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咨詢:我母親和父親離婚后,與繼父登記結婚,并共同生活七年。繼父和他前妻也有一個兒子。今年,我繼父因病去世,沒有留下遺囑。我想咨詢,我繼父遺留下來的財產是不是我們都有繼承權?我繼父在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子也可以繼承嗎?
福建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詹雙雙解答:
一、有關你繼父的財產,誰有合法繼承權的問題?
因你繼父去世時沒有留下遺囑,他的財產依法應當按照法定繼承。你繼父和你母親有辦理結婚登記,在處理你繼父的遺產時應當首先區分哪些財產屬于你繼父的個人財產,哪些屬于他與你母親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對于你繼父的個人財產,可以直接按照法定繼承處理,但對于他們夫妻共同財產還必須要先把其中的一半歸你母親所有,剩下的一半才能作為你繼父的個人財產,由各繼承人繼承。
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因你繼父和你母親有辦理結婚登記,你母親作為配偶,是屬于法定的第一順序繼承人。你繼父的兒子與你繼父之間存在父子關系,其也系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而你本人能否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則取決于你繼父在與你母親登記結婚時,你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婚后他是否盡到對你的撫養義務;如果你們雙方形成事實撫養關系,那么你就可以作為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
二、你繼父在農村的宅基地及房屋,是否可以繼承?
按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和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申請一處宅基地,也即是宅基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而宅基地使用權必須由村集體組織的成員才能享有,宅基地的面積也有嚴格限制,實際宅基地使用權是屬于同一戶的家庭成員共同共有的,一個家庭成員去世,其他家庭成員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宅基地性質特殊,不屬于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屬于遺產的范圍,不能繼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按照繼承法的規定,是屬于公民所有的合法財產,屬于遺產范圍,可以按照法定繼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第二十六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
“律師在線”
不少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類合法權益受侵害時,往往不知該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為充分發揮律師、新媒體在普法宣傳教育、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職能作用,探索實踐“律師 新媒體”解決問題、回應群眾新方案,推動提升互聯網時代全社會各領域法治化水平,促進完善基層社會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位一體”善治體系,莆田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法學會、市律師協會、東南網莆田站聯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律師在線”活動。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各類糾紛,不知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侵犯,若權益受到侵犯又該如何維權等等相關的法律問題,均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向東南網“律師在線”反映,我們將邀請律師及時為你解答相關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