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論壇:宇宙時空論
(2010-08-28 21:36:16)
轉自:http://www.51edu.com/lunwen/lxlw/wlx/1622686.html
本篇理論對于:超光速原理,宇宙的起源,時空的本質,正反世界,波的本質,電磁場本質,道德經的宇宙觀,周易的宇宙觀,太極圖,河圖,氣功與特異功能原理,運動的本質,夢,生命的起源,物質與意識的最根本的關系等一系列歷史性難題都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全面深刻的闡述,探索。
宏觀物質存在于三維空間中,具有一維時間,空間是真實可見的,時間卻總是向前流逝,是虛無的,可以說物質的空間為正,具有正能量,那么其時間就為負,具有負能量。空間具有的正能量與時間具有的負能量的絕對值是相同的。按照物理學的普遍規律,具有相反符號的物質之間相互吸引,例如電磁現象。引力場對于一切有質量的物質都會產生吸引作用,可以說引力場的符號為負,與物質的質量符號相反,引力場即是負能量物質,它的空間為負。在較強的引力場中時間會發生膨脹,引力增強,時間也增多延長(1), 這表明引力場的時間為正值,具有正能量。引力場時間的正能量與空間的負能量的絕對值也是相同的。引力場的空間為負,只有一維;它的時間為正,正的時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并不流逝,正的時間就為三維,同時擁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當物質的空間為正值時,其時間為負值,物質的時間為正時,空間就為負。正負時空的能量互為正負,它們之間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場與能夠產生引力作用物質的時空互為正負,萬有引力的產生是由于正負時空相互吸引所致。
光子的靜質量為0,能量也就為0。可以把光子靜止時的能量叫做能量軸。能量軸的能量為0值,它是正負能量的分界線,表示物質的能量值為0。能量軸是正能量物質的最低能量態,負能量物質的最高能量態,相當于真空狀態,它的空間為0,時間為0。
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越慢(2),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也將靜止不動,就由負值變為0,空間也將由正值變為0,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時間也不斷地增加,時間在0的基礎上再增加,成為正值時,物體的空間就成為負值,它的速度也將增大至超光速,物體本身就會以超光速運動。由此可見,空間為負而時間為正的物質是以超光速運動的。引力場就是以超光速在運動。黑洞的引力場十分巨大,連光子接近時都將被吞食,這說明光速也無法逃離黑洞,可見,黑洞是以超光速的方式存在的,在其內部時間為正,空間為負,黑洞具有負能量。
宇宙隨著空間范圍的增大,物質逐步增多,引力場也相應地增強,時間也隨之增加,當宇宙空間增大到一定范圍時,它其中的物質也就增至相當數量,本身的引力場強大到使時間不再流逝,對于這個空間范圍時間也就成為0值,靜止不動,只有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才會靜止,這說明此空間范圍是以光速運動的,這個空間范圍就成為我們的宇宙--可見宇宙。比可見宇宙更大的空間范圍,引力場會更為強大,時間就成正值,空間為負值。比可見宇宙更大的空間范圍也就成了超光速體系,空間變為負值,這時它就會以超光速的運動方式存在,可以把它叫做現實宇宙。
在物質的結構層次中,越微小的物質組成單元所含的物質越少,對于宏觀世界來說質能也就越低,當物質的結構微小到一定程度時,其質量成為光子靜止時的質量,為0值,這時對于宏觀世界也就變成了能量軸。當物質的層次在此基礎上再微小一些,質量就變為負值,空間為負,成為超光速單元。對于超微觀物質本身來說,越微小的物質結構單位體積的質量也就越大,對于它本身范圍的引力場也就越強,當物質的結構單元微小到質量為0時,其本身的引力場也就強大到使自身的時間不再流逝,此時它是以光速運動的,這表明能量軸也是以光速在運動,空間為0,時間為0。當物質的結構比能量軸再微小一些,它的單位體積的質量也相應地增大,自身的引力場會更為強大,它就成為黑洞,時間為正值,空間為負,本身也就以超光速運動,或者以超光速的方式存在。
以上現象表明對于超光速來說,只是一個極限能量或極限時空問題,黑洞的存在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物質本身的能量足夠大時,使它達到時空的極限值,空間就由正變為負,時間也由負變為正,它就會以超光速運動了,或者是以超光速的方式存在。
