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秦嶺
秦嶺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也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只要跨過秦嶺腹地的界碑,就從北方進入了南方。從這里往南的降水流人長江,往北的降水流人黃河,長江、黃河就這樣在這里不動聲色地完成了接交。秦嶺的范圍: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秦嶺是指:西起昆侖,中經隴南、陜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狹義的秦嶺,僅限于陜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于嘉陵江。我們通常說的秦嶺是指陜西的秦嶺。秦嶺山坡南緩北陡。群山毗連,峰巒疊嶂,山勢雄偉,蒼翠俊秀,河流源遠流長。
綿延1600公里的秦嶺山脈氣勢磅礴,透著千古風流。在文學家眼里,秦嶺和黃河并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就是這樣地含而不露,神奇而平淡!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了八百里秦川,也滋養了華夏幾千年的絕代風華。
今年暑期有幸三次路經秦嶺,每次路經都留下不一樣的印記。
一過秦嶺:是暑期和家人去漢中,開著車沿著西漢高速前行,穿越秦嶺望不到盡頭的隧道群,越過一座座巍峨秀麗、雄姿巍峨的秦嶺山脈!
西漢高速公路是國道主干線,二連浩特至河口在陜西境內的一段,是我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北起戶縣澇峪口,連接已建成通車的西安至戶縣高速公路,途經戶縣、寧陜、洋縣、佛坪、城固、南鄭、漢臺、勉縣等8縣區),南止勉縣元墩,接勉縣至寧強高速公路。主線全長258.65km,行車速度60-100km/h,全封閉,全立交。戶縣至勉縣高速公路穿越秦嶺主山脈,山大溝深,地形條件復雜,橋梁隧道諸多。全段橋梁723座,.隧道151座;其中特長隧道10座。
這是我第一次途徑西漢高速,坐在車上,穿過一個個隧道,越過一座座蒼翠墨綠、挺拔俊秀的秦嶺山脈,心情好不愜意!坐在車上一邊數著隧道,一邊急急用相機留下了這美好的景象!以饗朋友!
二過秦嶺:是和同事沿省道去鳳縣,繞過一條條盤山公路, 路經秦嶺界碑,這里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叢山峻嶺間云霧繚繞,植被郁郁蔥蔥,坐在象拋摋子一樣的車上,繞著山嶺畫圓,使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鳳縣古稱“鳳州”,始建于秦朝,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因地連陜甘,入川道,北依秦嶺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棧道貫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
素有“鳳凰之鄉”美譽的鳳縣,地處秦嶺腹地,嘉陵江源頭。境內的峰峽巖嶺競秀,坦洞泉溪交織,動植物珍奇薈萃!
鳳縣歷史悠久,據縣境出土文物表明,距今約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嘉陵江及中曲河谷定居。春秋時期為羌族聚住區.據《元和郡縣圖志勢鳳州》: “因州境有鷲鶩山為名,按成州同谷縣本是鳳州西界,縣南有鳳凰山, 因為州名。” 《方輿勝覽》載:有周之興,努蜚嘗鳴于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日鳳翔府, 南岐日鳳州。縣襲州名。
不夜城!每到黃昏,鳳縣城就會變得流光溢彩,璀璨無比,舞的海洋!那漫山遍野的“星星”靜靜地躺在大山的懷里,慵懶地眨著眼睛,這夜晚的大山煥發著勃勃生機。更奇妙的是,那山顛的月,時而滿月朗照,時而斜月如鉤,時而如蛾眉,時而似玉盤。然而,這滿山遍野的“燦燦星光”不靠鬼斧神功,更不是銀河決堤,璀璨星辰落九天,而是鳳縣的山體亮化工程讓亙古寂寞的大山充滿了勃勃生機。
據說鳳縣有八景:南岐霽雪;鳳嶺晴嵐;鐵棋仙跡;蕭寺晨鐘;棧道連云;滴泉鳴玉;石門秋月;唐溝煙柳。這些景致我們沒有看到,而是看到了鳳縣2008年剛剛建成的嘉陵江大型音樂噴泉。伴隨著激昂的音樂和一束束不斷變換著色彩的擎天光柱,由水火泉、水炮泉、大型直流排等27種形態萬千的水柱組成的音樂噴泉,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184米高的水柱,是目前亞洲最高的噴泉。因了這擎天水柱,鳳縣嘉陵江的夜色多了幾分璀璨。 美倫美奐的鳳縣嘉陵江之夜吸引著八方賓客 !
