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服飾的代表,是中國女人的驕傲,旗袍的美是東方含蓄式的美,它線條簡潔、色彩絢爛、風格優(yōu)雅、雍容華貴,從內在與外在之間獲得和諧,是最具風情的中國符號之一。
沒有哪種服飾能像旗袍一樣,巧妙地襯托出女性的曲線美,把女性的優(yōu)雅、柔美、典雅、賢淑、嫵媚的性情和氣質盡顯無遺。質地輕柔的面料,小巧精致的立領,明快流暢的線條,豐富多姿的款式,演繹出萬種風情。
旗袍女人&百年風情不可測
旗袍的歷史是近代中國的百年風情史,絲線縫起了過往舊時光,縫住了民國女子的絕代芳華。旗袍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不可問,不可測。
從滿漢到中西,旗袍在清初已有,為旗女之袍,圓領、袖口窄、沒有開衩。中后期仍保持著直身的外形,衣身更加寬肥。滿漢文化不斷影響,服飾互相借鑒,在20世紀20年代,新式旗袍應運而生。女學生的“文明新裝”呈上襖下裙,但已摒棄了清代繁瑣的鑲滾裝飾,力求簡潔:袖口寬大,時稱“喇叭袖”或“倒大袖”,裙子純黑,不加裝飾,長至腳踝。與此同時,上海的職業(yè)女性開始流行穿進口絲襪。
民國女士的“絲襪”造型
民國記憶,百味雜陳:有百樂門歌舞的喧囂,有革命和暗殺的慘烈,它在商人的香煙中變得晦暗迷離,在軍官的槍聲下變得哀鴻遍野,在旗袍女子的回眸一笑中又變得婉轉清晰。
旗袍風行于20世紀20年代,西方的審美標準和服飾風格對中國旗袍產生了較大影響,旗袍開始收腰,腰線較低,胸部、腰身、臀部的曲線略突出,袖口變小,裝飾也趨于簡潔。旗袍的下擺長度逐漸變短,擺線提高至膝蓋處,露出了健美、白皙的小腿。
“中國人不太贊成太觸目的女子”,張愛玲這樣說。不觸目的“美”:削肩、細腰、平胸。古代男子喜愛那種丁香小乳,纖巧而不豐腴,似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寓意。直到民國,中國女性終于在波及全國的“放乳運動”中得以昂首挺胸。廣東省開風氣之先,頒布禁止女子束胸案: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五十元以上罰金,如犯者年在二十歲以下,則罰其家長。
唐瑛 陸小曼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發(fā)展的全盛階段,也是近代中國女性服裝變革的黃金時代。新式旗袍發(fā)展成熟,也奠定了旗袍在中國女性服裝史上的經典地位。
30年代的上海是上流社會名媛、太太們的樂園,她們的奢華生活和追趕時髦的做派,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當時,名媛、太太們大多熱衷于游泳、打高爾夫,學習飛行術、騎馬。由于崇尚西式服裝的合體和便利,旗袍在結構上也開始更加偏向于西式服裝的構成方法,變得長而緊身和高衩。
五十年代后,旗袍經歷了二十幾年的沉寂,最終以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新時代,并成為中國女性在正式場合穿著的禮服。那性感的曲線、精美的刺繡、矜持而高貴的立領、婉轉曲折的盤扣,使得旗袍成為中國文化代表性符號之一。
旗袍的歷史是近代中國的百年風情史,絲線縫起了過往舊時光,縫住了民國女子的絕代芳華。旗袍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不可問,不可測。看看30年代的照片和廣告,旗袍女子多把目光投向遠處,似回味又似憧憬,仿佛夜上海依舊歌舞升平,竹枝詞仍饒有興致地描繪著她們綽約的風姿:嬌嬈故作領頭高,紐扣重重紐不牢,但詡盤來花異樣,香腮掩卻露櫻桃。
旗袍女人&太美
旗袍是誘惑,亦是拒絕。把東方女子的傳統(tǒng)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旗袍,在慵懶之中高貴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冷艷,流瀉著孤傲柔質任性的氣質。
它會將不相干的你拒于千里之外,它更會讓自己逆香在時光的流里恣意漂泊。
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適合穿旗袍,
能把旗袍穿出味道的,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
她不一定有嬌美的容貌,
但言談舉止一定端莊典雅,
待人接物一定自信內斂。
遇事一定沉著冷靜,心底一定純潔善良,
并且含蓄中存一分氣宇軒昂,
溫雅中有幾絲驕傲矜持。
水樣的女人,水樣的心思,
穿上旗袍便有了水樣的靈動與柔美。
小軒窗,長發(fā)飄飄,蛾鬢淡掃,
旗袍裹身,眉宇間寫滿細碎的心思;
憑闌處,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一涓秋月點黃昏。
她們歷經世事,睿智而了悟,
可以從容婉約知性地看待世間紛爭,
同時又是清麗簡約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幽深。
小橋流水的江南,撐一把油紙傘,
從古老的雨巷中翩翩走來,
那盈盈秋波,凝眸一望便是千年。
迷離的唐詩宋詞,讓那份含煙飄渺從骨髓一直流淌在纖纖指尖。
而旗袍女人,也在不經意間沾惹著懷舊的氣韻,蹉跎著煙雨紅顏。
穿旗袍的女人,是優(yōu)雅而脫俗的,
有著高貴驕傲的氣質和從容淡定的風度。
有著優(yōu)雅的儀態(tài)和良好的修養(yǎng),
脫俗但不免俗,華麗而不張揚。
徘徊在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恍恍惚惚如同一朵梔子花飄向了繁華濃艷的人海……
凡深雅精致之女的衣櫥,總有那么一件或數件旗袍。
修身,婉約,矜持。高貴,凝練,含蓄。
這是東方女子特有的氣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