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畫家》 作者:張洪波
明清大寫意花鳥畫屬“文人畫”范疇,是中國文人畫寫意精神發到一定階段后的表現,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為最具中國特色、東方特色的一種繪畫藝術樣式。明清是大寫意花鳥畫的繁盛時代。
宋元時期是大寫意花鳥畫的醞釀、萌發期。唐宋時期的花鳥畫以工筆(重彩)的形式出現,徽宗時期達至工筆花鳥畫的頂峰。之后,水墨畫占據主流,起源于魏晉時期的文人畫(仕人畫)也逐興起。蘇軾以藝術大家的敏感與先覺,在形似與神似的問題上,確提出“繪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觀點,對文人畫的發展無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但這一時期的繪畫還是以寫實為主,如無咎的梅、鄭思肖的蘭、文同的竹等等。即使被稱為“徐家野逸”徐熙,其畫風也是相當寫實,這種寫實風格一直延續到明代早期。南宋時期的梁楷與牧溪,在水墨方面獨辟蹊徑,以簡筆、潑mo的手法開大寫意之先河,但未能形成風潮。元代“文人畫”把“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審美高度,并成為主要的技法手段?!皩憽?,使筆、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追求繪畫的高雅格調和審美價值,在技法和觀念層面為明清大寫意花鳥畫的到來作了準備。
明代早期畫風繼續遵循元代復古主義的流風遺韻,這一時期的畫家以邊景昭、林良、呂紀、孫隆、郭詡等人最為著名。林良之畫,雖未完全打破“院體”法度,但在水墨運用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突破,所畫樹木皆有草書之遒勁,開明代大寫意畫風之前奏,堪稱先驅性畫家。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出現,將大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成熟的境地。沈周的寫意花鳥技法脫胎于南宋牧溪的水墨寫生,參以己意變化而成,對確立寫意花鳥畫派具有重要的意義。其筆墨沉雄厚重,筆法豪放多變,極見古樸生拙之意,具有重墨淺色、恢廓雄渾的藝術特色。唐寅的花鳥用筆加強了行草意趣,異常鮮活靈動。文徵明的蘭草飄逸清俊,極具書卷氣?!皡情T畫派”前期畫家對于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這一時期花鳥畫由重寫實轉向注重筆墨、重意趣、講格調,真正開始走向寫意。
明代中、后期的浪漫主義書風對大寫意花鳥畫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古典書學大體是以和諧、均衡、合法度、韻律平和、節奏適中為規律,而浪漫主義書風的出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行、草書較其他書體變化大、揮灑自由的特點。從筆墨的節奏、韻律中可感受到作者創作時強烈的、發自心靈深處的自我表現欲望。這一切均預示著新的繪畫藝術形式的即將到來。
陳道復為“吳門畫派”后期的重要代表性畫家,淡墨輕毫,縱筆妙寫,極富疏朗清健的風格特色,充滿感性的筆觸將大自然花木的婉約之姿、靈秀之美宣泄無余。他將書法筆法直接用于畫法,強調筆意氣勢,瀟灑靈動的筆墨風神,呈現出無限的張力與氣度。至此,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的書、畫風格已經趨向于協調一致,“筆墨”開始顯現出自覺的、更為獨立的審美價值,逐漸擺脫了自然形象的束縛,這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明代中晚期曠世奇才徐渭的出現,繼續將大寫意花鳥畫向前推進,其風格一掃先前文人畫溫文爾雅的面貌,不僅在技法上完成了對從“勾花點葉”到潑mo寫意的變革,而且特別突出了主觀情感對筆墨的支配性作用,凸顯了筆墨在文人畫、寫意花鳥畫中的地位,把抒發熾熱真摯的情感,突出自己獨特的個性放在繪畫創作的首位。筆墨激情四射,煙云翻騰,驚世駭俗,深有超然物外的豪放氣概。這種創作狀態使他在心理上與精神上都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泄和滿足。這固然與他坎坷的生活經歷和奇肆狂放的性格分不開,但也充分反映出他已非常熟練地把握住了筆、墨和宣紙的特性,于墨沈淋漓中見疏密、濃淡、輕重、干濕的豐富、復雜、微妙的變化,看似漫不經心,然則左右逢源,韻意俱生。他的繪畫風格對整個清代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清初、中期八大山人、石濤、揚州畫派諸家的出現,將明代中、晚期以來形成的成熟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繼續向前推進,在繪畫觀念、繪畫風格、繪畫技法方面,都帶來了新的特點。傅山“寧拙毋巧,寧丑毋媚”、以丑為美的美學思想給清代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促使寫意畫創作審美觀的進一步轉變,并進一步引發風格上的變化。
