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泡手浴足養生保健研發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
手浴足中藥方劑。
背景技術
泡手浴足養生,古來已久,先人總結有“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熱可除,
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養樹先護根,養人先護腳”;“ 熱水泡腳,如吃
補藥”;“中藥泡腳,勝吃補藥”;“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的養生之道。其原理:人
體腳上有六條主要的經絡,即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
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這六條經絡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所以,自古以來就有
腳為人體第二心臟之說,用熱水泡腳,即可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加體質的作用,其辦法:用
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
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可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中藥配方,將剛
煎好的中藥放入泡手浴足盆中,利用中藥蒸汽熏蒸足部約10分鐘。中藥熏蒸是中醫重要的
外治法之一,將其應用于足療中,能借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
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
的作用;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泡手浴足養生的故事:宋朝大文豪蘇東坡
曰:“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日,功用不可量,比之其藥,其效百倍。”所以他每晚
都運用中藥泡手浴足來強身健體:清代明臣曾國藩更是以“泡手浴足、早起、讀書”為其人生
的三大得意之舉;近代也有人每晚必用花椒水來泡腳養生,可見,中藥泡手浴足在中華養生
保健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至今日,大多數人自己購買泡手浴足盆及泡手浴足藥
材等,在家自行保健,為廣大消費者有針對性的購藥泡手浴足養生保健,特從實踐中總結出
幾種中藥泡手浴足養生的方劑。
發明內容
綜上所述,為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發明研制了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
泡手浴足中藥方劑。該中藥方劑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按照“養樹先護根,
養人先護腳”,“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的養生之道配制而成,按以上配方把中
藥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然后混入水中泡手、浴足,可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醫治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口歪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患者。
為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所述的方劑是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
透骨草及紅花按重量份計白芷10~20份、僵蠶10~20份、伸筋草10~20份、透骨草8~12份
及紅花8~12份配制而成。
進一步,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所述的方劑是選用白芷、僵
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按重量份計白芷15份、僵蠶15份、伸筋草15份、透骨草10份及紅花
10份配制而成。
進一步,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所述的方劑是選用白芷、僵
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按重量份計白芷10份、僵蠶10份、伸筋草10份、透骨草8份及紅花8
份配制而成。
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的配制、泡手浴足方法包括以下步
驟:
步驟1)首先按配方量稱重,將白芷、僵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中藥倒入砂鍋內, 按
藥量加入3倍水,先泡20分鐘,再煎煮30分鐘后,去渣取液;
步驟2) 將步驟1)的藥液取出3/5倒入泡腳盆內,再加40~42℃熱水,以沒過踝關節為
準,然后即可泡腳;
步驟3)同時可以將余下的2/5藥液倒入洗臉盆內,再加40~42℃熱水,以沒過手腕關節
即可泡手;
步驟4)泡手、浴足一般掌握30分鐘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天1劑量,2~3月為1個療
程。
本發明的藥理依據是: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散寒解表,祛風燥濕,消腫排膿,止痛。功能主治:祛
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
癢。
僵蠶:性平,味咸、辛,歸肝、肺經。僵蠶別名天蟲、僵蟲、白僵蟲。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
的功效。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皮膚瘙癢。
伸筋草:性溫,味苦、辛,歸肝經。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除濕消腫,舒筋活絡。
用于風寒濕痹,筋脈拘攣疼癰。
透骨草:性溫,味甘、辛,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軟堅消痞
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血滯經
閉,產后瘀,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 本發明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按照“養樹先護根,養人先護腳”,“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的養生之道配制而成,把以上5味中藥倒入砂鍋內加水
煎汁,混入熱水中泡手和浴足,可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醫治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歪眼斜,
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患者。
2. 本發明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5種中藥能功效互補,各顯其功:
白芷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僵蠶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的功效;伸筋草祛風散寒.除
濕消腫,舒筋活絡;透骨草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的功效;紅花泡腳具有活血通
經、散瘀止痛之功效。
3. 臨床在登封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診治100名半身不遂患者,用該方劑泡手浴
足,能行走者達65人,大有好轉者有25人,另有10人效果不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所述的方劑是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
透骨草及紅花按重量計白芷15g、僵蠶15g、伸筋草15g、透骨草10g及紅花10g配制而成。
本實施例的配制及泡手浴足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首先按配方重量計白芷15g、僵蠶15g、伸筋草15g、透骨草10g及紅花10g配制而
成,將重量的白芷、僵蠶、伸筋草、透骨草及紅花倒入砂鍋內, 按藥量加入3倍水,浸泡20分
鐘,再煎煮30分鐘后,去渣取液;
步驟2) 將步驟1)的藥液取出3/5倒入泡腳盆內,再加40~42℃熱水,以沒過踝關節為
準,然后即可泡腳;
步驟3)同時可以將余下的2/5藥液倒入洗臉盆內,再加40~42℃熱水,以沒過手腕關節
即可泡手;
步驟4)泡手、浴足一般掌握30分鐘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天1劑量,2~3月為1個療
程。
實施例2:
一種用于醫治半身不遂的泡手浴足中藥方劑,所述的方劑是選用白芷、僵蠶、伸筋草、
透骨草及紅花按重量計白芷10g、僵蠶10g、伸筋草10g、透骨草8g及紅花8g配制而成。
本實施例的配制、泡手浴足方法同實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