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號記憶承載2被封號了,封號至10.30日,敬請等待。
我們一直都很想寫《如懿傳》,因為它早已經大結局了。
我呢,也陪太太斷斷續續的看完了,但我總覺得吧,不太好寫。
因為《如懿傳》改編的邏輯不是很成立。如果說吳雪嵐寫《甄嬛傳》還寫的有非常貼切之處,那么她寫《如懿傳》就故意為了讓女主完美,而刻意的營造了一場邏輯上不成立的婚姻。
或者說,只有乾隆一個人在編劇的筆下被安排成了渣渣龍,而女主卻能夠自始至終的打破了人一定是會變的這個真理。
小說里的乾隆和如懿是兩小無猜,走進婚姻幾十年,核心的引線就是乾隆那句,“你放心”。
吳雪嵐顯然是讀過紅樓夢的,四大名著嘛。讀書人都是翻爛的。所以你看我上上一期寫那個銷售的哥們拍馬屁,我就給你引用的是紅樓夢里黛玉進賈府那一回,王熙鳳拍的馬屁做對照。
再比如,我們再往前幾期,對不起,我們不賣大力丸。里面同樣用了紅樓夢里的一句話,我寫的那句,藥豈是混吃的。就是黛玉對寶玉說過的原話。
而《如懿傳》里乾隆反復對如懿說的那句,“你放心”。
同樣是《紅樓夢》里原文,寶玉對黛玉最深刻的一次表白。
原文怎么說的:
黛玉一面說,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寶玉瞅了半天,方說道“你放心”三個字。林黛玉聽了,怔了半天......
如果說乾隆與如懿的愛情是從你放心開始,那么顯然是從不放心結束。
所謂的不放心,本質上就是雙方失去了信任。
當然后面的劇情是失真的,在婚姻中,男性和女性都會變,乾隆變成渣渣龍,如懿變成渣渣鳳,這才真實,這才深刻。
當然我這里用渣渣是來自網絡熱詞,但實際上,人是極其復雜而且時刻變化的,我很反感貼標簽或者臉譜化的去描述任何人。
所謂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那是扯淡的。
男人一定會變的,雍正對乾隆說的很清楚,你不只有愛情,你要對很多事情取舍,這一段很真實。
但如懿就不真實了,她不可能只有愛情。女人也會在婚姻里成長。如懿會從小姑娘,成長成母親,會有嫉妒,會有謀算,會像令妃一樣為自己的孩子圖謀,會像富察皇后一樣算計。一個變得非常復雜的皇帝和一個變得非常復雜的皇后,這才真實。
當然,小說寫成這樣就沒有觀眾了。它需要營造愛情神話,就必須讓一個人完美。
那我們說了它這么多的不好,肯定是要給你去描述一個我理解中更貼近真實的愛情與婚姻。
作為一個男性,我只能站在男性的角度告訴你我的看法,它一定是不完整的,因為只是一個維度。
我覺得吧,男女最容易進入愛情的是大學時代。高中當然也可以,但是男性比女性發育的慢,如果是高中,男生很大程度上還過于幼稚。
而如果大學畢業,無論是讀研期間還是進入社會,又過于成熟。
人一旦過了本科階段,會迅速的變得世故,或者說不那么單純。其實大四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所以實際上,談戀愛,或者我們說叫做青梅竹馬,最好是大四之前。
這期間,男生和女生應該說還是非常單純的愛情。沒有更多外部的因素,最多你可以認為是才子佳人式的戀愛。不會有非誠勿擾式的相親的那種近乎于企業并購談判的模式。
但是,純粹的愛情往往很難持續到婚姻期間。
因為愛情本身就是短暫的。
男性對女性的感覺更多不是來自真實,而是來自幻想。
你可以看到《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就是一個非常通透的老男人。《三體》的執劍人羅輯,他愛上的就是一個他幻想出來的女性。
當他成為面壁者,提的任何要求都會出于保護地球安全的角度被全世界滿足,他就提了一個私人的要求。他要求得到他幻想中的那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全球海選為他找出的夢中情人。
當然這里是小說瞎編。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近似或許有可能。男性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幻想去尋找,當然,能夠在發育之后,大三之前,找到近似于幻想中的理想女性的概率本身就非常的低。找得到,恰好對方也喜歡你的概率就更低。
所以大部分人是找不到的。
那如果找到了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第一幕其實就是《如懿傳》里的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這就是乾隆與如懿的初識。
但是接下來,最多半年,應該就是吵架了。
道理很簡單,你找的絕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她。
她身上一定有各種你不喜歡的地方。
當一個人愛一個人,又發現她并非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話。你覺得他會怎么做?
