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我是從窮走過來的。
我是六零后,出生在北京。按很多其它地區的國人理解,我們北京人要是說窮就是矯情了!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難說誰家就比誰家過得好!我記得我上初中穿的外褲,都是用爸爸的舊褲子改的,膝蓋和屁股后面都是補丁。但那時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家里就這個條件,有啥可抱怨的。
后來我考上大學,我那一批大學生是國內倒數第二批公費上大學的,看來運氣還不錯。畢業后,經過學校推薦考入一家很好的中國外貿總公司。收入挺好,慢慢的生活好了起來。父母的工資也漲了,我們家終于不再窮了。
在外貿公司,很多同事都是有背景的,他們都是富裕家庭出來的;其他同事,因為做進出口業務,收入肯定比很多單位的職工要高很多。我一個窮孩子,跟他們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有錢人,他們的思維與我固有的思維有多大的不同。
按照我一個大姐的說法,就一句話,'能掙才能花,越不會花不敢花越窮!'
我開始聽了不理解,后來逐漸明白了。所謂的能花,并不是真的花錢,而是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為自己獲得更好的機會。更多賺錢的機會,不是等出來的,是你創出來的!
一個窮苦的人,對于每一分錢都太珍惜太在意它是否花得值,甚至是超值。但在這些在意中,你實際沒有獲得利益最大化,基本是一分錢一分貨。
你看到的是眼前的每一分錢的價值,你看不到金錢背后的升值空間,看不到錢能生錢,看不到機會!你看到的就是每一分錢,以及對應這每一分錢的物化的商品。
于是這個社會會出現一種現象,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人想咸魚翻身太難,往往會越來越拉大與富人的差距。沒錢,窮,束縛了很多想像的勇氣,在謹小慎微中,深思熟慮的花錢,生怕買貴了,買錯了。覺得每一分錢都不容易,萬一買到錯的,該多可惜呀!
在這樣的窮人思維下,你是不可能看到金錢之外的東西。錢就是錢,時間/機會/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家庭背景/職業選擇,等等因素似乎都不如錢看得那么直接。錢就是錢,它之外的都不是錢,至少不能馬上變成錢!
這種窮人的思維,把金錢與財富看得過于狹隘了!隨著機會的錯失,窮的更窮,富得更富。富人,有相應的承受損失與失敗的能力,以及心里預期。一定的物損,對他在可控范圍之內,他不會一蹶不振,他會卷土重來!
但一個窮人,假如一點點失敗,都有可能立刻擊倒他!無法承受辛苦換來的金錢就這樣失去。一次挫折,就讓很多人,再也沒有勇氣進行新的嘗試。
'能掙才能花,越不會花不敢花越窮!'我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我希望其他朋友也能懂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馬上就要新年了,祝您敢于嘗試,敢于抓住機會,拓展自己的空間,爭取新年新氣象,好運相伴!
我是畫大衛,可以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