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和NT-proBNP是目前在心衰診療中應用最廣泛的生物標志物。理想的標志物應該具備以下特征: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反映病情的變化,采用標志物指導的治療策略更具客觀性等。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BNP和NT-proBNP的水平?又如何提示心力衰竭呢?
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擴張或牽拉時由心臟合成的一種肽類激素,心肌細胞合成其含有134 個氨基酸的前體多肽,后被剪切為含有108個氨基酸的proBNP和信號肽,在分泌過程中,proBNP進一步被分裂為含有76個氨基酸的NT-proBNP 和含有32個氨基酸的有生理活性的BNP,二者產生的比例為1∶1。
1. 年齡、性別及體重:
這是影響正常人BNP和NT-proBNP水平的常見因素。BNP和NT-proBNP水平隨著成人年齡增長而升高,可能與高齡導致的心臟舒張功能改變有關;研究發現,正常女性BNP和NT-proBNP水平高于男性,可能與激素水平有關;此外,肥胖者較非肥胖者BNP和NT-proBNP水平低,表現為BNP/NT-proBNP與體重指數(BMI)成反比,這可能與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細胞的BNP清除受體表達增加,導致BNP清除能力增強有關。
2. 腎功能:
另外,腎功能對利鈉肽水平的影響,還與性別及心功能有關,女性患者和輕中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利鈉肽水平受腎功能影響更明顯。
3.藥物影響:
在使用人重組BNP(奈西利肽)治療心衰時,由于檢測所采用的抗體無法區分內源性和外源性BNP,檢測的BNP水平增高,影響結果判讀,不過奈西利肽的影響在4-5個半衰期(約2h)后會消失。
此外,在使用含有中性內肽酶抑制劑的藥物(如 LCZ696)治療心衰時,因中性內肽酶抑制劑會使BNP降解減少,也會使得BNP水平升高。
而NT-proBNP不受人重組BNP和中性內肽酶抑制劑的影響。
4. 能夠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非心衰疾病:
其他能夠引起心房擴張、血容量增加、血鈉離子濃度增高、血管緊張素增多的疾病,也會引起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如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肺栓塞和肺動脈高壓、敗血癥、卒中等。
使用BNP和NT-proBNP進行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是該項指標的主要應用之一。
1. 排除急性心衰的界值:
BNP<100ng/L、NT-proBNP<300ng/L為排除急性心衰的臨界值。
2. 診斷急性心衰的界值:
50歲以下患者NT-proBNP>450 ng/L;
50歲以上患者NT-proBNP>900 ng/L;
75歲以上NT-proBNP>1800 ng/L;
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60 ml/min)者NT-proBNP>1200 ng/L。
3. 灰色區域:
BNP和NT-proBNP診斷和排除切點之間為“灰色區域”,檢測值落入該范圍內時有心衰可能,尤其是舒張性心衰,但需考慮其他診斷的可能性,應仔細結合臨床病史、體征及相關臨床檢查等判斷。
而用于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目前難以確定,這是因為慢性心衰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總體低于急性心衰,需要與多種可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非心衰疾病相鑒別。
1、心衰的預后判斷
住院期間的基線利鈉肽水平可用于嚴重失代償性心衰預后的判定;出院前的利鈉肽檢測有助于評估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2、指導心衰治療
在臨床工作中,不應單純依賴 BNP/NT—proBNP檢測水平進行心衰診療,應立足臨床,聯合多項生物標志物檢測,結合患者的全面臨床情況做出判斷。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病相關專家小組,基層醫院心力衰竭臨床診療中B型利鈉肽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的應用中國專家建議[J]中國全科醫師雜志.2017,16(3):169-173
2.韓治偉,劉曉飛,王勇.正確解讀BNP和NT-proBNP[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3,27(02):113-115.
3.王紅光.利鈉肽家族成員基礎與臨床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15(3):277-279.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2018(04):19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