顯然是改造對方。不成熟的小男生都會這么做,女性會很反感。但其實這是最寶貴的真愛。他真愛你才會很想改變你,他想你完全符合他的幻想。
當男人老了,他會懂很多套路,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會讓女性有什么感受,此時此刻,他是不會再讓你反感了,可他身上,也沒剩多少發自本心的東西了。
那這個彼此改造的過程會持續多久呢。未知。因為你儂我儂,忒煞情多的時候,也就是兩個人過于接近的時候,人與人的距離就像兩只刺猬,遠之則冷,近之則痛。
賈母是怎么說寶玉和黛玉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兩個冤家真不讓她老人家消停一日。
誰也改變不了誰,小說中往往會安排一個人掛掉,現實中呢也許倆人就分手了,這就是熱戀中最容易分手的原因。
當然,也有可能不分手。
你猜猜看不分手是為啥?所謂磨合期磨好了么?
你錯了。是因為沒那么愛了。
人沒那么愛了,反而就不會想要改變對方了。
接下來一定會走入婚姻么?這個變數很大的。
純粹的愛情未必能持續多久,就如同即使持續下去也未必都能走進婚姻是一個道理。
當真的走入婚姻之后,角色是會發生很大的轉變的。
人不可能只有愛情,還有太多別的訴求,此時此刻,曾經的那段美好的愛情,經過千辛萬苦走到這會,如果說還能剩下點什么,剩下的不是愛情,而是信任。
人在未成熟的階段建立的信任是較之后來任何情況都更長久的,這更像一家初創的公司與原始員工之間的信任感,這就叫相識于微時。
這么說其實會讓人很失望,但真相恐怕就是這樣。
愛情本就是不長久的東西,所以梁山伯與祝英臺注定要化蝶,林黛玉必須先走,賈寶玉必須出家。
否則后面就一定會變成狗血劇,或者漫長的習慣性的信任,就像親人一樣。
相對于《如懿傳》,《甄嬛傳》要深刻的多。雍正第一眼看到嬛嬛,其實滿腦子是純元皇后年輕時。
而雍正之所以會對純元皇后年輕時記憶猶新,是因為純元皇后死的早。
按照我前面告訴你的過程。雍正見了純元,以為是自己夢中的那個女孩,還沒等發現貨不對版,開始企圖改變對方,純元就已經死了。換句話說,雍正一直以為眼前的純元真的就是腦子里想象的那個'純元”。
當純元已走,他看到嬛嬛,以為嬛嬛是他腦子里那個純元,愛情就續上了。純元活的短,沒來得及跟他吵架,嬛嬛活的久,替純元跟他吵了無數架。
雍正想改變嬛嬛,嬛嬛不讓他改變,雍正就想改變,......,直到矛盾不可調和。等嬛嬛再次進宮,其實倆已經不愛了。
人只有不愛了,才不想改變對方。或者說,懶的改變對方了。
《甄嬛傳》最深刻的是最后雍正在病床上,他對著眼前的甄嬛喊嬛嬛,其實喊的是初見時的嬛嬛.....
所以我們說男人是專一的。
有個笑話怎么說的?
女人二十歲的時候愛三十歲的男人,三十歲的時候愛四十歲的男人,四十歲的時候愛五十歲的男人,五十歲的時候愛二十歲的男人。
可男人呢,無論多少歲,永遠都愛二十歲的女人。
由此可見男人的專一。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因為男人愛的,其實永遠都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嬛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