覽;首屆(2008年)、第二屆(2010年)、第三屆(2012年)全國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并多次獲獎。作品亦曾獲《江蘇省體育美展》一等獎、《江蘇省首屆山水畫展》銀獎、《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大展》金獎、《新江蘇畫派——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金獎、《2017江蘇美術獎大展》美術獎和《江蘇省花鳥畫大展》最佳創作成果獎等。
作品《水鄉秋韻》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庭院寂無聲》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改革開放三十年,河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坎坷不平的泥巴路舊貌換新顏,筆直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干凈整潔的民房有序坐落。田間勞作,夕陽西下,炊煙升起……這些看似平淡常見的生活場景,在新峰的筆下,成為一幅幅帶著溫度、生命、靈魂的作品。
進而,新峰從“河口村”走出去,走到他鄉異國,用他的畫筆記錄他的觀察與思考。那些異域人物畫,既融入了他對不同地區文化的人文感知,也體現了他對人物姿態神情的捕捉能力。
——(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河口系列之二
200cm×200cm
吉日——玉樹行組畫之三
240cmx200cm
啟程
120cmx240cm
新峰出生成長于江南文化古城——常熟,又長期生活工作在陽澄湖畔,嬉戲于荷蓮游魚間,那閉目就在眼前的情景時時激發他的創作熱情。湖塘、荷蓮、鴨群是新峰常抒寫的花鳥畫題材,他筆下四季荷蓮不同形態蘊涵著不同的思想情思和精神。他那幅入選《百家金陵》大展作品《藕塘雪霽》借冬日的枯荷既寫出一種風骨精神氣質,還隱涵著一種生命輪回的哲理——冬將去春將來,荷將由枯而榮,畫家在荷塘特意寫一群游弋的鴨群,預示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境。這是畫亦是詩,更是思想,令觀賞者回味深思。
——(左莊偉: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
庭院寂無聲
175cm×168cm
窗口
176cm×90cm
“我畫故我在”——新峰之所以用這樣的創作沖動來凈化和滋養藝術的靈魂,是因為那些花鳥物象能自由舒展他生命的情懷。新峰的寫意花鳥作品,由見造型、見筆墨、見功力,一躍而為見感悟、見靈犀、見心性。可以中肯地說,新峰的創作即是厚積薄發是外露,又是境界爭鋒的內斂;這是他的心靈達到清凈和透徹、藝術達到純澈和自由的結果。
——(馬安信:著名詩人、作家、美術理論家)
夏塘雙禽
138cm×68cm
江南煙雨
138cm×68cm
魚滿倉
138cm×68cm
新峰的線描作品,勾勒了當代人的精神田園,這是對他不懈追求的最好注解。將寧靜致遠的心境投諸溫良的民風和樸素的生活,這是新峰作品既有傳統,又有當代意味的重要原因。他吸納傳統,又表達了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和別人相比,他只醉心自然和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的美,這些讓他的作品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情味。也就是這樣的情味,讓姚新峰的作品深深地打動了人。這種打動,不是來自藝術之外的東西,而是源自一種藝術和人生的精神,一種在平和寧靜中揮發出的向上的精神內涵。
——(韓光浩:《現代蘇州》雜志常務副主編,著名作家)
行走天竺之二
45cm×34cm
魚鷹
210cm×68cm
我是新峰同鄉,嘗以數百萬字描寫江南水鄉少年生活,所以新峰的畫于我是格外的親切,常能酣暢生發,心領神會。常聽說某種藝術是空間藝術,某種藝術是時間藝術。面對新峰的作品,我對于這樣的論斷竟然產生懷疑了。在我的心目中,這些畫作分明是芳菲著的,清涼著的,鮮活著的,動聽著的,演義著的。那采蓮的少女唱著水淋淋的山歌,那慵懶的白貓打著甜蜜的呼嚕,而那兩個對奕的男孩在幾分鐘前還打過一架哩……
——(金曾豪:著名作家)
雙魚
34cm×45cm
人物習作
45cm×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