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和孟小蓓。 有人曾問過他和妻子的故事:“你們在哪里度的蜜月?” 李健脫口而出——“我這一生都在度蜜月。” 他還有個給妻子孟小蓓的專屬稱呼,小貝殼。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1984年的夏天,在哈爾濱,一個10歲的小男孩,人生第一次遇到小他5歲的小女孩。男孩吃著雪糕,虎頭虎腦的;女孩在母親懷里抱著,她長得像俄羅斯女孩,眸子很亮,她沖著這個男孩笑,男孩臉就紅了。
正是在人群中多看了這一眼,兩個人便緣定了終生。后來,這個女孩成了李健的妻子。李健也把這次遇見寫進了歌里,這首歌就是被大家傳唱的《傳奇》。
01
李健,1974年,你都能看到一個男孩,背著一把吉他緩緩走過街道。
每一個渴望自由的男孩,都會遲早離開一座小城,到更遙遠的地方去看一看。而改變這個男孩命運的,往往都是因為他的愛好。
李健少年時學吉他
02
李健的命運轉折點,發生在1993年。那年他19歲,讀高三。清華大學舉辦文藝愛好者冬令營活動,李健抱著吉他坐著火車就去了北京。
在舞臺上,他彈唱了《說句心里話》,因為極高的文藝天賦,他拿到了第一名,直接被清華大學保送。
大學期間,李健讀的是電子工程系。
功課之余,李健彈琴寫歌。可那年頭,唱歌不是正經事,屬于吃不上飯的偏行。
和高曉松不同的是,李健自己也從未想過自己唱歌出名,音樂在他看來,不過是自己的愛好,是可以下酒的東西,一個人如果把愛好當成了職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電子工程才是自己的主業,是立身的東西。
就這樣讀了四年清華大學,他始終也沒像高曉松那樣,組樂隊、去流浪。李健卻沉靜如一,心靜如水。
李健在清華大學時
03
4年后,李健大學畢業了,老老實實穿著西裝去上班,當了一名網絡工程師。
可李健終歸是一個喜歡沉靜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沒有什么夢想,沒有夢想便是最大的夢想。
就這樣,極其無聊地上了三年班,有個清華校友,盧庚戌來找他,問:
李健,你還想唱歌嗎?
李健不緊不慢回答:可以啊。
離職后,他們組了一個組合叫水木年華。然后他們2001第一張專輯《一生有你》就獲得了白金銷量。
不難想象,如果繼續下去,水木年華一定是中國當時最掙錢的組合,
可李健并不這么想,在一次商業演出以后,兩個坐在返回北京的飛機上。看著機艙外的云,李健告訴盧庚戌:
“再做下去,我感覺我快要失去自我了。這樣做下去,我知道會有名有利,可是心卻丟了,那些熱愛也就丟了。”
下了飛機,兩人便分開了。李健不再唱原來的歌,也不再借用水木年華的名氣,選擇了“凈身出戶”,以至于以后的很多年,都沒有多少人知道水木年華曾有個叫李健的主唱。
李健(右)在水木年華組合時
04
離開后的李健,沒有人記得他,也沒有人想起他。
他躲在北京,租了個沒有暖氣的老四合院,冬天生鍋爐取暖,水管經常凍破,他自己安水泵。
那時候,李健特別窮。為了生活,他會去一些商場促銷活動上演出,舞臺下邊聚了一些大媽大叔伸著脖子看,商場的二三層走廊上的顧客也會伸頭往下看。
音響設備很差,唱完歌,連掌聲都沒有。
他給觀眾致謝,但沒人與他互動。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專輯,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新聞報道演唱會坐無虛席,事實上人根本沒滿,二層幾乎沒人。
朋友都勸他,讓他多寫一些流行歌,這樣容易火,可李健不愿意,繼續寫自己的歌。
最慘的時候,自己費盡心血出了唱片,可根本賣不出去。簽約公司找他,提議拿他和幾個大牌藝人“搭車炒作”一下,他想了想,直接拒絕了:
我覺得作為一個歌手,唱好歌就可以了。
人生什么是罪過,為了混口飯吃委屈自己的志趣就是最大的罪過。
李健單飛后,逐漸被人遺忘
05
這樣的日子,李健過了整整7年。
可李健自己卻說:當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不應該活在目的里,而應該活在過程里。
06
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里。
故事得從2010年說起,那一年春晚,王菲唱了一首《傳奇》,許多人被這首歌打動了。
