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語 講 評 課 模 式 |
一 講評原則 1 突出重點講評,靈活安排內容,做好整合,反對逐題按序。可以以知識錯誤類型、思路方法、命題方式為線索將同類試題合并在一起進行歸類講評,力求使學生領悟同類試題的共同特點。 2 對錯誤率較高的題講評時要講清立意、講清干擾、講清變式、講清解題的思路,注意從具體題目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力求使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3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引導學生探尋解題要領,歸納語言要點,要把解題思路的形成教給學生,給學生以恰當的思考內容和足夠的思考時間。 4 堅持評練結合,及時鞏固重點講評的內容。 5 講評結束后要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經過變形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以達到二次過關的效果。 二 具體講評過程 (一)講評試卷之前 1 親自做并研讀試卷(要求吃透試卷內容,真正第一手了解命題特點) 2 統計、分析學生答題情況(要求找出共性的典型錯誤,分析錯誤生成原因) 3 課前讀詞:讓學生再次復習本模塊所學的單詞,進一步鞏固詞匯,并讓學生的意識有充分的準備,快速進入課堂。 (二) 講評課上 1 明確學習目標 在一上課,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要做一個適當的分析,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重難點有哪些,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 學生成績統計 針對本次測試班內學生的答題概況做一個總體的分析,每一等級各有多少同學,進步的同學及表現的較好的同學各有哪些,激勵學生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并對自己在班內的學習情況做到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3 試卷分析 針對試卷的命題做一下分析,如試卷涉及的主要內容,學生答得較好的有哪些題型,答得不是很理想的有哪些題型,并將存在的問題指出來。 4 學生自主改錯(找出出錯原因,在錯題本上改正) 讓學生通過自主改錯,把平日內掌握的不扎實的及粗心做錯的題目整理在自己的錯題本上,通過自己檢查或查閱課本解決一些比較容易的題目,并對自己解決不了的題目做一下標記。 5 組內互改(解決學生個性問題) 各個小組成員,將自主改錯階段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小組其他成員討論研究,采取好幫差的方式,把能解決的問題解決掉,小組內成員互相幫助,可以發揮好學生的優勢,幫助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這樣可以達到增強學生們的團結意識的效果。 6 班級展示(解決共性問題,教師精講規則,點撥提升) 各小組匯總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全班中展示,師生合作解決問題。教師要通過適當的啟發引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對于解題方法要給與適時的總結,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 學生深化理解應用 對基礎生進行典型試題的鞏固性練習,使學生對錯題能夠熟練掌握,對尖子生,應該在同類試題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拔高。 8 二次過關(專項練習,診斷學習效果) 對于班級展示部分的一些同類型的試題,讓學生做一下專項練習,以檢測本節課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和教師做到心中有數。 9 反饋矯正 針對二次過關的題目,核對一下答案,并做一下統計。 (三) 講評課之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 三 注意事項 1 學生在一定的自由時間內可以自讀試卷并提出疑難,教師解答(可以在每一大題全部講完后進行,亦可在幾小題評完后進行) 2 對試卷中出現的新詞匯、新考點(包括熱點)、好用法,要求學生一一劃出,并落實掌握,靈活運用,提高試卷的附加值。 3 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消化講評內容 為了鞏固講評結果,教師應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學生消化講評內容。講評后,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個別消化講評內容。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錯題,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典型錯題建到自己的錯題集中,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教師要重視講評后的普遍問題的復現 教師還要重視學生試卷中普遍問題的復現工作,教師應把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做好筆記,為下次考試命題做好準備。在整理過程中,最好變換角度,重新設計題目,以達到徹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總之,講評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力求精講精析,抓住典型的錯例,選擇要點加以點撥,充分啟發學生思考,對重要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歸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和應變能力,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另外,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教師教學的得失。教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了解學生的弱點,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這外,還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思想等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動教學,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