能量軸為光子靜止時0的能量,是比微觀粒子更為微小的物質結構,可以把質量為0的物質單元結構叫做虛子,比虛子還要微小的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就是超光速量子--引力子。
超光速的時間為正,同時擁有過去,現在,未來三維,它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因此對于超光速來說時間是無限的;超光速的空間為負,具有負能量,空間為負的存在,說明它本身是沒有大小概念的,這表明超光速的空間也是無限的。超光速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無限的,它的時間即是空間,空間即是時間,時間與空間是沒法劃分的,它們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再有分別。超光速的時空完全融合,不分彼此,它的時空為一維,超光速就可以看作是一維時空的存在形式。
組成現實世界最微小的物質結構是超光速,比它的空間范圍小到無窮還是超光速。對于比可見宇宙的范圍更為宏偉的現實宇宙來說,也是一維時空。可見,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和宇宙的存在形式就是一維時空超光速。超光速的時空是無限的,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宇宙中沒有比超光速單元還要小,還要大的物質結構。超光速是時空的基本單位,為萬物的本原。可以把物質最基本單元結構超光速量子叫做時空量子,簡稱時空子,時空子即是引力子。
物質最基本的結構為時空子,一切物質都是由時空子構成的。時空子相互結合,它們結合的數目越多,能量也就越大,當時空子結合的數目增加到相當量級時,能量值就由負變為0,成為虛子。虛子的時間與空間的值都為0,是時空對等的存在方式。有了時間和空間共同存在的概念,能量軸就為二維時空的存在形式,它的時間與空間各為一維,已分化出來,不在融合。宇宙就由一維時空超光速創生出二維時空能量軸,即光速世界。一維時空與二維時空的空間能量為負和0,它們是以虛的方式存在,代表先天,是先天物質。由能量軸生成的以后物質已經有了物質概念,具有正的空間能量,為后天物質。
在我們的任何實驗中,無論何時,只要由能量形成物質,就有嚴格相同的反物質生成,它們總是共同產生,機會均等。反物質的壽命與質量與對應的物質相同,但其它一些符號相反,反物質對于我們世界來說,時間是倒流的。光子的反物質就是它本身。但在大于原子的尺度上,反物質絲毫不見蹤影,宏觀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由正物質構成的。虛子是構成一切宏觀物質的單元,它的時間為0,而組成宏觀世界物質的時間卻總是向前流逝,所以也必須有同等數量的時間為反向流逝的反物質存在,組成反世界,它與正世界的時間相互抵消為0,才能和虛子的時間相符合,不違背質能守恒定律。正反物質相遇就成為能量,以光速運動,時間成為0,等同于虛子的時間,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由此可見,正反物質在宇宙中的存在是相等同的,它們相對于光速運動,被光速相隔開。
虛子是由時空子構成的,它的時間為現在,但并不是說它只有"現在"這一維時間,按照質能守恒定律,它的時間也應為三維,可以說虛子的時間分別為:從過去向未來運動和從未來向過去運動兩種方向,一種表現為順時針方向,另一種表現為逆時針方向,它們的符號相反,順逆時間也就相互抵消了,對外就不顯現其性質,而表現為"現在",這和原子對外不顯電性是一個道理。虛子相互之間組成了后天物質,處于順時針方向的時間就形成了正物質,處于逆時針方向的時間就形成了反物質。正反物質的時間為互逆,把它們相互隔開的光速正好表現為現在,這就成為正的三維時間,形成了超光速的系統形式,與時空子的時間相符合。這時由虛子組成的物質只是微觀上的物質,還沒有形式宏觀世界,微觀物質不受光速的限制,如正反物質可以出現在對應的世界。從此有了物質概念,它的空間為兩維,時間為一維。于是宇宙就由二維光速世界創生出三維微觀世界。最后,微觀上的正反物質再各自形成正反世界。宇宙就由三維微觀世界形成了四維宏觀世界,產生了萬物。
