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小引 】僅僅上過幾個月時間識字班的母親,在女兒小時候一本沒有寫完的日記本上,學著女兒的樣子,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下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日記。母親的日記內容都是寫兒女鄰里,唯獨沒有她自己。散發著濃濃的對兒女和他人的關愛,充滿了家的溫暖。母親看似平凡的舉動,表現出的卻是不平凡的大愛。字里行間由小見大,感同身受!
前段時間翻找舊物,在母親的針線筐里發現一本塑料皮的筆記本,藍底鑲花的圖案格外眼熟,這不是多年前我記錄少女心事的日記本么?紙頁已經泛黃,封面也有破損,蒙了一層薄薄的灰。
懷舊的心陡然升起,細心擦拭干凈,一頁頁翻動,情竇初開的心路歷程展于眼前,讀著讀著不禁自嘲:當年的純情如今看來的確幼稚得很,真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啊。
日記本沒有用完,剩下好多空白頁,翻到后面發現不對勁了,明顯的字跡不對。仔細一看,這不是母親的字嗎!小學生一般的字,一筆一劃,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還用拼音標注。再看內容,竟是母親記的日記,她學著我前面的模式有時間、星期,也有天氣變化。
二十多年過去,日記本易了主人,卻發揮著同樣的作用。我能想象得到僅僅上過幾個月識字班,認字不多的母親,在我廢棄的筆記本里,靠著昏黃的燈光,戴著花鏡,認真記錄生活日常的樣子,就像當年我一樣,有板有眼的把心交付給紙和筆。
日記內容以賬目居多,收入與支出,人情與往來,母親都一一記錄在冊。多年勤儉持家的痕跡都歷歷在目,顯現在泛黃的紙頁上。這些我都一眼掃過,不做重點停留。讓我深刻注意的是,母親鄭重其事寫下的那些我認為瑣碎的,家長里短的事:
“閨女的婆婆沒了,女婿很傷心,我得囑咐閨女好好安慰他。外孫還小,沒了帶孩子的,我這個外婆得幫襯著。”
“兒子說買房,要我給準備點錢。所有家底都給他,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喝水都得花錢。家里有地,種點菜,花不著錢。”
“天冷了,給外孫的棉衣做好了,今晚記得給閨女打電話讓她來拿。”
……
時間最近的一次記錄是:“老周的生日快到了,孩子們都來過壽。我得趕緊把西山的花椒摘來曬干,每家一包都包好。去年忘了給大外甥,今年說啥也不能忘了。還有三妮愛吃南瓜,栗樹下那棵南瓜秧結了不少,都給她摘去。”
隱約記得去年父親的生日,母親的干花椒包了鼓鼓的十二包,臨走時三姐的后備箱裝了滿滿的南瓜。今年,也應如此情景再現吧。酷暑驕陽里,母親對她的農作物精心侍弄,只為讓孩子們能吃上她認為城里稀罕的東西。我曾多次勸她別再下那個死力,這些東西超市里都能買到。母親滿臉的不高興:自家有,花那個冤枉錢干啥,自己種的吃著放心。
諸如此類,很多很多……
母親的日記頁數不多,時間跨度卻很長,斷斷續續地記,隔三差五地記,仿佛記了半輩子,都是她覺得該記得的,就像我發朋友圈記錄生活一樣自然。
或許是眼花的厲害,越往后記得內容越少了。與我不同的,我的字里只有我自己,母親的字里提到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無意中發現了母親的秘密,我像個小偷偷走了她的情懷。我偷偷把日記放回原處,裝作無事人一樣和母親東扯西扯拉家常。或許,今夜,我的陪伴也會被母親悄悄寫進日記里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萊蕪中學語文教師·周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