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綜合性學習
此次語文課程改革,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上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提出了“綜合性學習”。在課程目標上,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并列,在各個學段提出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在課程內容上,要求把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一項重要的內容;在課程結構上,旨在體現課堂教學、語文課外活動和綜合性學習的結合。
我們要想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很好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這就要從認識和實踐上與“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實踐活動”加以區分。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課程,是一門非學科領域的、基于生活實踐而開設的課程,是一門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不屬于語文課程范疇,與語文課程并列,又有一些聯系。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相當于日本在中小學設置的一門課程:“綜合學習時間”。
“語文實踐活動”,泛指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書,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圖書館進行語文學習等等。
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旨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語文課程改革上采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創造潛能,整合語文知識和能力。學生在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獲、交流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培養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二)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綜合性
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綜合性。其綜合性體現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途徑等多個層面。
(1)學習目標的綜合。
一方面,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體現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譬如,“課標”在第三學段(5
~6年級)提出的綜合性學習目標,既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如,關心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辨別是非善惡;又有“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如,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的能力,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的能力,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還有“過程和方法”方面的,如,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如何策劃主題以及活動計劃、研究報告、活動總結的基本寫法。不僅每個學段的綜合性學習要體現學習目標的整合,而且每一次綜合性學習都應體現三維目標,使學生在多方面學有所得,對于容易忽視的方面,如,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創造性、合作精神,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另一方面,要體現語文自身目標的整合。既包括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及獨立識字能力的培養,又包括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如,口述觀察、調查所得,在瀏覽的基礎上處理、運用資料,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用寫建議書、辦手抄報、寫簡單的調查報告等方式表達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還要重視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養好良好的語言習慣。
(2)學習內容的綜合。
應當說,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涵蓋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除了結合語文學習確定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以外,其學習內容可隨著年級的升高、活動范圍的擴大,由校園向家庭、社區、自然、社會擴展。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學習和研究價值的、有助于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力所能及的主題,都可以作為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例如,“了解身邊的傳統文化”這一專題,可以涉及到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如,民族音樂、舞蹈,地方戲曲,民間藝術,民風民俗,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學生人人有用武之地,個個有學習資源。
(3)學習方式及途徑的綜合。
在學習方式上,綜合性學習既有接受學習,又有探究學習;既有個體學習,又有合作學習;既有以查閱資料為標志的借助書報、網絡等媒體的學習,又有以觀察、調查為標志的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途徑上,不分課內、課外,涵蓋學校、家庭、社區乃至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2.實踐性
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在人人參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么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比,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實現綜合性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的對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關系的認識,對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以及逐漸形成的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3.開放性
綜合性學習和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內容上的開放──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我”所用;途徑上的開放──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綜合性學習特點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目標驅動,活動貫穿,自主探究,成果明顯。
(三)綜合性學習的實施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各種版本的實驗教材,均在不同程度上重視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采取不同的方式體現了綜合性學習。前面講到綜合性學習具有較大的開放性,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可以完全依教材而行,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因時、因地、因生制宜,就學生更感興趣的主題,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用最喜歡的語文表達形式,反映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其中關鍵的一點是,學習的專題也好,學習的途徑、方式也好,都要為學語文、用語文服務。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和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每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大體經歷如下過程。
1.確定學習內容──提出綜合性學習的主題。
如果是依教材的安排進行綜合性學習,要明確學習主題的內涵,使主題變得具體、集中、明確,便于操作。如,教材中設“了解家鄉的環境”這一主題,教師就應引導學生聯系家鄉的實際,找準了解、研究的重點,是大氣,是水,還是森林植被,或者其它。針對當地哪個方面的環境破壞嚴重或得到很好保護的實際,開展綜合性學習。如果是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主題,就要集思廣益,認真篩選,主題要適合本學段的學生,有研究價值,有可操作性。專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與語文學習。如,邀游漢字王國,我愛讀書,詩歌的閱讀,走進童話世界;
(2)人與文化。如,中華傳統文化,走進藝術殿堂,戲曲大舞臺,多樣的媒體;(3)人與社會。如,父母之愛,成長故事,祖國在我心中,難忘的學校生活;(4)人與自然。如,親近動物,了解家鄉的環境,大自然的啟示,愛護水資源。
這一環節,除了確定合適的學習主題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具有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和對社會的責任心,能夠不斷發現并提出學習和生活中值得研究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大家關注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策劃并開展綜合性學習。
首先是根據此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學習目標,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劃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采取哪些方式、步驟,時間怎樣安排,用哪些形式來體現學習的成果等等,應在學生群體(全班或小組)中達成共識,形成切實可行的學習活動計劃。
學習活動計劃一般包括:(1)學習主題(專題);(2)學習活動的目的要求;(3)學習活動的形式及時間安排;(4)人員分工;(5)學習成果的表達與交流。
例如,就《了解家鄉的環境》這一主題,X城市x小學五年級學生制訂了如下學習活動計劃。
目的要求:
(1)結合學習主題,了解當地大氣污染的情況,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2)為改善家鄉的大氣環境出一份力。(3)用適當方式表達學習成果,培養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在學習活動中,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又要加強指導與協調,使得學生學有所獲,特別是在用語文方面取得成效。至于活動時間,可占用少量語文課時,課余花的時間可更多一些。
3.重視綜合性學習的交流、總結與評價。
綜合性學習一般分組進行。在學習活動中要重視組際之間的交流,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教師還要針對一些共性的問題加強指導,同時注意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小組給予具體幫助,使全班的綜合性學習發展得比較平衡。在每次綜合性學習之后,要鼓勵各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全班匯報,如,成果展示、情境表演。教師還應組織全班學生用辦手抄報、寫簡單的調查報告、寫建議書等形式,深化學習活動,總結學習成果。此外,要引導學生對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表現,作出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重在激勵,可從態度參與情況。合作精神、學習成果的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價。
4.綜合性學習要體現階段性。
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不可要求過高。由低年級到高年級要體現階段性和漸進性。低年級的重點是對綜合性學習感興趣,能提出簡單的問題,通過觀察、閱讀等途徑,嘗試解決問題,學習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因此,低年級的綜合性學習,主題要小,要簡單,活動要少而易,時間要短,在老師帶領下,通過一兩個具體活動,體驗一下綜合性學習。中年級可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專題,在依教科書進行教學的同時,開展綜合性學習。可在單元教學之初,就綜合性學習的主題進行討論,有個大致的安排;在單元教學中同步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其間進行檢查、指導與協調;在單元教學之后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與展示,并及時進行總結與評價。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要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學習主題、策劃學習方式方法的能力,培養初步的觀察、調查及搜集資料的能力以及運用語文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高年級既可安排結合通常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的綜合性學習,又可再向前走一步,用任務趨動的方式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即先提出學習主題,再策劃學習活動。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閱讀教材中提供的材料(這時已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課文,因此無需用通常的教法進行教學),只是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內容,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內容,其間穿插學生大量的自主閱讀、觀察、調查、訪問……最后用適當的語文形式來表達此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高年級的綜合性學習,要比較充分地體現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注重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