光速是時空的分界線,可以叫做時空軸。物質穿過時空軸要改變符號,就象數學中移項要變號一樣。正反世界被光速相隔開,反物質在我們的世界中出現,符號要改變。反世界對于我們來說是反世界,但對于它本身來說還是正世界,時間也是正向流逝的,只不過反物質來到我們的世界,一切都要變成相反的符號,與正世界的物質符號相抵消為0,成為光速,才能與二維時空的性質符合。我們正世界中的物質如果在反世界中出現,符號也要改變,成為時間逆流的反物質。正反世界彼此之間是沒有距離概念的,只是被光速運動相隔開,它們互為境中世界,互為空穴。被光速相隔開的正反世界完全一樣,彼此相同,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以虛的方式存在。虛子形成正反物質,并不是說也有正反虛子,只是虛子本身同時擁有順逆流逝的時間,處于順時針方向的時間就形成了正物質,反之形成反物質,對于反物質本身來說還是正物質。虛子的時空為0,物質存在,使時空本身缺少,缺少的時空就形成反世界,反過來,我們世界就為反世界的缺少時空。所以正反世界是沒法劃分的,它們在各自的世界中與所對應的反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一樣,彼此相同。反物質在我們的世界上出現時,它的另一半--我們世界中的正物質也同時在反世界中出現。萬物的永恒運動都源于物質的最基本結構為超光速。能量是物質運動的量度,因此能量就為超光速,光速,為先天物質時空子、虛子的存在形式。作為能量的虛子同時生成正反物質,那么只要有物質放出能量,也必然是正反物質共同產生的,它同時作用于正反世界中的物質,正反物質相中和就回歸先天,化為能量。
宏觀物質的時間總是向前流逝,是不可逆的,宏觀物質以光速運動也就成了能量軸。反物質的時間是反向流逝的,正反世界被光速相隔開,宏觀上的反物質一般是不能以本身的性質出現在正世界,宏觀物質以光速,超光速運動也必然是使正反物質相中和,回歸為先天的虛子,時空子來實現的。
反世界對于我們來說是以虛的方式存在,空間為負,我們世界的空間為正,正負空間相抵消為0,和虛子的空間相符合。正反世界的共同存在也正體現了物質不滅定律,質能守恒定律,反世界的出現并不時偶然的。
宇宙由一維時空超光速創生出二維時空光速世界,再由二維時空創生出三維微觀世界,最后形成四維宏觀世界,宇宙的創生過程就完成。把這四個時空世界的維數相加正好為十維,宇宙的基本時空就為十維。
現實宇宙為一維時空超光速,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也為超光速。四維宏觀世界存在于現實宇宙中,這表明宏觀世界存在于一維時空超光速中。組成物質的最微小單元為超光速量子,表明一維時空超光速也存在于四維宏觀世界中。因此可以說宇宙中任何最基本的物質里都有十維時空存在,劃分為四個時空世界,時空世界的劃分是根據其所對應的空間尺度與能量來實現的。空間改變,時間也將改變,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時間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它的時間是可逆的。
我們的四維宏觀世界也存在于一維時空中,組成宏觀物質的基本單元時空子也為一維時空,因此,在時空子中也存在著四維宏觀世界,它就為另一個宇宙層次,可以把這個層次的宇宙叫做微觀宇宙。超光速量子是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現實宇宙也為超光速單元,那么現實宇宙就為更為宏偉宇宙中的一個時空量子。以此類推,宇宙的層次是無限的,世界也是無窮的。
電磁場的載體為二維時空量子--虛子,引力場的載體為超光速量子--引力子,電磁相互作用與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強度比值為1038個數量極,這個數值代表著虛子與組成它的引力子的能量之比,表明虛子是由1038個時空子組成,光子的動質量與靜質量的比值和電磁與引力作用的強度比值也是一樣的,代表著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的能量之比,可以說一個光子里有1038個虛子存在。
在宇宙中任何象光子(作為物質時)一樣大小的空間尺度上,都有大于1038個虛子存在,在象虛子同樣大小的空間中都有大于1038個時空子存在。聚則成形,散則為氣。物質存在,并不是說空間多了什么東西,而是使本來就存在于所有空間,包括真空,虛空及物質本身中的更為精微的先天物質按一定規律進行排列,相互結合,對外就產生了一定的形態功能,從而形成了物質。虛子是由1038個時空子結合而成,為什么說在虛子那么大的空間里面有大于1038個時空子存在呢?因為此空間里如果全部的時空子都結合成虛子的話,它的能量就會達到極限值,它本身就將以超光速運動了,而不再是虛子。因此,在虛子所屬的空間里還有相當數目的時空子并沒有組合,依然是以虛的方式存在,時空子組合成虛子也是按一定方式,不可能全部都組合。在所有的空間中,時空子與虛子都是以相同的數目均勻地存在,只不過對于宏觀世界其能量值為負或為0,不存在空間概念,而又雜亂無章地運動,彼此之間的作用也就相互抵消了,對外則不顯現其性質,依然是以虛的方式存在,場的現象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象引力場和電磁場并不是由物質本身發放出來的,是因為物質的能量為正值,而引力子與虛子的能量為負和0,正負能量會產生吸引作用,物質或電荷就會使本來就以相同數目均勻地存在所有空間中的引力子、虛子形成有序化運動,都向一個方向運行,這樣它們對外界就會顯現出力的作用,從而形成了場。
