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相由心生”,認為人的外貌是心靈的直接反映,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可以判斷其德才。
也有人說“人不可貌相”,認為人的外表和內在的精神氣質之間不能劃等號,有的人外貌平平甚至長相丑陋卻很有才干。
才與貌是領導者在用人的時候經常會面臨的問題。
曹操號稱任人唯才,招攬了一大批人才,建立了不小的基業,但他在事業有成以后犯了以貌取人的錯誤,失去了取西川的大好時機。曹操以貌取人失張松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
漢寧太守張魯為東川之主,想要吞并益州牧劉璋控制的西川。劉璋手下的別駕張松建議聯絡曹操攻打張魯。張松這一建議,表面上是為劉璋著想,實際上是給自己找后路。劉璋是一個無能之輩,丟掉西川是早晚的事。張松想乘出使曹營的機會,幫助曹操拿下西川。自古以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張松懷揣西川地圖來到曹營,希望賣個好價錢,沒想到曹操根本不理睬。原因在于曹操不滿意張松的相貌。曹操的相貌是“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個子小,眼睛也小,長得也很丑,卻鄙視長得更丑的張松。
書中是這樣描寫張松的相貌的,“其人生得額钁頭尖,鼻僵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鐘。”曹操當時因為打敗了馬超正在高興頭上,一見到張松這副尖頭、暴額、牙齒外露再加上鼻孔朝天的丑樣子,就想給張松一個下馬威,某日在校場演兵,炫耀武力,然后問張松:“你們川中有此英雄人物嗎?”
誰知張松不吃這一套,冷冷地說:“我們蜀中確實沒有這樣的軍隊,只是以仁義治國罷了。”
曹操聽了以后臉色大變,大聲喝道:“天下英雄在我眼里不過是鼠輩是草芥,我的大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知道嗎?”
張松說:“是啊,曹丞相戰必勝,功必取,我早就聽說了。比如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這些都是無敵于天下的事情啊!”曹操一生戎馬生涯,打的勝仗無數,張松偏偏不說,專挑曹操的敗仗說。曹操被張松說得無地自容,令左右把張松拉出去斬首,幸虧楊修等謀士勸說才改變主意。最后,張松被亂棒打出曹營。
張松此次來到許昌,懷里揣著精心繪制的西川地圖,想來投奔曹操。怎奈曹操見張松相貌丑陋、言語高傲,心生反感,對之不予禮遇,結果失去了獲得西川的機會。
反觀劉備就高明得多。張松在曹操處受到怠慢,而他出來時曾經跟劉璋夸下海口,這會兒空手而回,難免被人笑話。因此,特地取道荊州,想到劉備那里碰碰運氣。
劉備對于張松極盡禮遇,把場面做足了。張松由許都轉赴荊州,才走到郢州界口,就受到大將趙子龍的熱情接待;到了荊州驛館時,關云長又帶領人馬在門前恭候;到達荊州城下時,劉備領著諸葛亮和龐統出城迎接,遠遠地看到張松,早早地就下馬等候。見面以后,上馬并轡入城,入城后馬上設宴接風洗塵。劉備和張松邊吃邊聊,始終沒有提取西川的事情。席間張松主動提起劉備“乃漢室宗親,仁義充塞乎四海”,不要說占領州郡,就是做個皇帝,也是應該的。劉備不置可否,一直不露聲色,接連三天宴請張松,從來不提川中之事。直到張松告別的時候,劉備在十里長亭設宴送行,也只是掉掉眼淚,說說不忍離別之情。這樣一來,把張松感動得五體投地,終于獻出了地圖,勸說劉備先取西川為根基,然后再圖漢中,收取中原,并表示自己愿意聯絡法正、孟達等實力派人物為內應。后來劉備不費多大力氣就獲得益州,張松功不可沒。如果當時曹操沒有以貌取人,而是對張松以禮相待,益州的歸屬恐怕是另外一種結果。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長得丑而而得不到承認和重用的還有龐統。龐統號“鳳雛”,是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是著名的大帥哥。龐統論智商、論德性不在諸葛亮之下,長相卻不敢恭維,生得“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龐統生成這樣一副怪樣子,也不知道藏拙,比如說,他鼻子朝天,卻架子很大,喜歡昂著頭講話。臉皮黑加上眉毛濃黑,如果蓄上關羽那樣的長髯,也許能夠沖淡一些臉上的黑氣,但他偏偏喜歡留短須,這樣人家一看一臉黑氣,缺點就給放大了。龐統因為自己的長相一直郁郁不得志。
赤壁大戰的時候,龐統隱居在江東逃避戰亂,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到曹營去獻“連環計”,建議曹操把戰船釘做一處。最后,周瑜能夠火燒曹軍,龐統功不可沒。周瑜死后,魯肅把龐統推薦給孫權。孫權一見龐統的長相,就心中不喜,盡管魯肅再三推薦,孫權始終置之不理。
魯肅為了不讓龐統投奔曹操,無奈之下,只得推薦龐統到劉備那里謀求發展。其實,此前諸葛亮就料定孫權不能重用龐統,給龐統寫了推薦信。劉備雖然早就聽說過龐統的大名,但一見面,看到龐統的長相,還是心中不悅。龐統要面子,并沒有把諸葛亮、魯肅寫的推薦信拿出來。所以,劉備一開始也沒有重用龐統。但劉備比孫權要高明一點,先讓龐統干了一段時間縣令,希望通過實踐來考察龐統的能力。龐統到了縣衙整天喝酒睡覺,完全不管公事。
張飛檢查工作時,龐統好好秀了一下超強的行政處理能力,在公堂之上把一百來天積壓的公務在半天之內全部處理完畢,涉及到的老百姓無不佩服。張飛雖然是個大老粗,卻也知道尊重人才,馬上給龐統賠禮,并向劉備推薦。劉備這才任命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讓他與諸葛亮共同成為智囊團的核心成員。后來龐統幫助劉備取西川,設計斬殺楊懷、高沛,顯示了過人的才華。
張松、龐統有才華卻沒有好的外貌,這樣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有,高明的領導者不應該以貌取人。曹操、孫權都是很優秀的領導,但是在對待張松、龐統的時候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結果失去了把事業進一步做大的機會。無論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以貌取人都是不可取的,通過觀察人的相貌和表情來認識人才,識別人才,有時候可能會起到一點輔助性的作用,但關鍵還是要給人才以機會,要在實踐中鍛煉人才。這一方面,劉備比曹操和孫權高明。劉備見到龐統的長相雖然心生不悅,但畢竟安排了一個縣令的職位。而在從張飛的匯報中得知龐統確實有過人才華時,馬上就委以重任。劉備對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是發自內心的,所以才能夠得到諸葛亮、龐統等頂級人才的輔佐,在曹操霸業將成的時候硬生生地實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