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開時節,天地之間一派欣欣向榮,萬物復蘇。微生物也開始活躍,細菌、病毒開始蘇醒。春季也是各種流感、傳染病的高發季。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的人正氣不足,抵抗力也會比較差。
而且脾土生肺金,脾虛就會連帶肺虛,從而易患感冒、咳嗽等肺系疾病。因此,我們需要一些方法來給我們的脾胃穿上一層“金鐘罩”,除了我們常提及的食療,練習功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古法易筋經的體式,對于我們改善脾胃功能,排出體內濕氣大有裨益。我們先來看下胃經的循行路線。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足陽明胃經分布在身體的正面,從眼部下邊的承泣穴開始向下走,一直到腳部的厲兌穴,貫穿全身。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合天九之極,應土生金之意,胃屬土,45屬金,90屬金,也可譯為經絡生穴位之觀點),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側面,30穴在腹、胸部與頭面部。胃經有兩條主線和四條分線。在人體經絡當中是分支最多的一條經絡。首穴承泣,末穴厲兌。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某些病癥和咽喉、頭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癥。古法易筋經中“九鬼拔馬刀勢”有刺激脾胃經的功效,同時也可以調理脾胃臟腑的濕氣,增加脾胃的功能。脊柱充分旋轉的屈壓不僅可以起到和胃健脾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腰背肌肉、肌腱、韌帶得到充分地抻拉。有助于緩解工作之余出現的肩部腫脹、麻木、疼痛、活動不利等。肘窩要充分地上展,同時后邊的手要充分地向上推,充分地擠壓和拉伸,加大胸廓的拉伸力度。
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促進健康狀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