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訴狀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X,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漢族,住X市X區X街227號1號樓2-24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X,女,19XX年X月X日出生,漢族,住X市X區X路一坊316樓3701號。
電話:
上訴人因不服X市X區人民法院(2018)陜XXX民初X號民事判決,現依法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1.依法撤銷原審判決,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2.被上訴人承擔一審和二審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一、原審判決認定上訴人“無任何現金交付的證據”,“對于已經向被告實際交付借款舉證不足,無法證明借款交付的事實”是錯誤的,上訴人在一審中的舉證足以證明款項交付的事實。
1.上訴人已經就借款產生的基本事實完成了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 )(以下簡稱《民訴解釋》)第九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一審中,上訴人提供了《債務確認書》和借條等證據,證明了被上訴人的借款總額、歸還數額、尚欠數額等基本事實,故上訴人已經就雙方產生借貸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并完成了舉證證明責任。
2.被上訴人未提供其已經清償債務的任何證據,未依法完成其應當承擔的舉證責任。
被上訴人在答辯中稱,2005年至2012年前后,雙方之間確有經濟往來,其已經將該時間段的債務清償完畢。《民訴解釋》第九十一條第(二)項規定:“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被上訴人主張已經清償債務,但未提供相應證據證明,故其并未依法完成舉證責任,原審對其答辯不應采信。
二、原審判決錯誤分配舉證責任,導致判決結果錯誤,依法應予撤銷。
1.原審判決未要求被上訴人就其反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證明。
《民訴解釋》第九十條規定當事人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被上訴人反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理由是其為了急于向上訴人借16萬元,沒有仔細看沒有仔細核對《債務確認書》就簽了字。但被上訴人并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其當時正處于急于使用16萬元而不得已才簽署《債務確認書》的緊迫境地,更未提供證據證明其簽署《債務確認書》時確實沒有仔細看沒有仔細核對。原審判決未要求被上訴人就其答辯提供證據,竟然以其否認借款為由,認定上訴人舉證不足,實屬錯誤認定。
2.被上訴人拒絕出庭接受詢問,而其主張的事實又無證據證明,原審判決應當認定其主張的事實不成立而未予認定。
在原審第一次開庭后,因為被上訴人的代理人不能就案件主要事實作出合理說明,更不能提供任何有效證據證明其答辯主張。上訴人曾于2018年4月3日向原審法院書面申請傳喚被上訴人本人出庭接受詢問。被上訴人對其答辯所依據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但拒絕出庭接受詢問。《民訴解釋》第一百一十條第三款規定:“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拒絕到庭、拒絕接受詢問或者拒絕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故原審判決應當依法認定被上訴人所主張的事實不成立。原審判決不但沒有依法認定,反而在上訴人已經提供借款憑證的情況下,還認為上訴人舉證不足,而需要提供資金交付的憑證,明顯屬于錯誤分配舉證責任,并導致判決結果的錯誤。
綜觀全案,原審判決只是一味在要求上訴人舉證,但嚴重忽略了被上訴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舉證責任,致使雙方舉證責任的分配嚴重失衡,無理加重上訴人的舉證責任,導致最終判決結果對上訴人明顯不公。
綜上,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錯誤分配舉證責任,對上訴人提供的白紙黑字的書面證據不予采信,反而對被上訴人毫無證據證明的答辯意見偏聽偏信,明顯違反法律和審判規則,其判決結果必然是錯誤的。上訴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錯誤判決,并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年 月 日