八大山人以豪邁沉郁的氣格,簡筆變形的水墨花鳥畫法,推動了清代初期大寫意花鳥畫的時代進程。他的突出貢獻表現為:造型上運用高度概括的形象,簡筆夸張的手法,將繪畫形象擬人化,看似怪異荒誕,實則取得了樸拙靈動、清空瀟灑的藝術效果。——“量的減少與質的增加成正比”(俄國康定斯基);采用仰視與俯視相結合的手法,使兩種觀察方法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畫面的空間感得到了無限的擴大,顯示出無比的精神張力,咫尺之間包含宇宙洪荒的萬千景象,由此獲得強烈的視覺效果。這種獨特的構圖方法源于山水畫中“三遠法”靈活的、創造性運用。對寫意花鳥畫的視覺空間意識作出了新的重大拓展。
石濤的出現,亦為清代大寫意花鳥畫繪畫藝術提供了新的繪畫要素。其繪畫以山水成就最高,但蘭竹花果亦無所不精。他重寫生,善用破筆潑mo之法,筆法縱恣,以奔放取勝,于爽利中求含蓄。善于利用邊角構圖,截取典型環境入畫,這些都是清代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的新發展。他以色彩助墨光,但又不淹沒墨色的光彩,而詩文書畫結合的藝術創作形式的不斷深化,又使其成為題款圣手。其“筆墨當隨時代”的繪畫思想對繼而崛起的“揚州八怪”大寫意花鳥畫創作更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清代康、雍、乾時期興起的文字獄,迫使文人轉入對金石碑刻的考證與研究,書法藝術上篆書、隸書的空前發展,逐漸影響到繪畫新審美觀念的形成。“揚州八怪”作為一個畫派在繪畫史上的重要作用,顯然與這一新風尚的轉變、新風格的形成有重大關聯。金農、鄭燮的繪畫創作便具有典型性。金農書法取法漢魏南北朝刻石書跡,自創“漆書”一格,所畫竹、梅、馬、佛古拙渾樸,線條如刻如鑄,極富金石氣息。鄭燮將篆、隸、真、行、草五體合而為一,以隸法與黃山谷體勢相融,自創“六分半書”,更將蘭、竹畫意入書,將書法筆意入畫,確立出非常獨特的畫格與書格。“板橋作字如寫蘭,波譎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蔣心余)。明末至清初的大寫意花鳥畫仍然以水墨為主,極少用色。至李鱓出,水墨與色彩兼用,使明清以來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繼續拓出新面。
趙之謙、吳昌碩為代表的“海上畫派”的出現,使得上海取代揚州成為大寫意花鳥畫創作的重鎮。作為遠東的貿易中心,雄厚的經濟基礎,西方文化的沖擊,現代意識的萌發,喧鬧繁華的都市生活,市民們新的審美需要,為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繪畫因素,這一時期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改變了舊時代文人畫以清淡野逸為最高境界的畫風,代之而起的是色彩明麗悅目、富有現代審意識的新的大寫意花鳥畫的出現。
趙之謙是一位全能型的書畫家,書法、篆刻造詣極高,他把金石意趣融入于繪畫創作,清新淳樸之中帶來一份古拙之意,加強了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的筆墨表現力,當為金石書畫完美結合的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人。他擅長寫意花卉,取材布局,筆墨意境,自成一格。還非常擅長作巨幅畫作,作品大氣磅礴,風格方俊樸茂。他長于粗筆寫意,但并不忽視工細一體,在沒骨畫方面顯示出了很深的功力。他善于賦彩,特別擅長胭脂、青綠、墨三種重色的應用,層次渲染豐富,于濃艷之中不失明朗。這種用色風格對于吳昌碩有著直接的積極影響。潘天壽說:“會稽趙叔之謙,以金石書畫之趣,作花卉宏肆古麗,開前海派之先河,已屬特起,一時學者宗之”(《中國繪畫史》)。趙之謙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顯然為當時的畫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大寫意花鳥畫藝術開始進入近現代的發展階段。
吳昌碩是我國近代畫壇承前啟后、立宗開派的大宗師。他特別擅長紫藤、葫蘆、葡萄,作品喜歡取斜勢構圖,以雄厚的篆書筆調,大膽潑辣的用墨用色,創造出了雄渾樸茂、金石意味濃重而又氣勢磅礴的精神風貌。他主張“畫氣不畫形”,將書法、金石之功滲入畫作之中,鐘鼎篆籀之筆入畫,更給人以蒼茫古厚之感。美術史論家郎紹君評價吳昌碩“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古拙雄健——即重、拙、大的風格”。在他手中,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出現了新的突破,他本人也因之成為清末民初以來畫壇的大寫意花鳥畫巨匠、一代宗師。
近代是大寫意花鳥畫繼續迅速推進的歷史時期,尤其“海上畫派”的出現,以其雄強、深厚的精神特質將大寫意花鳥畫推向新的歷史發展高峰,如果說西方以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出現標志著西方繪畫藝術開始進入現代階段,而中國繪畫則以“海上畫派”諸家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的成就將中國畫率先推進到現代藝術的境地。中國畫藝術以此為發軔,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