鳳縣的通天河西游文化源生態區,留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美麗傳說和誘人景致!
在這里可看到:馱經神龜、曬經石,不老泉等,體驗綠色氧吧長廊、呼吸大自然的氣息;游蓮花山、瞻觀音像、擎天柱、天碗,一線天等景觀。
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南麓鳳縣境內,由南向北蜿蜒17公里直達秦嶺主梁。原始植被、高山石林、瀑布潭溪是森林公園的鮮明特色。園內林木蔥郁、蒼翠欲滴、峰巒疊嶂、崖壑崢嶸。水景聚散,小溪環繞,潺潺流水,似斷似續。潭影波光粼粼,瀑布飛珠流沫,和峻拔的山體動靜結合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奇峰聳立,直插云霄,萬石爭寵,天光一線。伴隨著奇花異草,好不令人心曠神怡!
通天河的小溪
馱經神龜
三藏取經最后一難
一線天
蓮花山
觀音像
太三過秦嶺,是和朋友上太白山。我們的計劃是兩天時間,目的地是“大爺海”。
周六一大早,一行9人背負行囊(吃的、喝的、防寒的 一應俱全),來到太白山腳下。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乘公共汽車沿盤山公路開始上山,并欣賞著兩邊的奇山、怪石、澗水瀑布、世外桃源、寺廟道觀教地、文人墨客筆跡。再坐纜車繞過最陡峭的山峰。此后就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海拔為3736米,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最高峰,也是陜西地勢的最高點。峰頂經常云霧繚繞,很難窺其一姿半影。太白山以高、寒、險、奇而聞名國內外。
太白山的原始森林
“華夏分水嶺 神州南北界”。這里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
一眼望不到邊的太白山層層疊疊峻嶺雄姿巍峨,云霧繚繞!
太白晚霞
白云遠山
這是我們登太白山頂峰的必經之路。蹺蹺板一樣的礫石路基(先行者開辟的路線),行走過去發出嘎噠嘎噠的清脆響聲。
觀景不爬山,爬山不觀景!我們一行九人走走停停,蝸牛一樣蹣跚前行。夜宿大文公廟(說是廟,只是搭建了個小石房),這里地勢稍平坦,我們搭好帳篷,在礫石地面打好地鋪,然而凜冽的寒風帶著哨音,和衣躺下一夜無眠。第二天凌晨4點,就爬起來觀看日出。
太白日出
仲夏的太白山,從山腳到山頂,重重疊疊,郁郁蔥蔥,奇花異草絢麗多姿,滿眼流玉滴翠,陣陣涼風讓暑熱盡消!
晴日盛夏,山項仍是寒風瑟瑟,遠處眺望,青山秀嶺之上,聳立著一座晶瑩綺麗的白色山峰。據說太白山就是因此得名。“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
關于“太白積雪六月天”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因為太白山高寒,六月盛夏仍有積雪;一說是太白山頂峰系花崗巖山體,巖石經風化后呈白色,遠望猶如積雪覆蓋。太白山那雄偉氣勢和綺麗的美景常為古今文人所稱贊。“白玉山頭玉霄寒,松風飄拂上瑯玕。云深何處望僧臥,五月披裘此池看”的詩句描寫的就是太白山頂及其山上的冰川湖大爺海。
大爺海,實際是一個的深潭,水源出自拔仙臺頂部冰雪消融。水清澈碧透,冰冷刺骨,湖面景色多變,當風平浪靜之時,崖影斜映,海天一色,墜日沉月,迤儷動人;微風過處,波光粼粼,猶如少女裙褶在風中飄動;盛夏時節,烈日當空,但一到大爺海湖畔頓覺涼氣撲面,沁人心脾。據《眉縣志》記載:“大爺海大數十畝,水之深淺,人不敢測;歷朝歷代被作為皇家及文人墨客休閑避暑及朝拜的圣地。在文人墨客筆下她是太白山的“眼睛”,而在地質學家看來,她是太白山的“腎水”。
一代詩仙李白曾在《登太白山》詩中寫到:“西上太白山,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日,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又有詩《古風其五》"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詩仙”以擬人、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太白山的崇高峻偉神奇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