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創作家鄉溧陽系列作品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始終不得解決。家鄉溧陽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環境優美,山不高但人文底蘊深厚,山不奇但清秀、滴翠,可是要將眼前看到的這些美景搬到宣紙上著實不易。
珍珠泉速寫稿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構圖沒有區別,因為家鄉的山其形狀大同小異,區別不大,而且山勢平坦,最高的峰巒不足五百米,且滿山翠色,全是茂盛的植被覆蓋了山石,沒有石骨肌理外露,沒有瀑布涌泉,所以在構圖上容易類同,畫不出幾個圖式,為此我決定去南京求教恩師張文俊先生。
《珍珠泉》
2003年4月28日,一早就到老師畫室,將我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跟老師作了匯報,老師思考了幾分鐘說:“中國山水畫與風景畫是有區別的,中國畫不是對景畫景,而是‘寫景’,‘寫景’就要有變化、有想象,把客觀的景形成主觀的景,這個主觀的景絕對不是眼中看到的景,不能被眼前看到的美景所迷惑,要有所思有所變,把最美的東西捕捉到,用筆墨表現出來,這才達到創作的目的”。
《白云深處有人家》
老師說清代新安畫派的漸江(弘仁)長期住在黃山,創作有《黃山真景冊》五十幅,其構圖皆出于黃山,真情實景,五十幅黃山圖幅幅不同,但五十幅“真景”圖沒有一幅是照山畫山的,按黃山實景比對相差甚遠,但他將黃山的氣勢、精神和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表現的不是眼里看到的黃山,也不是用師輩們的手法去畫黃山。他師法自然,重視的是黃山精神與氣勢,筆墨表現的是他主觀中的黃山,特別是崖壁上倒掛著的美麗的黃山松是黃山的美與精神的象征。
《飛瀑圖》
漸江有詩云:“坐破茅衣第九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又詩云:“敢言天地是吾悟,萬壑千山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并無一段入藩籬。”從詩中所以悟出漸江的創作是重視生活、重視創造的精神層面,反映的是主觀層面。老師說:你畫溧陽之山山水水,只是眼里直觀的景,而不是主觀的景。因為你沒有好好的去觀察、去發現,所以捕捉不到美的東西,才感到困難,其實是困域。近代的黃賓虹先生,他表現的黃山或其他地方,哪一幅又能與實景相似呢?因為他所畫的是主觀的景,不是照山畫山的景。
《松泉圖》
談了一會兒關于近現代美術史上一些著名的畫家是如何師法自然的例子,老師提出:講了那么多師法自然,那就去自然中走走看看吧,他說南京的老山歷史文化積厚,自然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特點與溧陽地區的丘林山區相近,就去老山吧。老師叫帶上面包點心和礦泉水,午飯就吃這些,可以節約時間。
《青巖聳翠》
我駕車穿過南京長江大橋,很快就到了老山山區,南京老山系淮陽山余脈,橫貫浦口東西約三十五公里,山峰不高,但峰嶺雄偉俊奇,山巒起伏疊嶂,悠久的歷史歲月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美麗傳說,雖然風景非常漂亮,但我擔心老師八十六歲的高齡,不能登峰走坡,且老師多次游覽過老山,我也來過二次,所以建議去一個比較平坦的景點看看,老師同意了,并建議去珍珠泉。
《虎跳峽激流》
我特意慢慢駕車在老山山區轉了一圈看看老山的群峰疊嶂,途中老師講解著老山的文化和特點,然后直接驅車到了珍珠泉景區,進了珍珠泉景點,開始步行游賞美景。珍珠泉景區在定山西南,定山是老山東延的一部分,定山丘陵起伏蜿蜒,植被茂盛,最高峰僅海拔二百五十五米,珍珠泉四周山峰環合,林木蔥蘢,谷深出峻,明珠萬斛,情趣橫溢,珍珠泉源頭,泉水如一串串珍珠,連綿不斷的從石峰中涌出,形成泉池,池中碧水漣漣,泉逐云影,景區內亭閣樓臺錯落有致,自然景色美不勝收。我和老師邊觀賞美景邊交流著如何取景,如何捕捉美的方法,時而竄行于曲徑小道欣賞美景,時而坐于幽靜的石條上,速寫著通過提煉的畫面。
