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0-20、百部5-15、黃連5-10、黃柏10-20、苦參10-20、蛇床子10-20、地膚子15-25、土槿皮10-20、地丁5-15、射干10-20。本發明具有抑制細菌、真菌、霉菌的作用,并有止癢、收斂、促進病灶愈合的功效。適用于細菌、真菌、霉菌引起的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手、腳蛻皮、濕疹、皮炎、肛癢、陰癢、痔瘡、燒傷、黃水瘡、旋耳瘡、蚊蟲叮咬、痱子、皮膚瘙癢等疾病的人群。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癬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者是指皮膚增厚,伴有鱗屑或有滲液的皮膚病。如牛皮癬、奶癬等。本節所敘為狹義之癬,系指發生在表皮、毛發、指(趾)甲的淺部真菌病。如鵝掌風、禿瘡、紫白癜甩等,雖未以癬命名,但屬西醫淺部真菌病的范疇。《諸病源候論?癬候》云:“癬病之狀,皮肉隱疹如錢文,漸漸增大,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郭。因其發生部位的不同,而名稱各異。臨床上常見的癬病有:發于頭部的白禿瘡、肥瘡,發于手部的鵝掌風,發于足部的腳濕氣等。癬病具有長期性、廣泛性、傳染性的特征,它一直是皮膚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0003]由于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濕、熱、蟲、毒,或相互接觸傳染,感染淺部真菌,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膚所致。發于上部者,多兼風邪,而發為白禿瘡、肥瘡、鵝掌風等;發于下部者,多為濕盛,而發為腳濕氣等。風熱偏盛者,則多表現為發落起疹、瘙癢脫屑;濕熱盛者,則多滲液流滋、瘙癢結痂;郁熱化燥,氣血失和,肌膚失養,則皮膚肥厚、燥裂、瘙癢。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0-20、百部5-15、黃連5-10、黃柏10-20、苦參10-20、蛇床子 10-20、地膚子 15-25、土槿皮 10-20、地丁 5-15、射干 10-20。
[0006]所述的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優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5、百部10、黃連9、黃柏15、苦參15、蛇床子15、地膚子20、土槿皮15、地丁 10、射干15。
[0007]上述中藥提取后,加入甘油三乙醇胺,乳化制成藥膏。
[0008]對100名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的情況:一個療程治愈人數96人,治愈率96%。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具有抑制細菌、真菌、霉菌的作用,并有止癢、收斂、促進病灶愈合的功效。適用于細菌、真菌、霉菌引起的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手、腳蛻皮、濕疹、皮炎、肛癢、陰癢、痔瘡、燒傷、黃水瘡、旋耳瘡、蚊蟲叮咬、痱子、皮膚瘙癢等疾病的人群。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配方:白蘚皮20 g、百部15 g、黃連10 g、黃柏20 g、苦參20 g、蛇床子20 g、地膚子25 g、土槿皮20 g、地丁 15 g、射干20 g0
[0011]實施例2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配方:白蘚皮20 g、百部15 g、黃連10 g、黃柏20 g、苦參20 g、蛇床子20 g、地膚子25 g、土槿皮20 g、地丁 15 g、射干20 g0
[0012]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配方:白蘚皮10-20 g、百部5-15 g、黃連5-10 g、黃柏10-20 g、苦參10-20 g、蛇床子10-20 g、地膚子15-25 g、土槿皮10-20 g、地丁 5-15 g、射干 10-20 g。
[0013]實施例4
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優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5 g、百部10 g、黃連9 g、黃柏15 g、苦參15 g、蛇床子15 g、地膚子20 g、土槿皮15 g、地丁 10 g、射干15 go [0014]典型病例
丁某,安陽縣銅冶鎮南銅冶村人,男,38歲,患手癬半年,連續涂抹本發明中藥10天治愈。
[0015]王某,安陽縣銅冶鎮南銅冶村人,女,26歲,患腳癬半年,連續涂抹本發明中藥14天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0-20、百部5-15、黃連5-10、黃柏10-20、苦參10-20、蛇床子10-20、地膚子 15-25、土槿皮 10-20、地丁 5-15、射干 10-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手癬、腳癬、體癬、股癬以及牛皮癬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蘚皮15、百部10、黃連9、黃柏15、苦參15、蛇床子15、地膚子20、土槿皮1·5、地丁 10、射干15。
【文檔編號】A61K36/904GK103845665SQ201210523152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9日
【發明者】武紹青 申請人:武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