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降壓藥有4個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聯合用藥和個體化用藥,小劑量起始即初始治療時通常采用較小的有效劑量,根據需要逐步增加劑量;優選長效降壓藥即盡可能使用每天給藥1次而且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從而有效控制夜間血壓和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血管并發癥,常見的長效降壓藥有氨氯地片、硝苯地平控釋片、替米沙坦、厄貝沙坦、貝那普利、培朵普利、比索洛爾等;聯合用藥可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在低劑量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以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個體化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藥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顧患者經濟條件和個人意愿,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
降壓藥物應用的基本原則應貫穿藥物治療的始終,有些患者在服用長效降壓藥后下午血壓仍然居高不下,考慮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劑量不足:為避免藥物不良反應,提高用藥耐受性,降壓藥通常采用小劑量起始,根據需要逐漸增加劑量,因此,當降壓效果不佳時,可以嘗試增加用藥劑量,也可以聯合其他不同降壓機制的降壓藥,以達到滿意的降壓效果。
起效慢:氨氯地平、纈沙坦等長效降壓藥通常起效較慢,需要幾天甚至幾周才能達到最大降壓效果,初始治療階段血壓可能不能迅速達標,應堅持服藥,必要時可以臨時使用中、短效的降壓藥,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
特殊類型高血壓:臨床上常用的各種降壓藥主要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即不明原因的高血壓,對腎病、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效果不佳,繼發性高血壓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才能得到改善。此外,對于難治性高血壓,單用一種長效降壓藥很難控制血壓,往往需要聯合使用2-3種不同降壓機制的降壓藥,才能提高血壓達標率。
生活方式干預:生活方式干預適用于所有高血壓患者,有助于降低血壓和心血管風險,還可延緩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減輕體重,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4以下,有益于改善血脂異常和左心室肥厚;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減少植物油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每日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鉀元素;戒煙限酒;增加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心血管調節適應能力,穩定血壓水平;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平衡;必要時補充葉酸制劑。因此,在服用長效降壓藥的同時,必須要配合生活方式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