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釋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90°時,時間在每年6月21日左右。夏,指季節;至,即北極的極。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最長,黑夜最短。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白晝最長,陽氣最旺,陽氣盛極而衰、陰氣始生,此時屬陽的鹿角感應到陰氣初生便開始脫落;二候蟬始鳴: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生長出來而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調攝
01
起居
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規律,晚睡早起。夏季炎熱,進行室外工作和鍛煉應盡量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不可立即用冷水淋浴。合理安排午休,既能避免炎熱,又能恢復體能、消除疲勞。另外,夏日人體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之侵襲,睡眠時應避免風扇或空調直吹,每日宜用溫水洗澡。
02
情志
此節氣時應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奔础靶撵o自然涼”。
03
飲食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辛辣肥甘厚味,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以免損傷脾胃。宜多食雜糧,還可適當進食苦味食物以祛濕清熱解暑,如苦瓜、芹菜等,還可以喝些綠茶、苦丁茶或綠豆湯等,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
穴位養生
夏至時陽氣最旺,人體機能活動相對旺盛,養生既要注意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保護陽氣,又要注意補養心陰,以防陰不潛陽。夏至養生,以養心清心,安神定志為原則,重在調養心陽、補養心陰,防止陰不潛陽,經絡穴位養生以調理心經穴位為主。
神門
01
定位:在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功效:寧心安神。
操作:①溫和灸法:點燃艾條,艾條在穴位上方2~3cm處施灸,局部感覺溫熱,每穴5~1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②推拿:拇指點揉法,拇指指端按壓穴位作旋轉揉動,力度以感覺酸脹為度,持續3~5分鐘。
陰郄
02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功效:寧心安神,養陰止汗。
操作:同上。
關元
03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功效:陪補元氣、益腎溫陽。
操作:①溫和灸法:點燃艾條,艾條在穴位上方2~3cm處施灸,局部感覺溫熱,每穴5~1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②艾灸貼:將艾灸貼撕開,貼敷在穴位上,會自動產生溫熱感覺,6~8小時后取下;③推拿:采用拇指點揉法,拇指指端按壓穴位作旋轉揉動,力度以感覺酸脹為度,持續3~5分鐘。
夏至時節,各家各戶可以準備一些防暑藥,如金銀花、菊花、藿香正氣水和清涼油等,以預防中暑,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