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增強家教實效
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國民的生命與其說操在當權者手中,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的確,一個稱職的家長,就要善于扮演多種角色,可以是嚴父、可以是慈母;可以是良師,也可以是益友;可以是生理保健醫生,也可以是心理醫生;可以是圖書管理員,也可以是教練員。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扮演的角色越多,與孩子的感情越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我認為,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當前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是所有為人父母者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筆者發現,許多家長的教育行為偏差是由于缺乏教育意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無法突破自身素質局限而導致的。試問家長們,在望子成材的迫切中,能否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而關注自身的教育素質呢?我認為,增強家教的實效性,首先要從提高家長自身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著手。
一、家長文化程度對子女教育的影響
筆者從事教育行業10多年發現,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僅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明顯相關,而且是決定家庭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高的家長教育意識強烈,教育方式趨向理性、開放,教育行為更加自主、獨立,對教育目的理解明確,眼光放得遠。他們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關心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情感狀態,希望孩子拓展生活范圍,開闊眼界,而不僅僅死綁在學習成績上。他們容易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遇到的問題,從而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同時由于高文化家長大多數又是獨生子女家長,使得家長有較充裕的時間、精力和經濟實力來關注孩子的成長,如給孩子輔導功課,購買電腦,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注意孩子與什么人交往,教給孩子理財之道,當孩子遇挫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這些行為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幫助,而且有助于家長的了解、溝通,從而建立良好順動的親子關系。
低文化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它發展需要,孩子感受到了相當的精神壓力卻缺乏有效的具體行為指導。這類
二、如何提高文化素養
誠然,提高文化素養并不是讓家長們再刻意地回到學校去獲取一張文憑,那不現實,也無意義。但家長能做到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時時關注當前教育動態,學習教育和心理知識,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經驗理念,從而為孩子提供均衡的培育,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為孩子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家教環境,實現孩子成材、家長素質提高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我認為家長應盡可能地提高以下方面的素養。(一)文化科學知識面的素養。孩子的智力正在發展成長中,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他們對父母會提出許許多多的“是什么”和“為什么”。在這些“是什么”和“為什么”中,包含著求知欲,孕育著智慧。愛因斯坦說:“我的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于好奇心。”家長在孩子提問后,能否給予正確的口答,因勢利導地給孩子以啟發,促進其智力的發展,這全取決于孩子的父母們的知識水平。因此,家長應多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這不僅是為了回答孩子們的“為什么”,也是以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熱情,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家長與孩子互相切磋,還可促進良好的家庭風氣。(二)音樂,美術、體育方面的素養。我們要求孩子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也得要求自己是個全面發展的“人才”。當然,許多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在青少年時代沒有機會、條件接受各類知識和技能訓練,這已是無法彌補的損失了,可是在今天,為了孩子,您也應該初步具有這方面的知識。至少,應該培養這方面的興趣。其實“留心處處皆學問”。不少家長跟著孩子在培訓班學拉手風琴,學繪畫,孩子在從頭學,他們也在從頭學。孩子們從頭練,當爸爸媽媽的,也不恥下問,虛心求教。至于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對體育運動的愛好,比音樂、美術更易普及,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欣賞一些美術作品,開展一些家庭體育活動,這對增進孩子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是很有益處的。
總之,豐富的教育知識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具備了豐富的教育知識,家長才能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遇到的問題,才能滿足孩子不斷增長過程中不斷遇到的問題,才能滿足孩子不斷增長的求知欲,才能促進家庭教育的質量,家長要在一定的文化水平上學習和積累一定的教育知識,即能為孩子提供科學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的教育知識,能了解孩子個性的心理學知識,能了解孩子身體成長發育狀況的生理知識,和了解當代人的人才知識等各種知識。
三、做孩子言行的表率
(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
為人師表必須言正身端。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的模范言行對子女有巨大的影響,同樣,家長的不良言行也會對子女有巨大的影響。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離家長最近,他們的行為品德如何,自然與家長有密切的關系。家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和思想修養,是為人師表的先決條件。家長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思想修養,在孩子的眼里,家長就是完美無缺的榜樣,享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無論家長有意無意,都必然起到榜樣作用,不是正面榜樣就是反面的榜樣,而且,這種榜樣還往往是孩子所不可抗拒的。它最直接,最經常,最深刻。家長的言談舉止,行動坐臥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孩子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善于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是十分重要。他們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這就要求家長必須提高自身修養。否則,就會對孩子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做兒童的表率并非容易,起碼有幾關要過。第一關是放下架子。兒童是晚輩,因而家長對待兒童常常容易以長者自居,教訓兒童多,聽取兒童的意見少;命令式口氣多,商討的口氣少。從而很容易造成兒童同家長的心理距離。第二關是坦誠相待。家長對兒童必須坦率、誠實,任何虛偽的表現,兒童都會有感覺,影響家長在兒童心目中的威信。第三關是是非態度鮮明。孩子小,分清是非的能力不如成人,他們的觀點和行為方式很容易受成人影響。因而家長必須做到處處是非態度鮮明,不要含含糊糊,模棱兩可,使兒童無所適從。只有當兒童對家長既親近又誠服,而且明確地知道應該向家長學習什么時,家長才可能真正成為兒童的師表。
父母思想和文化的修養,都會給孩子以深刻的影響。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有理想的有用人才,這個愿望無疑是很好的。但是實現這一良好愿望,家長本身就要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言行,時時處處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創造自己家庭的風氣,并且身體力行,做孩子的表率。此外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涉及到生理學、衛生學、心理學、教育學、人才學等多方面的問題。家長懂得一些教育科學的知識,對子女的教育就會更有好處。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過程的起點站,最初的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今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效果。因此,以家長素質為突破口,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與此同時,政府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同時,應建立相應機構。要想讓家庭教育再上一個臺階,關鍵在于要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體系。作為政府應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召集家庭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教育成立理論體系,制定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并開發出家庭的教材和課程,提高家長素質的必要條件,也是使家庭教育走上正規發展的保證。
綜上所述,是我對提高家教實效的幾點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