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吃“豬八碗”,永遠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年關將近,過年的味道已經早早彌漫在空氣中了,十多臘月的云南,到處是年豬飯的味道。
吃“年豬飯”是云南很多農村的傳統習俗。春節前,村民們算好日子,將辛辛苦苦喂了一年多長大的肥豬宰殺。做出一桌桌豐盛的“豬八碗”,喊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喜慶程度完全不亞于過年。
以前農村物質匱乏,人們平時都很少吃到肉,一年只有殺年豬的時候才能可以好好的吃上一頓肉。所以請客都會提前算計好,要請多少人,擺多少桌菜,是殺一頭豬,還是兩頭。多了負擔不起,少了又怕不夠吃,讓村里人嚼舌根。
明清年間,昆明人家每個月只能在初二、十六這兩天吃肉。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昆明政府更是直接規定了每天該殺多少豬,并制定了市民一周有三天必須吃素的標準。可想而知,過去要能吃個八大碗,算得上是昆明人在飲食上的最大理想了。
可能是中國人都窮怕了,什么東西都要冠之以八,風景名勝有八景,菜系有八,就連殺豬飯也是八大碗。乎八者,發之諧音也。
所謂的八大碗包括紅燒、粉蒸、酥肉、高麗、子介、小炒、鹵味、湯等八大碗肉菜,不管是往窮人家的松毛席,還是往富人家的八仙桌上一擺,都是飲食界的最高逼格。當今號稱老滇味的酒宴菜肴名目繁雜,令人眼花繚亂。其實“豬八碗”才是原始而又正宗的老滇味的正確打開方式。
昆明多見的豬八碗有鹵豬頭、汃豬腳、排骨燜茨菰、大小腸煮青菜蘿卜、扣肉、紅燒肉、夾沙肉、酥肉煮香筍 。當然還有其他的做法,但不管怎么做,花樣如何變化,一頭豬每個部位都是要有的。
>>>>八大碗之夾沙肉 鮮香甜糯,肥而不膩,最受老人喜愛
>>>>八大碗之扣肉
>>>>八大碗之粉蒸肉
>>>>八大碗之 大小腸煮青菜蘿卜
>>>>八大碗之排骨燜茨菰
>>>>八大碗之鹵豬頭
>>>>八大碗之汃(火巴)豬腳
>>>>八大碗之酥肉煮香筍
各個地方的豬八碗特色也不一樣。石林的大白肉、宜良的拌生肝、東川的墩子肉、西山的涼拌生血,每個地方的豬八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招牌菜”。
>>>>東川的墩子肉
做豬八碗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要用煎、炸、鹵、燉、蒸、涼拌等多種烹飪手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到了約定好的日子,走鄉竄寨的廚師圍上圍裙,提上自己的專屬菜刀就去爐前掌勺,那架勢怎么也是個頂級大廚該有的樣子。
豬八碗的菜式和云南人的性格一樣,粗狂豪爽、味道實在。老一輩昆明人常說,喝酒不吃飯,吃飯不喝酒,吃葷菜,就喝一點也不會傷身。
一年的辛苦,在這個時侯走總算可以休息幾天。豬八碗席間,男男女女喝酒劃拳。大人們聊聊天,打打牌,曬曬太陽,孩子到處竄著要豬腰子,可不熱鬧。
冬日的太陽是真暖和,選個日子回家吃豬八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