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痛風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依據近年來的統計發現,三十歲以上的國人兩成以上有尿酸過高的情形,而尿酸過高的患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會發展成為痛風。基本上,血中尿酸濃度越高,得到痛風的機會也就越大。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痛風是人體對普林的代謝失調或尿酸的排泄減少,造成血中尿酸增加,尿酸結晶沉淀在關節中,而促使關節發炎腫痛。典型的患者是中年男性,在夜間睡眠時因為下肢關節的劇烈疼痛而驚醒,發病的關節有明顯的發熱、發紅與腫脹,而以大腳趾關節為最常侵犯的部位。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痛風是屬于中醫“痹證”、“白虎歷節風”的范圍,而過多的尿酸則是一種不該有的“痰濁”、“濕濁”,是以中醫認為原發性痛風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腎功能失調脾的運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濁內生;腎分清泌濁的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量少緩慢,以致痰濁內生。此時如果又酗酒暴食、勞倦過度或關節遭受外傷,則會促使痰濁流注于關節、肌肉,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風關節炎。
在治療上,西醫常用秋水仙堿、消炎鎮痛劑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來處理痛風病人,基本上療效不錯,但是過敏體質及腸胃不適的副作用頗為常見,且停藥后易復發。事實上,中醫也有許多藥可以處理痛風,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療痛風的主要以內服為主,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副作用,且易復發。外用治療痛風的藥還未曾見到報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清熱解毒、涼血通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無毒副作用且對皮膚無刺激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根據系根據祖傳秘方和水族民間用藥的經驗為基礎,水族民間用藥原為煎湯外洗,現在充分原配方的特點和效果,經發明人反復實踐,采用科學的生產方法,制備成濃度適宜的酊劑外用。
本發明藥物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馬鞭草3-5份見血飛2-7份三棵針1-6份虎杖1-5份紅花 1-3份40-50°白酒適量。
優選為馬鞭草4份 見血飛7份 三棵針6份 虎杖5份紅花 3份 40-50°白酒適量。
本發明藥物活性組分的制備方法為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加入量為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總量8-10倍的40-50°白酒,浸泡10-60天,過濾,濾液即為本發明藥物的酊劑。
本發明藥物濾液中可以加入噴霧劑所需輔劑,按常規方法制成噴霧劑。
本發明的藥物,外用按摩病變局部,使藥物直接滲透吸收,在患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使得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具有以下治療特點(1)對于痛風引起的關節紅、腫、痛有明顯的康復作用;(2)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軟化局部纖維粘連及促進粘連的吸收,從而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無毒副作用且對皮膚無刺激;(3)明顯的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
試驗例本發明藥物酊劑的臨床觀察(1)一般資料全部病例120例,進行療效觀察。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齡30-40歲24例,年齡41-50歲23例,年齡51-60歲47例,年齡61-80歲,26例。其中職業干部73例,教師9例,工人20例,農民10例,司機8例。
(2)治療方法清潔局部皮膚,取藥液10-15ml,用棉球浸濕,輕擦疼痛局部(擦藥范圍較疼痛范圍稍大),反復涂擦即可,每日治療3次,10日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4)治療效果用本發明藥物治療120例,治療時間最短的5天,最長的40天,停藥觀察4-6年未見復發,總有效率為100%。
以下通過實例例來闡明本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實施例1按下述量稱取原料馬鞭草3kg見血飛6kg三棵針5kg虎杖3kg紅花 2kg40°白酒190kg。
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將上述重量的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加入白酒,浸泡10-60天,過濾,濾液即為本發明藥物的酊劑。
實施例2按下述量稱取原料馬鞭草5kg見血飛7kg三棵針6kg虎杖3kg紅花3kg 45°白酒192kg。
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將上述重量的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加入白酒,浸泡10-60天,過濾,濾液即為本發明藥物的酊劑。
實施例3按下述量稱取原料馬鞭草4kg見血飛7kg三棵針6kg虎杖3kg紅花3kg 50°白酒184kg。
制備方法方法如下將上述重量的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加入白酒,浸泡10-60天,過濾,濾液即為本發明藥物的酊劑。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馬鞭草 3-5份見血飛2-7份三棵針1-6份虎杖1-5份紅花 1-3份40-50°白酒適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用量為馬鞭草4份見血飛7份 三棵針6份 虎杖5份紅花 3份40-50°白酒適量。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加入量為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總量8-10倍的40-50°白酒,浸泡10-60天,過濾,濾液即為本發明藥物的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是選擇包括馬鞭草、見血飛、三棵針、虎杖、紅花、白酒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治療痛風,本發明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是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無毒副作用且對皮膚無刺激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
文檔編號A61P19/00GK1535715SQ0311763
公開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4日
發明者韋克儀 申請人:韋克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