然后大家慢慢去找,才知道這首歌的作者是一個叫李健的人,然后又知道了原來這首歌寫了整整7年了。一首歌寫了7年,換做別人,這首歌恐怕早廢了。
可時間總是公平的,它只會把最好的東西留下來。
然后,莫名其妙地李健之前積壓的唱片,忽然賣脫銷了,在冷水里浸泡太久的李健,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但他并不在意。
他身上的氣質還是一樣,沉靜如水,安靜得就像空氣。他像是活在過去的那個時代,身上沒有急躁,也沒有得意。
又過了五年,李健參加《我是歌手》,更多的人都知道了他。
可他依然一點沒變。
歌手李榮浩來看李健,他很喜歡李健的歌。想找李健加個微信,結果李健拿出來卻是2002年時,買的諾基亞手機。
原來李健還是活在過去的那個時代,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微信。
成名后,他還住在租來的房子里,沒有買房,也沒有買車。電視臺找他參加真人秀,他也不去。廣告找他做代言,他也不去。除了演出,閑下來時,就住在租來的房子里。
他把房子收拾得很干凈,養了很多盆花,有一臺咖啡機,除了彈琴、寫歌,幾乎都在煮咖啡。
他在節目上與人討論“富有論”。
當然,小編明白,買不買房和買不買得起房是兩碼事。
但說到底,李健根本不關心這個事兒,他在意的是愉悅感:
對他而言,吉他是必需的,房子不是;對于大眾而言,房子是必需的,吉他不是。
他說,做一個“富有”的人很簡單,心靈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
他和這個喧囂的世界有點不太一樣。
07
我們身邊好像每個人都在變,李健卻還是活得那么固執,但正是這種骨子里的固執,才更讓人感動不已。
年輕時,我們都想有一天,自己可以閑下來,安安靜靜讀書。結果等到真閑下來,卻沒有讀書的心境了。
作家余華有一次在飯桌上遇到李健,余華還沒說話。李健就開口了:余老師,你的作品我都讀過,我比你還要了解你。
余華很好奇,后來聊了很久余華的每一部作品,才知道原來李健讀他的作品,讀一次哭一次,最后完全沉寂在作者寫作的情緒里。
從出道至今,將近20年了,如果你仔細觀察,李健從未用過一句“粉絲”這個詞,用過唯一的一次還是,他說:
我只有聽友,沒有粉絲。
08
他學長高曉松說過一句話:年輕時,我們都想一生穿著白襯衣,一生只愛一個人,可后來發現,我們都做不到。
可李健沒變,他身邊站著的還是那個他10歲時遇到的那個女孩。
這個女孩叫孟小蓓,正是因為最初的遇見,兩個人便定了一生。李健上清華,小貝殼也跟著上了清華。
在李健失意的7年里,小貝殼也陪在租來的房子里住了7年,兩個人的篝火照亮著整個夜晚。
當明星都在拼命上頭條,離婚分財產,出軌找新歡時,李健卻對妻子說:
與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否則只是時鐘無意義的游擺。
李健與妻子孟小蓓
李健是幸運的,最好的時光遇到了最對的人。
對于我們更多人來說,每個人都是生來孤獨,
而我們終將不再懼怕失去,因為我們的靈魂和內心日漸虔誠,因為我們的孤獨變得有處安放,因為我們更懂得了愛與被愛。
因為一生有你。
09
慶幸當年他的堅持,才能讓我們聽到這樣干凈好的音樂。
迷茫時,就去尋找生活的樂趣
之前有一篇采訪,描述了李健一天的生活:
每天以一杯氣泡水開始,一天兩頓飯,因為他晚睡晚起(凌晨兩點睡,早上十點起)。然后喝喝咖啡,下午再品茶。空余時間就彈琴,彈著彈著靈感來了,就寫一下歌。
他曾經說過:“人生中更多的閱讀,是在無形當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加節目的時候,也是隨身攜帶著書。
甚至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一篇《讀書的“有用”與“無用”》的文章。
他人到40也完全不油膩 ,在微博自稱“體育課代表”。
他說:我覺得一個40歲的人,變得大腹便便,開始禿頭,肆無忌憚地光著膀子上街,這是我非常忌諱的。人可以變老,但要老得體面一點。
享受行走在路上的幸福,看過無數風景和人,這就是他精神世界的滿足。
他們像任何一對幸福的戀人,一個才華橫溢,一個溫柔解語。 如果這就是愛情的全貌,好像和旁人也沒什么不同—— 清澈又神秘的《貝加爾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