《虎跳峽巨浪》
我將已經畫好的幾幅速寫稿給老師看,請老師指點一下。老師看了我幾頁速寫稿說:“太啰嗦了,重點不夠,沒有將珍珠泉的重點抓住。”老師說:“珍珠泉的第一特點是泉眼吐出的似珍珠般的泉水,形成了這一片碧波漣漣的池水。第二大特點是池邊這些時隱時現于綠樹山林中的亭閣,由一條條幽靜曲折的小道相連著,這個‘曲徑通幽’的特點不能丟了,把這些美麗景點組織起來,提煉出來,再用筆墨表現出來,但要記住一點,必須抓整體,次要的也不要放過,次要的可以為整體服務,而且要服務的恰到好處,畫面不啰嗦,不面面俱到,更不能畫成導游圖”。
《象山雪霽》
老師說完這些當場拿過我的速寫本在上勾畫著,邊畫邊講解著速寫的技巧與方法,主次的要點等,一幅速寫稿沒用五分鐘已經勾勒出來了。就這樣師生倆人畫著交流著,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時分,我們的午餐就是自帶的面包點心,和著礦泉水解決了。每次和老師出去寫生,老人家從不浪費時間,哪怕是吃飯時間也會利用起來搜集素材,為了能夠觀察的更仔細,一個地方甚至“轉上幾圈”,然后再速寫成稿,所以這次珍珠泉寫生也例外,這一習慣也傳承給了我,我至今還保持不變。
《好竹連山覺筍香》
下午一點種左右回到老師畫室,我讓老師稍稍的休息一下,然后我輔好宣紙、硯好墨,等老師醒來示范今天的稿子。半個小時后,老師從房間出來,坐了一會兒、喝了一杯茶后,老師走到畫桌前,拿起他常用的長峰兼毫蘸好水和墨,毫不猶豫的、大刀闊斧的從紙的中間部分下筆,老師用他善長的靈動多變的線條,皴擦結合、水墨交融的勾畫著,很快就將主要的部分勾勒好了,然后乘墨色未干用濃墨破開淡墨,將山石勾畫好后,立即勾畫樹木植物,然后將遠山用淡墨順勢畫出,一點不拖泥帶水。在預留的空白處畫上建筑,時隱時現,最后畫近處的左下角的山石,留出水面部分。
《湖光山色風景這邊好》
老師放下筆問我:“你見我畫這幅‘珍珠泉’圖,從著墨到收拾,由整體到局部的處理,是不是明白了?不論是速寫還是創作作品,都要抓住整體,畫出要表達的東西,局部不能少但絕對為整體服務,整體講氣勢,局部要有情趣,墨色要有主次變化?!?/p>
《山泉百折歸大?!?/span>
然后老師畫上水面的波紋,用淡墨統一了一下畫面,待干。利用等待墨色干的時間,老師跟我講解他的老師黃賓虹先生,他說:“賓虹老作畫,一層又一層的反復勾勒點染,積線點染成面,深厚華滋,但墨色干凈透明,積得厚重的畫拎起來恍動甚至有鐵皮般的響聲,所以有本事的畫家要敢不斷地加墨,使畫面厚實滋潤,墨色豐富,可讀性強,即可欣賞畫的內容,又可欣賞墨筆的變化。”我見畫面干了就請老師繼續畫,老師讓我調一下色,色調好后,老師用大筆飽水后蘸上色,開始從墨色暗的部分宣染,水色同時使用,互破互融,相互交融,整個紙張全部濕透,手不能動紙,否則一拎即破,這種大水渲染之法,是老師獨特的方法,反復渲染至四五層后再用濃淡之墨統一畫面。
《清泉石上流》
作品完成后老師在畫上題款:“是日由小殷駕車,小施陪同去珍珠泉游覽,午后歸來作此圖時面向南柱講授寫生方法,創作構思、筆墨表現等問題,望其勿燥,靜心領會,多加思考,努力不懈力求進取,日后方能有成,勉之勉之,雙千零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于南京張文俊并記。”題完款老師叫我蓋上章,我在老師的落款處蓋上老師的白文名字章,在右下角鈐上朱文閑章“河山頌”,一幅《珍珠泉》山水畫就完成了。
《岱宗勝境》
老師帶我跑了很多地方寫生,老人家總是不厭其煩的跟我講講寫生的特點,由寫生到創作的不同方法,二十多年來,大江南北留下了我們師生的很多足跡,我們師生時有合作的作品,時有老師示范的作品。這幅《珍珠泉》僅僅是百十幅中的一幅。師祖李可染先生濕積,反復的積染、積墨見白、濕潤渾厚;師祖黃賓虹先生干積,線點染皴,反復積厚,時有三四層,多達十幾層,渾厚華潤。張文俊師以線墨交融,薄積而厚,以水接氣,以勢奪人,蒼茫之中見靈秀。黃賓虹先生、李可染先生和張文俊師他們各有所成又各不相同啊……”
2019年9月23日于慎思齋
殷南柱
《雨后山泉鳴》
《蒙山蒼蒼》
《黃河之水天上來》
《石柱林》
《樓霞山千佛崖》
文中圖片來源于張文俊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