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研究君
來源:城市研究室(ID:gh_316bbfbace45)
想象一下,未來的城市上空,既有從空中俯瞰城市美景的低空旅游航線,又有可即時配送的“飛的”,同城物流可在30分鐘內完成。郊野山村中,監測農情的無人機,以觀光直升機、滑翔傘為代表形成的低空旅游,構建起現代城市的另一番景象。這并非科幻畫面,而是極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就能實現的場景。
“低空經濟”這個聽起來或許還有些陌生的名詞,如今已正式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1年,“低空經濟”的概念先是被列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2年又被寫入《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2023年12月又被列入“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中。
今年1月4日,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也提出“支持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基地)為基礎,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
對于城市而言,經歷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的巨大沖擊,未來綜合產值能超過萬億的低空經濟,誰都不想錯過。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至少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相關規劃。大家都清楚,低空經濟領域,誰能超前布局,誰就有機會在未來競爭中領先一步。
各地都在布局低空經濟
首先需要明確“低空經濟”究竟是什么概念。低空經濟中的“低空”是“低空空域”的簡稱,指的是介于地面之上和某一高度以下的空氣空間(low-altitude airspace)。不過,這個“某一個高度”到底是多少,全球至今并無統一標準。
我國所說的“低空經濟”,是依據相關空域管理規定,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
簡單地說,就是以這部分空域為依托的經濟活動,由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構成,以無人機、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汽車生產制造和銷售為主體,涉及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空中管理等眾多行業。
從去年開始,低空經濟被提升至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個省市紛紛入局。
表:全國范圍和部分地區關于“低空經濟”的相關文件統計,數據來源:案頭研究;羅蘭貝格
2023年年初,深圳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2月,深圳出臺《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引培低空經濟鏈上企業、鼓勵技術創新、擴大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配套環境”,提出了20項具體支持措施。
有趣的是,2023年12月28日,廣州與合肥一南一北兩座城市同時發布了促進低空經濟的相關政策。當天,廣州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低空10條”)及政策實施細則。該政策圍繞基礎設施扶持、低空飛行服務保障、核心技術產業化扶持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惠企措施,其中提到要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產業項目獎補最高達3000萬元,加快打造未來千億級產業集群”。
圖源:廣州日報(截屏)
同一天,合肥市政府發布《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將打造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依托包河區、高新區打造兩個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吸引一批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龍頭企業落戶。
但是省會城市行動還是慢了一些,此前9月安徽蕪湖就發布《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300家,其中龍頭企業超過10家,“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翻一番,低空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其他如上海、邵陽、珠海、三亞等城市“說不如做”,低空經濟產業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2023年4月,美團無人機上海首條常態化商用航線在金山區正式運行,讓“無人機送外賣”變成商業常態。
湖南更是作為獲批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已將低空經濟融入旅游業。2023年8月,湖南邵陽新寧崀山景區正式開通低空旅游航線,乘坐“崀山號”直升機便能俯瞰崀山的金橙豐收美景,享受別樣的風景。
而作為中國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和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試點省份的海南,隨著中國通航劃轉海南、落戶三亞,三亞市的低空旅游、空中游覽、跳傘飛行、應急救援、油氣平臺作業等低空經濟產業已位居全國前列。
2023年,海南全省通航有人機執行24.74萬架次,飛行時間2.9萬小時,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同比分別增長91.1%和34.3%;全省無人機架數15.79萬架、飛行359.1萬架次、飛行47.94萬小時,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同比分別增長26.2%、64.1%和44.8%。僅低空旅游一項,保守估計2023年全年空中游覽小時將占全國45%以上;起降架次將占全國65%以上;載客人次將占全國67%以上。
我們不禁要問,這么多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的城市中,究竟誰在領跑?
