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進 朱驥 文章來源: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9,22(6)
目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治療主要的推薦方案為新輔助放化療,其治療模式的改進是臨床關注的重點,也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重點議題。本文綜合國際正在開展的相關研究進展,并將其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1)增效:通過增加治療強度獲取更好的腫瘤退縮,如在新輔助化放療期間增加藥物、延長間隔期以或將輔助治療前移。目前研究數據尚不足以支持在新輔助化放療期間增加藥物或將輔助治療前移的策略,但伊立替康或許值得期待,而適當延長間隔期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2)減毒:在不明顯減低療效的前提下,減少治療強度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如采取非手術治療模式('等待觀察'策略)、用局部切除替代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或去除術前放療策略。國際觀察等待數據庫(IWWD)的大數據提示,采用'等待觀察'策略的患者長期生存結果與達到接受手術并獲得病理完全緩解者相似;而局部切除替代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或去除術前放療策略目前尚缺少足夠數據支持。
(3)預測:尋找生物標志物來區分敏感人群和抵抗人群,達到精準化治療,如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及影像組學等。但目前在直腸癌新輔助治療領域,還沒有公認的生物標志物能夠用于臨床治療的指導。
一、增效——增加治療強度獲取更好的腫瘤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