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杭州打工的父親,因發現11歲的女兒抄作業,于是將女兒拖到車棚里吊起來打,打后父親獨自離開了,半小時后發現女兒不行了,父親雖然把孩子送往醫院,但最終沒有被搶救過來。(據《現代金報》)
虎毒不食子,何況是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何況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小女孩,僅僅因為抄作業,竟然遭遇如此狠手!此悲劇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必須認真深刻地反思。
首先是家長反思。為了子女能有出息,父母什么都能付出,但同時也難免對子女要求過于苛刻。很多家長信奉“棍棒教育”,孩子稍不如意就拳打腳踢,逼孩子就范。為啥把作業看得比孩子生命更重要?做家長的,為何會這樣?
其次是學校要反思。小女孩為什么要抄作業,新聞里沒有交代。筆者猜想,是否因為作業太多太難,孩子沒有時間或超過了孩子的知識水平,只好以抄同學作業代替自己獨立完成?假若猜想屬實,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如何切實落實為中小學生減負的要求,回應社會的期待?我們是否應該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作業,都能從作業中找到樂趣,找到成就感和學習的動力?
再次是社會要反思。孩子的父母都是外來打工者,收入低,地位低,父親很可能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引發他對女兒很高的期望值,迫切希望女兒通過努力讀書這個極其狹窄的渠道進入社會的上層。由此,整個社會也必須反思:為什么打工者距離社會上層那么遙遠?步入社會上層的途徑那么少?
筆者認為,家長教育子女,適當的懲罰甚至體罰,并非絕對不可以,但是必須有度有節,掌握好分寸,切不可情緒爆發,喪失理智。教育是一門科學,教育需要講究藝術,絕不能粗暴地對待孩子,更不可以懲罰代替教育,以打罵代替引導。
等待這位父親的將是法律的嚴懲,然而又于事何補呢?所以,根本的辦法是要完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用剛性的執法及時制止父母粗暴打人的沖動,而不是把父母打罵孩子當成一家人的私事。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