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講讀課文教學模式——自學輔導型教學模式
(一)理論依據
1.自學是學習的需要。葉圣陶說:“學生要學的,不光是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各科學習中學會自學的本領。”學生有了自學的本領,就能自己尋求知識。
2.自學是教學的需要。古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受用無窮。
3.自學是人類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離不開學習,在學校時需要學習,走上社會更需要學習,而且主要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可見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了自學的習慣,有益終生。
(二)功能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
2.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認識新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適用范圍
該模式適用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課文的教學。
二、操作程序
自學輔導型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明確目標—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檢查點撥—師生小結—讀寫練習。
(一)明確目標
教師交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學生明確學什么。
(二)學生自學
學生以課后問題為自學提綱或教師向學生出示擬定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將課后問題的答案或自學提綱的答案從課本上劃出來。要求口說的則列出提綱,輕聲練習說。關于寫作方面的知識,可將要點在筆記本上寫出來。這一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切實讓學生在讀、想、說、寫中提高自學能力。
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獲取知識和自學能力的情況,如共同的或少數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力,盡量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理解和掌握內容。
(三)討論交流
這是“自學”的繼續和深化,是本模式的關鍵環節。
圍繞自學提綱在四人一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認知。每個學生都說,不留死角。
以教師提問的形式,組織班級討論。學生從討論中深化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注意創設一個能夠平等地、熱烈地、嚴肅認真地、互相合作、交流思想、探求真理的和諧活躍的氣氛。
(四)檢查點撥
教師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學內容中的關鍵處,以及學生爭論不休的問題,進行重點點撥、解惑,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結論,解決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點撥可采取提問與精講相結合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
注意精講要做到“精、深、新”,講解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要通過點撥,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五)師生小結
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從縱的方面尋找作者的思維軌跡,進行全文總結,并通過板書體現出來,使學生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對自學情況進行總結,達到激勵學生再學習的目的。
注意突出知識結構的整理,引導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規律。
(六)讀寫練習
向學生推薦與所學課文相近的文章或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練習。注意選題精當,難度適中。教師必須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從大量習題中精心挑選、編排,以適合學生練習。學生的獨立練習與教師的指導相互結合,在關鍵處給予啟發引導。
(一)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要熟練地掌握和駕馭教材,要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提供適當的學習資料,并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如班集體與個別化相結合的原則,教師輔導下的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等等。
2.教師不可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突出一個“導”字,重點在于點撥,開拓思路。
3.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特別是對那些缺乏學習信心的同學要悉心指導,給他們最合乎需要的幫助。
(二)對學生的要求
1.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要掌握一定的自學方法和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并且要有學習的主動權。
2.學生要養成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習慣,不要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和同學。
3.學生要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附:教案示例
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十七課
《登山》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向革命領袖學習,從小自覺地磨煉自己的意志。
(二)認知目標
1.記憶:能讀準本課生字字音。
2.理解:(1)能解釋“深淵”、“閃爍”等詞語的意思。(2)能理清本文的敘述順序。(3)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3.運用: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聯系列寧兩次走危險小路的經過,理解課文最后列寧說的話。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法。
四、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略)
(二)出示自學提綱
默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列寧第一次是怎樣走過去的?心情是怎樣的?
2.列寧第二次是怎樣走過去的?第二次走跟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列寧明明知道小路危險,下山時為什么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
(三)討論交流
圍繞自學提綱四人一組進行討論,交流認知,每個學生都說,不留死角。教師巡回輔導,掌握自學情況。
(四)檢查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和給予必要的點撥。
1.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段話的含義最深刻,對你的教育最大?
2.聯系列寧兩次走危險的小路的經過,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3.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五)結合板書,師生小結
這篇課文是按照列寧登山的過程,也就是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但不是記流水賬,而是把最能表現列寧堅強品質的兩次走危險的小路作重點來寫。這樣,文章重點突出了,又條理清楚,別人讀了就能留下清晰的印象。
(六)寫作練習
根據已確定的題目和中心思想,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把下列材料的順序調整好,再在重點材料的后面批上“詳寫”字樣。
題目:記一次早鍛煉
中心思想:通過記敘“我”在早鍛煉時,跳繩跳到規定的時間這件事,表現了“我”刻苦鍛煉、增強體質的決心。
材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