物質存在,并沒有增加什么,減少什么,即使物質不存在,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先天物質都同樣不增不減地存在。物質不滅定律,質能守恒定律可以從中找到歸宿。
時空子與虛子的時間為正和0,空間為負和0,均勻地分布在所有空間中,它們是引力場,電磁場的載體,本身質能很高,彈性系數也極大,時空子與虛子就可以看作是以太的存在方式,它們就為以太。
光速為時空的分界線,是正負能量的分界線,一切后天物質都相對于光速運動,光速是時空軸,它是不變的。
超光速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無限的,因此它的速度也是無限的,超光速即為無窮大的速度。
質量表示所含物質的多少,時空子作為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結構,可以說物質的質量表示為:物質本身含有多少個時空量子。光速的平方就表示時空子的永恒運動--超光速。在質能關系式中的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可表述為:物質的能量等于物質本身含有多少個超光速量子在運動。
宇宙是超光速的存在形式,利用超光速可在時間里航行,能不需時間地到達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去。超光速的空間為負,不存在距離概念,因此利用超光速到達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可馬上實現,并不需要時間。但這并不等于不需要能量,因為所要到達的空間距離越遠,就要使越多的均勻存在于空間中的時空子向一個方向運動來運載它,這是需要用能量來實現的。航行的距離越遠,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如果能量不夠,就無法到達預定距離。
磁場是由電荷運動產生的。正反世界被光速運動相隔開,當電荷靜止時,電場就同時屬于正反世界,成為光速運動。正反世界是被運動(光速)相隔開的,當電荷運動時,同屬于正反世界的電場也將分開,于是反世界的電場在我們世界中就成為磁場,我們世界中的電場就成為反世界的磁場,這就象反物質在正世界中出現要改變符號一樣的。我們世界中的磁場是由反物質電荷運動產生的,反物質依然存在于反世界中,對于正世界還是以虛的方式存在,所以無法發現磁荷。磁體的南北兩極就為反世界的正負電極。磁場起源于反世界的電場,只要有電場存在,電荷運動,就必然同時存在著正負電極,因此磁體無論分得怎樣小,都同時存在著南北磁極。
電源于虛子的有序化運動,形成物質的虛子按一定規律組合起來,對外界就產生了電的作用,虛子的時間分別為由過去向將來運動和從將來向過去運動兩種方向,互相中和表現為"現在"。虛子在構成物質時,如果組成物質中的虛子向順時針方向組合起來,形成通路,就構成了順行的時間,時間由過去向將來運動,就成為正電荷,當然也可稱為負電荷,只是一個規定問題。按照質能守恒定律,另一些相同數目的虛子則按逆時針方向組合成通路,形成負電荷,時間由將來向過去運動。反物質在正世界中出現,所帶電荷與正物質的相反,時間流逝的方向也相反,也正說明了正負電荷的時間方向相反。正電荷與負電荷的時間都各向相反的方向流逝,時間就成為負值。存在于真空中的虛子都在雜亂無章地運動,時間為0,同時擁有順行和逆行兩種時間方向。正負電荷的時間與虛子的時間互為正負,就會使存在于空間中的虛子產生有序化運動。正電荷的時間由過去向將來流逝,就會對周圍空間的雜亂無章運動的虛子產生力的作用,使其也向相同方向,即順時針方向運動。負電荷的時間為逆行,同樣會使真空中的虛子向逆時針方向運動。形成有序化運動的虛子對外界會產生力的作用,這就形成了場強互為正反方向的電場。
正負電荷的時間互為正負,能量互為正負,當然會產生吸引作用。虛子之間的力是靠時空子來實現的,電源于引力作用,是正負時空相互吸引所致。
在電磁振蕩中電場能和磁場能可以互相轉化,磁場是反世界的電場,反世界的時間對于我們是從將來向過去走的,當電場變成磁場時,時間由順到逆,磁場的時間由將來向過去流逝,因此磁場又會回到從前,恢復為從前的電場,電場自然又會象從前那樣運動,又轉變為磁場,形成電磁振蕩。利用磁現象能夠儲存信息也是因為磁場的時間是由將來向過去運動的,可以完全恢復到從前。