在國家低空經濟產業布局中,產業鏈成熟的廣東起步早,實力也最為雄厚。2022年發布的《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以廣州、深圳為依托,突破無人機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做大做強無人機產業,推動在物流等主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作為“無人機之都”的深圳,無論是無人駕駛航空器,還是消費級無人機產量,在國內均首屈一指。以低空支柱產業無人機為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目前已擁有成熟完備的無人機產業鏈條,覆蓋生產制造、技術研發、軟件開發、商業應用、人才培育等產業鏈,聚集了大疆、豐翼科技、道通智能、路飛智能、天鷹裝備等一批頭部企業。
依托大灣區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消費類無人機在全球市場占比達74%。深圳的工業級民用無人機產值占到全國60%左右,擁有一電科技、科比特、科衛泰、哈瓦國際等幾十家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商。
此外,深圳的低空經濟產業還涵蓋了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綜合服務以及包括旅游業、物流業、巡檢業在內的各種低空應用場景等,形成較為完整的低空產業生態圈,經濟效益也已凸顯。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國領先。本土低空企業高速猛進的同時,深圳還積極面向國內外積極構筑產業集群。
2023年6月,全球知名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制造商德國Lilium宣布,中國總部落地深圳;緊隨其后的是廣州億航、上海峰飛等國內eVTOL龍頭也紛紛宣布進駐深圳;美團在龍華落地首個無人機智能制造中心并正式投產……
面對萬億產業的巨大風口,深圳各區也紛紛將低空經濟當作重點產業來發展,南山、寶安、坪山、龍華、鹽田等各區也同時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定位參與深圳“天空之城”的打造。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并非廣東地區無人機產業唯一“實力選手”,廣州也毫不遜色。前面提到的廣州發布的“低空10條”,是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扶持力度最大,也是低空經濟產業鏈條覆蓋范圍最廣的專項支持政策。同時,廣州也在國內無人機載人航空器研發上率先走出第一步。
2023年12月28日,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繼拿下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和標準適航證之后,完成全球商業載人首飛演示,標志著廣州率先進入無人駕駛載人飛行時代。
圖: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全球商業首飛演示活動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來源:黃埔融媒(李劍鋒攝)
甚至,在很多城市還專注無人機研發時,總部位于廣州的小鵬汽車已經開發出了飛行汽車。2024年1月,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小鵬的匯天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正式亮相。小鵬還對外宣布,另一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將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啟預訂,并計劃于明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交付。
目前,小鵬的飛行汽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汽車上安裝了飛行系統的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陸地駕駛時就是普通汽車,飛行模式下會通過打開的機翼,實現垂直起降。另一種是分體式飛行汽車,坊間稱為“陸地航母”,即汽車與飛行器分離,這款汽車的飛行器不用時可以收納進汽車,用時可以像變形金剛一樣打開,變成飛行器狀態。
根據之前拿到特許飛行許可證的小鵬匯天飛行汽車航旅者X2數據顯示,飛行汽車為碳纖維打造,最高續航達到25分鐘、最大時速為130km、最高能夠飛到1000米的高度,使用場景為未來城市的短途使用。
低空經濟能給城市帶來什么?
從我國近二十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不難看出,從蹣跚起步到如今萬億級產業規模,整個產業鏈對提升城市能級、拉動有效投資和創造消費需求的價值越發明顯。可以說,這幾年經濟總量突飛猛進的多座城市,均與其擁有競爭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有關。
作為與新能源汽車同樣具有戰略地位的低空經濟,無論工業生產還是創新能級,其實比新能源車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象空間也更大,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價值難以估量。尤其是隨著一體化的推進,城市集群正在逐步實現,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通勤、低空交通等場景都有著更廣闊的市場。
拿低空物流場景來說,餐飲配送、城市治理、應急搶險、醫療救援……這些服務完全可以通過低空物流實現效率提升,價值不言而喻。對于城市來說,低空經濟的產業鏈越集中、工業體系越完善,就業的促進作用就越明顯。而且,低空經濟背后展現的先進制造業和創新動能,更是城市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
最重要的是,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和無人駕駛飛行器,涵蓋了研發設計、零部件制造、飛控、導航、通信、任務載荷系統以及物流和智慧城市管理等上下游產業鏈,背后更涉及低空保障、綜合服務等眾多環節,這對于每個涉足其中的城市,無疑又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工業革命”,將會帶來更多經濟增長亮點。
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的信息技術、汽車制造、新型材料、高端裝備等主導產業,無一不是千億級的大產業,這些同樣是發展低空經濟不可或缺的產業基礎。
既然是戰略產業,對于城市來說,除了必需的產業基礎,發展低空經濟也需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心疼歸心疼,可如果參考合肥的產投模式,低空產業恰恰是“國有資本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的最好場景,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和“引導效應”。一旦迎來技術與政策的雙重拐點,回報更為可觀,提升速度也將遠超新能源汽車。
不過,低空經濟產業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最大的不同還是安全性。道路行駛的汽車出了故障,大不了停下來等待救援,可如果低空飛行器出了故障,輕則機器損毀,重則會直接帶來人身傷害的重大事故。因此,低空飛行器無論研發還是生產,都必須有比新能源汽車產業更為嚴格和規范的安全技術管理,這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底線。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選擇,也是全球競逐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其安全更不容忽視,這是發展低空經濟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項考驗。
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上展出了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代表人類從航海時代正式進入了航空時代。整整120年過去,人類對空間的探索,從太空回到更為實用的低空。而這一次,中國人將在這個領域先行一步,在低空寫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