動能是物體具有速度產生的,速度是位移的時間變化率,是隨著時間流逝造成的,要用去時間能量,動能的時間為負,勢能象引力勢能,彈性勢能都來自引力作用,源于引力場,,引力場的時間為正,勢能的時間就成為正值,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產生了振動,振動的最大特點是重復性,因為有了回復力。當動能轉化為勢能時,時間由負值變成正值,正的時間是向過去走的,可以恢復到從前,于是振子就回到初始狀態,由勢能轉化為動能,時間成為負值,回到了從前,自然又會象從前那樣運動,動能又轉化為勢能。振子受到的力是一定的,不計阻力可以完全回到從前,振動的取值就成為恒定的。振動總是相對于平衡位置反復進行,當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時,勢能最大,勢能為引力,平衡位置就可以看作是引力中心。
振動向外傳播形成波,波是能量傳遞的一種方式,能量為時空子,虛子的永恒運動。波就是先天物質規律組合成的,振動傳遞到哪里就使哪里的時空子或虛子規律組合成波。使波發生衍射的小孔是宏觀物質,在它周圍存在著引力場,引力場會使引力子進行有序化運動,因此小孔對波也具有引力作用。當小孔的寬度和波長差不多大時,小孔對波產生的引力作用就等于或大于產生波的勢能所形成的引力作用,此時形成波的引力子就會脫離由振動產生的引力束縛,而圍繞小孔進行有序化運動。小孔就成為它的引力中心,因而波就會在小孔的引力作用下改變傳播方向,于是就發生了波的衍射現象。當小孔的寬度比波長大的越多,衍射現象越不顯著,主要是小孔越寬,波距離小孔壁就越遠,小孔對波的引力作用也就逐漸減弱,小孔的引力場對波產生的引力作用就大大小于產生波的勢能,波就不再受它的引力束縛,可以依照原來的方向狀態傳播,不會發生衍射現象。
波源于引力作用,微觀粒子的波動性也起源于引力作用。波動理論認為:波函數在空間某一點的強度(振幅絕對值的平方)和在該點找到粒子的幾率成正比。振幅為振動物理量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如果把平衡位置看作是引力中心,那么振幅絕對值的平方就為粒子在引力作用下可運動的一般范圍。這說明粒子在某一點出現的行為,并不是偶然出現的情況。粒子在哪一個地方出現是依照它本身的運動狀況和具有的動能以及所受到的引力大小等綜合因素來決定它的位置。因此說粒子在運動中出現的行為并不是以幾率的方式存在,而是在引力作用下按一定軌道運行時所產生的。由于它們之間質能的微小差異,再加上運動狀況和距離引力中心的位置不同及其它引力場的作用等不同因素的影響,所受到的引力大小和方向也就各不相同,在引力作用下就可以出現在允許范圍內的不同位置,這就表現為幾率形式。
原子核外的電子沒有確定的軌道,是以幾率的方式出現(3)。電子具有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原子核具有核磁矩,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也都具有磁矩。因此電子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受到磁場力的作用。電子繞核運動的同時還有自旋運動,原子核及組成核的質子、中子也都不斷地進行自旋運動,電子在運動過程中總是受到幾種綜合磁力的影響,再加上電子的磁力與原子核的磁力也相互作用,當它們同名磁極相遇時就互相排斥,異名磁極相遇時就互相吸引,在原子核的磁力作用下,包括質子、中子的磁力,會使電子距離核的遠近也就不再相同。由于電子與原子核及組成核的質子、中子總在不斷地進行相對運動,因此在不同時刻電子與原子核的相對位置也不同,它所受到的磁場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就不同,總在不斷地變化著,磁場力對電子的影響或大或小,或方向相反,或著吸引、排斥,這就使電子的繞核運動方向和距離核遠近的位置也總在改變,不再確定。因此,原子核外的電子沒有確定的軌道,總是時而出現在這里,時而出現在那。電子之所以出現在一個比較固定的區域里,是因為它受到的電磁力是有一定距離的,當超過這一距離時,磁場力很難對它發生作用,它要受到靜電引力的束縛。
當你對著鏡子舉起左手時,鏡中的鏡象卻舉起右手。鏡中世界即為現實世界中的反世界,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現象說明我們世界中的左即為反世界中的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